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的十大墨法解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一、意笔人物画的渍墨法墨法解析

渍墨之法,起于清初“四王”山水画,是以枯笔皴擦,干后再用淡墨饱笔浸之,中有笔痕而外有墨晕。枯笔皴擦少滋润,加墨溃染,就可使墨色干枯中有秀润之美(图116)。

图116:渍墨法示意图

先以枯笔绂擦,干后以饱笔湿墨渍染。

渍墨法与湿破干的区别在于:渍墨法是在用干笔皴擦后渍;而湿破干是在干枯之笔未干时以湿笔破之。渍墨一遍不够可再染数遍,力求墨晕厚重而不单薄。

二、意笔人物画的积墨法墨法解析

积墨法是用同一种墨色或不同墨色层层重叠积加之法。明代唐志契说:“画家要积墨水,墨水或浓或淡,或先淡后浓,或先浓后淡,有能积于绢素之上,盎然溢然,冉冉欲坠,方烟润不涩,深厚不薄,此在熟后自得之。”

用积墨法吋笔法要松灵,要能见笔痕,笔与笔之间要留有空隙,不然会感到“腻”,有黑气。每积一遍墨,应“前一遍墨干之后再加上去。积墨所用的墨色究淡不宜浓,淡墨可积加数遍而仍见笔墨透明。浓墨积加,遍数过多,墨块的层次没有变化,最终成漆黑一团,失去积墨意义。积墨法一般用淡墨湿笔层层积加,求墨韵华滋浑厚(图135);但也可用淡墨干笔层层加厚,求笔笔重释交错,构成枯中有润的笔墨效果(图136)。干笔积墨,用笔尖蘸墨,笔行纸上,渐次有浓淡笔迹。笔法可用点、皴、擦诸法,多见于现代人物画中,比湿笔积墨更显古厚,更有力度(图137)。

图135:积墨法示意图一

淡笔湿墨积墨法:左,遍;右,积墨三遍。

图136:积墨法示意图二

干笔积墨法

图137:周思聪《戴月归》

此图先以沉稳之笔连勾带擦画出基本形,再以淡宿墨层层枳墨。注意枳墨时也要见笔,也有浓淡变化,墨淡而不失古厚。

三、意笔人物画的冲水法墨法解析

冲水法是在墨线勾好后,将干未干时以清水或淡墨水大而积冲染,使未干之墨化开而已干的墨保留住原来笔形的一种方法(图132)。有的笔中间部分被水冲开而笔的轮廓保留,形成特有的墨色效果。此法包要用于大幅作品,以求整体气韵。它与水破墨的区别在于:水破墨面积相对小,有的是局部的;而冲水法面积较大,有的是整幅用水冲染(图133)。

图132:冲水法示意图 

图133:冯远《恶之华》

整幅用浓墨画出形体结构,然后以清水整幅 冲染,自然形成斑脱,状水相互渗化,构成画面 的神秘气氛。

四、意笔人物画的没骨法墨法解析

没骨法是不勾线,直接画较大面积的黑块,兼以点、皴擦,直接表现形体的方法。笔法常以大笔侧卧出之,笔尖萨浓墨,笔根变淡,笔迹有自然的浓淡变化(图128)。

图128:没骨法示意图一

没骨法应每一笔有浓淡变化,渐次过波要自然。

没骨法笔与笔的相接应在笔根处,这样能笔笔相连而不失整体和谐;笔与笔不能接在笔尖处,这样既会有损笔形,又使墨色层次零乱。下笔之前,应先设计一下笔势的方向、墨块面积的大小、行笔顺序,力求一气呵成(图129)。

图129:没骨法不意图二

人物上衣先设计一下笔法,然后用笔由浓至淡一气呵成。

没骨法原为花鸟画中的技法,清代任伯年始以没骨法画人物。此法最好用半生熟纸或老纸,因其性温和,渗化慢,用笔时能沉着厚健;渗化太快的新生宣或棉料纸笔形难以把握。

五、意笔人物画的宿墨法墨法解析

宿墨是隔宿的干墨加水形成墨水相离、含行渣滓的墨。后人也介以残剩墨锭加水浸泡、使其脱胶而成:也有把墨锭放入笼里蒸,使其成粉状,再加水调制而成。在生宣纸上,宿墨点画的周围有墨晕渗出,形成特有的情趣。明清以来打不少画家喜用此种墨法(图124)。

宿墨色泽较灰,没有墨光,笔迹明显且墨韵效果好,现代人物画常衍墨、新墨并用。宿墨先画,再用新墨复加。特别在人幅的创作中,宿墨是常用的方法。这样的画面笔法清丽而又墨气淋漓,效果甚佳。有的把宿墨和新墨并置在画面上形成对比,产生微妙的趣味(图125)。

水粉黑也有宿墨的效果。水粉黑与宿墨不同之处在于:墨色为透明色,没有附着力;水粉黑粉质较重,覆盖力强,但画厚了会不见笔痕,弄不好会成平板一块。而现代人物画常因画面构成需要,要求介一块平面的黑块,水粉黑便成了比较理想的材料(图126)。有时对画面某些局部不理想的地方,可以用水粉黑覆盖,加以修缮。

六、意笔人物画的泼墨法墨法解析

此法始于唐代王洽,传其每作图画,饮酒至酣,解衣,先以墨泼在绢幛上,以其形似,或为山石,或为林壑,自然天成。今离迹不得而见,不能谬说。现今泼墨法,主要是指以大笔阔迹画于绢索上,往往整纸墨色晕化开来,看似泼墨,实为用笔画成(图122)。

在人物画中,泼墨法是较准掌握的,因人物有形的约束,控制了用笔的自由度。在求水墨淋漓的同时,还得符合造型要求。泼墨法行笔时不宜过快,应沉着稳重,笔形再大也应有所起讫,不能乱涂一遍。否则,会混成一团,难以收拾。

图122:泼墨法示意图

非墨泼成实为大笔阔笔而为之。

七、意笔人物画的焦墨法墨法解析

焦墨是比浓墨还重的一种墨,砚池新研出的墨不加水便是焦墨。焦墨法多用枯笔,以用笔的枯湿变化来体现墨的层次。古人说:“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此论道出焦墨法之理,即视形若枯燥,而内质却能意极华滋(图119)。

焦墨行笔不能无笔痕,要笔法清晰。笔要留得住,不能浮滑。否则墨韵枯槁,生趣全无,乃为死墨(图120)。

图119:焦墨法示意图

应有干杖秋风而润含春雨之感。

图120:汪荣强《人物写生》

此图全幅以焦墨渴笔画成,头、手用笔要圆幼,乃求形体准确。衣服多以阔笔出之,与圆劲之笔形成节奏对比。

八、意笔人物画的破墨法墨法解析

破墨法是将两种不同色度水量的墨在未干时复加的方法。主要是破开墨色的平板状态,增加墨色的丰富程度。有时是破墨法可修改一不理想的墨块。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王维、张璪曾用此法作过山水,可见破墨法在中国水墨画中由来已久。传统的破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淡墨破浓墨,二是以浓墨破淡墨。现代水墨画中,还有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图108、图109、图110、图111、图112)。

破墨法要注意墨的浓淡,两种墨色不能太近,否则会失去破墨的效果。破墨时,笔中的水量要适中,水量过多,会使墨色过分渗化而成糊块,水分过少,则墨的浓淡干湿各白孤立,不能相互渗化。如淡破浓时,笔中水分过少,则无法破开浓墨色层次就分不开(图113、图114、图115)。

图108:湿破干

先以干墨铍擦,复以湿墨破之。

图109:干破湿

先画湿墨,未干时以干墨破之。

图110:水破墨

先画浓墨,未干时以清水破之。

图111:浓破淡

先画淡墨,未干时以浓墨破之。

图112:淡破浓

先画浓墨,复以淡墨破之。

九、意笔人物画的浓墨法墨法解析

浓墨、就是墨色较重的墨。砚池中研好的墨,稍加清水即成浓墨。浓墨往往出现在一幅水墨画中醒目的地方,用浓墨画的点画块有沉稳厚实之感。注意:浓墨不能单一,要求有稍淡的浓墨呼应(图103、图104)。

图103:浓墨法示意图

浓墨法要笔笔清晰可辨,浓而不浊。不能漆黑一块,成为死墨。

图104:清•倪田《钟馗图》

画中人物的帽子、袖口用浓墨勾勒,帽子以浓墨块补足,雨伞和驴都用阔笔浓墨,笔迹清晰自然。

十、意笔人物画的淡墨法墨法解析

淡墨,是墨色中偏灰色调的一类。淡到何种程度,没有一定的界定,根据需要自己把握(图106)。

淡墨法要求淡而不薄,薄中见厚。要达此境界、全在用笔。笔力沉厚,墨色再淡也不显单薄。

淡墨法追求一种空灵的韵致,如雨夜昏朦,烟晨隐约。山水画中常层层积染,不求笔迹;人物画中则多笔笔复加.求笔迹的层次,表现衣饰的质感(图107)。

图106:淡墨法示意图

淡墨要见笔,方能薄中见厚。

图107:清•任伯年《刘海戏蟾图》

画中人物多以淡墨法画成,上衣笔法清丽,行笔稳健,墨色清淡而又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