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要吐舌头

如题所述

蛇伸出舌头是为了收集空气中漂浮的颗粒,依靠舌头感受震动,感知周围的世界。分叉的舌尖可以同时刺激蛇的味觉和嗅觉,让它们有方向感来追踪自己的味觉。
舌头是蛇的重要感觉器官。蛇没有眼睑,所以从外表无法判断它是在睡觉还是在伺机而动。尤其是蝮蛇的视力很差,很难聚焦在静止的物体上,但擅长探测运动的物体。它们用舌头产生嗅觉。如果蛇需要探测周围环境,它们会迅速吐出舌头收集空气中的“气味颗粒”。
这种轻的小舌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分叉的舌头让蛇的嗅觉变得立体,可以收集不同方向的气味。当老鼠移动时,它的气味会一直留在空气中。在收集到“气味粒子”后,蛇将舌尖贴在嘴上方的鼻辅助器上进行气体识别和分析,然后将嗅觉转化为准确的图像。
一般蛇的舌头会长时间保持运动状态,检测空气中、陆地上、水中的各种颗粒,从而发现猎物的位置,了解其所处环境的状态。
扩展数据
蛇的生活习性
第一,喜欢温暖,怕冷
蛇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0~30℃。在这个合适的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线性上升。但温度超过35℃,人就会厌食生病,超过40~45℃就会迅速死亡。
空气湿度对蛇的影响也很大,一般50~70%为宜。对霉菌、肺炎等过度敏感。,南方死亡率较高;过低(如北方春旱期)由于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蜕皮(尤其是孕蛇),影响其继续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蛇过道,大雨”也是雨前气压低、湿度大的结果,蛇跑来跑去感觉不舒服。
第二,蜕皮
蛇之所以蜕皮,是因为蛇的身体会一直生长,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他们的皮肤,但他们不能长大。所以他们需要褪去旧皮。成年蛇一般一年蜕皮3次左右,而幼蛇生长更快,蜕皮更频繁。
第三,冬眠
0℃的严寒是蛇类致命的低温,所以深秋气温降到13℃左右以下时,一定要找各种地下洞穴冬眠。因为中国的冬天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地区,蛇冬眠的时间最长(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的蝮蛇7个月),埋藏深度最深,冬眠边界最南。华南几乎所有的蛇只有不冬眠的。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2166d224f4a20a44bb316069e529822730ed04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蛇的舌头是它的嗅觉器官。当蛇把舌头伸出来时,得到了一些物质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了口腔前上方的一对小腔里,这个部位叫助鼻器,它与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产生嗅觉,但是它靠蛇舌头的帮助能实现嗅觉功能。助鼻器是由许多感觉细胞组成的,能够把化学物质这一信息通过嗅觉中枢的综合和分析,鉴别出微粒中的化学物质。经过判断,蛇就可以准确的捕获猎物了。被蛇咬伤的动物逃走时,蛇可以利用它那伸缩的舌头和灵敏的助鼻器控寻和跟踪,直到再次发现捕捉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