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暨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考研分享?

作为四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跨届)压力山大,直到前几天公布复试名单才放下心来。我本科在二本学校念工科,11年毕业工作了一年后跨考了暨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初试政治61,英语71,量子力学115,普通物理128,总分375。

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的帮助、鼓舞,无以为报。所以一直想写些什么,不能说是经验,但算是这段时间的总结亦或是教训,方能将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下去,望学弟学妹们,取前车之鉴,不至从蹈覆辙。

我本科学的是在一所无名的二本学校学一门很冷的工科,个人感觉大学四年学的还没有技工多了,总之很烂就不去吐槽了。所以想去考研,自己又比较喜欢物理,于是打算跨考理论物理。然而到最后还是放弃了,第一感觉考试会很难,跨考要看的东西又太多,时间不够;第二像一般的同学一样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很想知道工作时什么样的生活,很想体验一下;第三农村来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总希望能早点为父母减轻点压力。看似都是理由,其实都是借口,考研贵在坚持。工作大半年后感觉工作和我以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可怜的工资,第二年的4月份我毅然而然的辞职了。

生活

考研这东西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毅力。至少我考的专业(理论物理)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说有其他高端的学科,要拼智商我就不太清楚了。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是为了以后有个更好的工作前景,还是以后想做学术,亦或只是想要个学历,或是对本科的专业、学校不满想要换个背景。不管是什么,都要能说服自己,能作为支撑自己不懈努力、在茫茫学海中坚持下来的动力。考研其实很苦,每日的三点一线生活——图书馆、食堂、宿舍,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然而人是感性的动物不能像机器一样天天高强度的学习,适当的放松很有必要。我每周都会发至少一天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时间安排很灵活,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要学就踏踏实实的学要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如果感觉看书累了可以听听英语,或者放着背景音乐看书。中午午休很重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休息好才能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

政治

个人感觉政治过线就行,如果所选专业对总分要求不高,那样把太多精力发在政治上实在有点可惜,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专业课或者外语上。我是从10月20号左右才开始看政治,平均一天2小时。大纲感觉任一会好点,红宝书太容易瞌睡了,其实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能看下去就行。感觉看一两遍就行,多看无益,理解思路就行了,不要硬背。细节不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背。有时间可以做做《肖的1000题》,感觉没时间不够不做问题也不大。下面的是重点:肖的最后4套题和任的最后4套题最好能看熟,选择题要看,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看;大题目要自己不看答案能知道写什么就好,起航的20天20题也可以看看,但重点是4套题。肖的去年好像命中两个大题,其中一题材料基本一样。时政我只是考试前一天晚上看了半小时,第二天考试命中两个选择题(只考两个一个单选一个多项),用的是肖的时政,好像书中都用黑体字比较出来这两个考点。所以时政要看但不要发太多时间,考前一两天看上一两遍就好。报班是纯属浪费时间浪费人民币,看时间也挺浪费时间的没有什么用处。只要看书做题目就好。政治大题目还有个秘诀就是自己要工整写满答案纸,感觉和题目沾边的知识点就大胆得分写上去,写错了不扣分。据说老师没那么多时间看答案,看写的满满的不是很跑偏就会给一个不错的分数。

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很薄弱,六级还没过,尤其工作了近一年之后,背单词就更吃力了。但有个朋友更牛四级考了10次没有过(本科+研究生考到毕业),而考研英语却考了60分+。所以基础差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坚持。考研英语单词是突破点,真题是核心,作文是重点。单词必须每天都要背,网上有很多背单词的攻略大家可以试试。单词我用的是新东方《乱序》,和政治的《大纲》一样没有什么好不好自己喜欢就好。

真题大家都推荐《黄宝书》,感觉还不错。复习的时候要以真题为主,天天做真题,不要关心正确率,关心的应该是解题思路,刚开始错很多也没关系。

关于语法,我是基础比较差没有专门去复习,遇到长句难句就自己多读几遍,不行就对照着翻译读句子,理清句子的结构、意思。没事就把自己遇到的长难句拿出来读几遍,感觉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至少在后面的做题目的过程中很少理解不了的句子结构。作文要多看多背,更关键的是多练。我把新东方的那本《作文》背完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写作的时候很多想到的单词不会写,所以还是平时多练才行,自己多总结参考书上的例文,制定自己的模版并多练习。英语完形填空,提高起来就一题10分且正确率都不高,所以好多同学都选择不复习完形填空,只是做下真题里面的题目。阅读理解才是重点,做题目的时候先看问题在去读文章,做完题目看看用了多长时间,考试的时候控制在15分种左右,不要超过20分钟。平时就应该训练做题目速度。做完题目先不要看答案自己一句一句翻译下文章,不会查单词,难句划下来,再看看题目看有会不会和第一次给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再对照资料上的译文及解题思路。抽时间多读几遍原文,弄清楚文章的结构,要知道从哪方面出题的考的是细节还是推理,答案是在文中的哪一句。不会的单词背会,难句读熟。留最近2年的题目不要看,考前一个月找集中的时间模拟下,看自己时间安排有问题么。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国内各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我都看过。曾谨言的《导论》,钱伯初的书,哈工大井孝功,周衍伯的也翻过。虽然很多大牛都说曾的书很烂,都强调诠释,但个人感觉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计算方法才是要点,考试中不会问你诠释的。你需要理解的东西很少,只要会运算就行了,理解的事情放在以后吧。对于考研来说,最好的教材当然是曾谨言的《导论》,曾的《教材》是比导论的内容稍微少点,而卷一内容稍多点。所以这三本书基本内容差不多。

然而曾的书也有不太完善的地方,角动量和微扰这两处写的不好。相比较下钱书的角动量写的简洁明了,井书的微扰写的比较清晰,但写的比较深入,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看。国外的名著如,朗道《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很厚的一本看了一两百页就没耐心看了、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全英文也没看,感觉这些名著对于考研帮助实在不大,有时间还不如多做做题目。习题首先要把导论后面的课后题做完,市场上有卖习题答案的,一本好像是孙婷雅写的,但感觉排版很乱翻来翻去很烦,所以不推荐此书。感觉科大的张鹏飞的《量子力学学习指导》不错,前面对量子力学知识的梳理(基本以曾书为纲)会学习量子会有所帮助。张书不仅仅有导论的课后题,后面还有拓展题,拓展有一定难度,但多看看多练练对培养解题能力很有帮助。下面推荐一本很多学长都曾推荐的被尊为量子考研葵花宝典的书——曾和钱合著的《量子力学习题剖析》。此书对于量子力学的计算能力提升大有裨益,你会发现好多学校的考研试卷会在此书上找到影子。如果把此书看完以后,再做真题不管是哪个学校的都很少会遇到没有思路的情况。

下面谈谈南大的量子力学。感觉南大是个奇葩,11年以后卷子风格就变了。第一题考了几年的问答题,近几年是以英译汉或者汉译英这种形式考的,一题三个小问,每小问10分共三小题。由于是跨专业平时也没有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总觉得这方面的题目不会考三年吧,结果就杯具了,13年考试中Superposition principle 没有翻译出来。完全是送的10分没有拿到,肠子都悔青了。,考了近年考了好多关于狄拉克的东西。南大的历年真题好多都可以在曾谨言的书上、课后题及习题剖析上找到影子,相信其他学校也一样。关于散射好多学校都不考,南大好像07年左右连续考了三年,低能情况和高能的born近似都考过,而且还有和全同粒子一起考的情况,所以复习的时候不能不看。近三年的题目听说是南大“高量哥”出的题目,题目很诡异。11年12年最后一题基本完全一样,考的是相对论中微子运动(没有质量的粒子的狄拉克方程)韦尔公式。11年考的是二维12年考的是三维,如果11年的题目会了12年基本上能的满分。不知出题人怎么想的,一个超纲、完全没有区分度的题目为什么要连续考两年。12年倒数第二题,考的是相对论薛定谔波动方程。这两题在曾书卷二相对论量子力学那儿可以找到答案。虽然高量哥不承认,说不算超纲,但个人认为考此类题目很没有水准。13年的前面的题目保持近几年的简单风格,最后一题又很难(个人感觉),据说是南大课上讲的一个原题,本校优势没办法。山大陈鄂生的《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有暨南大学1992—2010年量子力学的答案,对于考研是本不错的资料,至少要把真题看了。

普通物理

有的学校是普物和高数可选一,个人感觉普物更容易考高分,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自己把握。关于教材,官网推荐的是程守珠的书。感觉是本不错的书内容充实简洁明了。清华张三南大的普物我也看过,相对论那章讲的比较程的更丰富些,但南大不考。新概念的普物我也看了,内容太多。还有一套比较好的教材是科大出的普通物理,有点老但不是问题,普物近来发展不大而且不会体现在考试中。感觉普物的教材都差不多,看多好处不大,就用程的书或许科大的那套就行了,或者自己学的那套教材也行。也许有人会认为程书是推荐的要看,其实没有必要。如南大官网上说的是考力热电磁,但历年真题中有黑体辐射,考过液体张力。这些都是程书没有的内容。所以不要拘泥于是不是推荐书籍,适当的多看看别的书籍也是有好处的,但不要发太多时间理由前面说了。在07年左右达到南大考试难度的高峰近年逐渐变的简单,没有复杂的思维过程也不用复杂的计算。三个小时的考试,相信很多同学只要1个小时就把能做的都做完了。到12年好多同学会发问还能有更简单的题目么,13年我们看到海真有。10题浓缩为8题,题目基本上高中水平就能解答。只有最后一题不好解,由于没有图说明,加上在普物里面考量子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所以一直没有理解题意。考试后听一个南大的同学说才恍然大悟,原来考的是光自选。到和量子考试一样最后一题都是考光子自选角动量。13年还考了AB原理,当然知识考现象解释没有深入考,其他题目真是高中水平。南大大四有门课叫《普物综合》,我虽然没时间去听但一个南大的同学给了我讲义。

复试

理论物理复试题目是《热力学统计物理》,推荐汪志诚的书和习题。考的不难,我之前没有学过,全自学的,在五月份左右看了两遍书习题都没来及做,其实看是为了安心,完全可以留在初试过后看。复试的时候准备了10天左右,没有找到好的课件就只看书。把书上的公式老老实实的推导几遍,习题多做几遍。考试的重点是热力学就不细说了没什么难的,统计物理重点就是玻耳兹曼统计,波色统计,费米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好了,考试就没有什么困难。

关于面试,有人说好学校都歧视外校的,都不喜欢非985、非211的学生。这种现象肯定多少事存在的,如果分数差不多的学生一个是九八五的一个不是,给谁都会偏向于选择九八五的考生。然而你要是比他考分高一二十分,老师就会慎重考虑要你还是他了。如果你要是比他多三四十分,你就很有优势了。这个问题无论哪个学校都会存在。考外校的考生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分数上要有压倒性的优势,要不然很容易悲剧。面试还算好,老师一听说我是跨专业考过来的就没难为我,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试的时候切记不会装会,因为不会时老师会把问题简化引导你解答。老师本来面试就很累,如果你不会装会,肯定会让老师心烦,留下不好的印象。问了我弹簧振子能级,微观状态,量子bose统计的问题。因为跨专业,不太会聊,问题表述的不太好,这也是我一开始就预见到的。所以说初试一定不能马虎,刷高分数才是王道。

总结

愿考研的学弟学妹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