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如题所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LKYM6IW1MM6rqPu1MIu0Q

提取码: vyx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一、培养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丢在一边,不再去想;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看个不停,仔细的观察,问有关的问题,直到自己认为懂了才肯罢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猜迷语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创新的愿望。

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先做一个“直立的针”的小魔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磁铁吸铁的特性,并能根据获取的经验进行迁移、创新,如用磁铁分离铁制品与非铁制品,用磁铁让铁质的“小鸟”在“天空”中飞,让“青蛙”在“池塘”中游等,使幼儿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这样既让幼儿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又满足了他们创造的愿望,使游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幼儿提问表明他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幼儿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如进行“食物旅行”活动时,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质疑,他们会提出:食物怎么会旅行,食物在旅行过程中会经过哪些地方,为什么食物从口中吃下去后会变成大便由肛门排出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质疑,如“观察大树”活动中,学生会问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树是白色有是什么东西等许多问题。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后质疑,如在完成“我的身体”活动后,有幼儿会问我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等等。 三、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幼儿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他们说的能力,在一个幼儿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幼儿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自己的观察是否一样,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你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你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幼儿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幼儿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幼儿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他们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对我的大树的观察时,大部分幼儿都是围绕树的特征和树上有什么来进行观察,也有个别幼儿却从树在校园中有什么作用来进行观察分析。 四、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幼儿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像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力的。

如在进行“量量大树有多粗”的活动时,有的幼儿直接用软尺测量出来,但有的幼儿没有软尺,用直尺却不容易测量,经过动手操作,他们发现用绳子或长纸条可以进行测量,再用直尺量一下绳子或长纸条的长度就能知道大树有多粗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我们还应该注意要用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幼儿的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大胆创新,不断在活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幼儿的创新思维,努力使他们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发散性思维意味着我们思考的角度是从一个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的,不受是非对错,不受所谓标准答,权威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的一种思维方式。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在学校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声音?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是第一是时间看到孩子的独特观点还是急于将自己的观点,价值观无意识地强加给孩子呢?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可能比你有意识地让孩子参加什么脑科学开发的课程更有效。

要想让孩子拥有发散性思维,父母必须有多维度的心智模式,看问题不再以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重要不重要等为唯一衡量标准时;跟孩子相处跟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候不再争对错,也看看别人的角度和观点时,允许别人可以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才能教会孩子发散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当成人用自己已知的内容去衡量别人和未知的世界时,也就会陷入一维的思维方式,更别说如何教育孩子了。

父母可以在平时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跟孩子探讨问题,鼓励孩子多说一些而不是说对,不对孩子的答案评价,说什么都可以,为孩子创造情绪安全的环境,这样孩子才能有勇气说出和你不一样的想法,看到不一样的角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尊重。

父母还可以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什么?如何?怎么样?”作为提问的开始,让孩子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不要问封闭性问题,例如: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这样的答案永远都是:是,好,行,对。对于思维方式的培养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只有父母真心去欣赏和看见孩子的优点,不加以评判,创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才能帮助孩子发展出健康发散的思维方式。

第3个回答  2020-09-19

1、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马上有的同学想到了砖可以造房子、垒鸡舍、修长城。有的同学想到古代人们把砖刻成建筑上的工艺品。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砖可以用来打坏人。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因为他把砖和武器联系在一起了。

妈妈买回一条鱼,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

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妈妈和女儿的这一番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家长不要给孩子一个“唯一的答案”“绝对的答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孩子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2、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而思维定势能使孩子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首先要鼓励孩子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3、鼓励孩子大胆质疑

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要鼓励孩子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孩子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学会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其次,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但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

我国生产抽油烟机的厂家都在如何能“不粘油”上下功夫,但绝对不粘油是做不到的,用户每隔半年左右还得清洗一次抽油烟机。美国有一位发明家却从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他发明了一种专门能吸附油污的纸,贴在抽油烟机的内壁上,油污就被纸吸收,用户只需定期更换吸油纸,就能保证抽油烟机干净如初。这就是反向思维的典型实例。

孩子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首要重点,就是要让孩子自由,让孩子身心自由,发挥自己本身的想象力,探索能力,以及创造力,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天马行空,各种各样,家长可以去观察孩子,会得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东西。

第4个回答  2018-09-26
培养发散性思维有以下四点: 1、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包括形似和神似。形似即由此物想到与此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相似的事物。比如通过少年想到幼苗、雏鸟,通过杀人犯想到虎狼、魔鬼等,通过月亮联想到镜子,通过红色联想到烈火,通过悦耳的鸟鸣联想到动听的歌声等。神似,即通过事物间的情调、神态、气质有相似处进行联想,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均属于神似法。 2、相关联想,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些事物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有相同的地方,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通过明月联想到嫦娥,通过蜜蜂采集花粉酿蜜联想到奉献,通过蚂蚁啃骨头联想到韧性,通过石灰粉身碎骨联想到献身等。 3、对比联想,即由对一事物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比如通过大海联想到小溪,通过大树联想到小草等。包括形反、神反、意反三种。形反法,此法与形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月亮联想到昏暗,通过美联想到丑,通过高大联想到矮小等。神反,此法与神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昏暗、阴暗,想到希望、光明等。意反,有些事物间形虽相似,但意却相反,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反动联想到进步,由消极联想到积极等。 4、因果联想,即由原因联想到结果,或由结果联想到原因。比如通过种田想到收获,通过种树想到乘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