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如题所述

1.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升。
2. 雨水:此时降水增多,滋润万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惊蛰:春雷响动,惊醒冬眠的动物,气温继续升高。
4. 春分:昼夜平分,春季作物开始播种。
5. 清明:春意盎然,万物生长旺盛,人们扫墓祭祖。
6. 谷雨:雨水滋润谷物,是播种的重要时节。
7. 立夏:夏季开始,气温明显上升,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
8. 小满: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抢种正忙。
10. 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农作物生长最快。
11.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尚未达到最热。
12.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13.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农作物进入成熟期。
14. 处暑:暑气逐渐消退,天气转凉。
15. 白露:昼夜温差增大,露水开始出现。
16. 秋分:昼夜平分,秋季作物成熟。
17.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露水变得寒冷。
18. 霜降:首次出现霜冻,农作物需防范霜害。
19. 立冬:冬季开始,气温骤降,万物开始凋零。
20. 小雪:降雪逐渐增多,但尚未大量降雪。
21. 大雪:降雪量大,开始出现积雪。
22. 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
23. 小寒:气温继续下降,但尚未到达最冷。
24.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需要注意保暖防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