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三顾茅庐释义: 也说三顾草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 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 心求才的意思。

扩展资料:

成语出自典故“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 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 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3
面对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的去交谈。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就不怕四处碰壁和出丑,也才会经受得住更多磨砺。明白其中内涵,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情谊一直以来都被传颂。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充分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而刘备三次去,三次都有收获,都有感悟,这也可能是诸葛亮对他的考验。

刘备三顾茅庐,他是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呢,还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一般人读《三国志》,从这五个字里读出了信息,“凡三往,乃见”,是觉得去了三次才见到。但是我们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读陈寿《上诸葛亮集表》,不是这个意思,“三顾臣于隆中之中”,没有说去三次才见到一次。

我们再去读杜甫的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也没有说去三次只见到一次,而且周汝昌先生解释“频繁”二字就是多次。因此有可能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不但去了三次见了三次,很可能还不止去了三次,这个“三”是多次的意思,因为在古书里面“三”它可以表示多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不是说只有三次。

可能去了多次,去了一次就谈一次,按照《出师表》的说法,“咨臣以当世之事”,不停地提问题,谈一谈天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办,越谈越拢,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契合,越谈感情越好,了解越深,刘备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诸葛亮也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那么如果我们能确定这样一些结论,那么《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演义了,而且即便是刘备去了三次才见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