教育的 一般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育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在家庭教育里面, 所有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有哪三种呢, 第一种是教, 第二种是管, 第三种是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5
一、人道性原则: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和人道精神。
1、满足学生作为人大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6、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7、给学生传授一定 的创造学知识
四、活动性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去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5、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五、民主性原则
1、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5

第3个回答  2018-05-23

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

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

第三,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彼此之间不一定是单义的联系。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同时,教学原则的概念还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而真正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但由于教学活动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原则与之相适应,因而教学原则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