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如题所述

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剩余价值率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键指标。他提出了两个核心公式来揭示这一关系: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这两个公式分别标记为I和II。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两个公式。

公式I,剩余价值/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是马克思对剥削本质的直接剖析。它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强迫工人工作超出必要劳动时间,即生产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积累剩余价值。古典经济学的公式II则试图用一个表面的公式来描述这一现象,即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剩余产品/总产品。然而,这个公式忽略了必要劳动时间的存在,导致实际剥削程度被虚假地表现出来。比如,在12小时工作日内,剥削率的理论上限并非100%,如英国农业工人的案例中,剥削率可达惊人的300%。

公式II的局限性在于,它将工作日视为固定值,从而掩盖了资本关系的动态和特殊性。它将工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简化为一种表面上的公平交换,但实际上,资本家的利润就是建立在对无酬劳动的剥削之上。资本家通过支付有酬劳动(劳动力价值)来掩盖无酬劳动(剩余价值创造)的真相。

公式III,即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关系,更深入地探讨了资本家如何通过有偿购买劳动力来控制无酬劳动。无酬劳动的误解在于,它混淆了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与实际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实际上,资本家购买的不仅是工人的时间,更是他们的无酬劳动,这种无酬劳动在产品中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存在。

资本家对活劳动力的支配权,实质上是对无酬劳动的控制,这是他们财富增值的隐秘手段。剩余价值并非简单的商品价值,而是无酬劳动的物化形式。在这个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有偿劳动仅是平衡账面的遮羞布,而无酬劳动才是资本家利润的真正来源。

总结来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率公式揭示了资本剥削的内在逻辑,通过理解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剖析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劳动来积累财富。每个公式都指向一个关键点:剥削的存在、剥削率的计算限制以及无酬劳动在剩余价值生成中的核心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