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看上去很有「道德感」的行为,却让你觉得很可恶?

如题所述

我觉得看上去很有道德感的行为,却让你觉得很可恶的就是那些在小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他们抛弃的大人等到。很多年以后,甚至说是孩子成年以后就开始说我要把他找回来,然后想要认清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然后道德上面就会说因为父母是拼不同意才会是把孩子抛弃的。然后就非要让那个孩子从下自身幸福的家庭当中脱离出来回到原先的家庭当中去,愿,一个会抛弃他的父母,我觉得看上去这个事,很有道德的感觉就应该是认回你的亲生父母但是有没有考虑过,现在这个孩子过得如何,但如果过的很幸福,跟他的养父养母都过得很幸福,而你一的出现很有可能打破这一个平衡是不是说会让养父母都觉得?这个孩子牙不守护者说是。之后他还会不会要跟养父母继续在一起的想法?那对于养父母来说,其实心里上面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很多道德上的人就会觉得如果说这个孩子的新生父母找上门了,这孩子就应该去重新认回这对亲生父母。但是你们有没有去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样的?想法,他是不是想要继续跟亲生父母相认?很多时候。如果说是养父母对她非常的好,他对于养父母的感情远远重于亲生父母,虽然亲生父母有给他们带来生命,但是养育之恩是更大的,他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更长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的问题而去判定必须让这个孩子一定要重新认回亲生的父母。我觉得这个还是应该看孩子自己的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哪些看上去很有道德感的行为,却让你觉得很可恶?

生活中总能遇到一些站在道德的角度,做着不道德的事情的人,下面我来讲一下我的经历。

我的一个朋友是搞直销的,他经常找我聊天,每次聊天的时候,他都喜欢和我讲我的父母,他说“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特别不容易,我们应该孝顺我们的父母,没事的时候多陪陪父母……”说完这些之后,他就会向我推荐保健品,说孝顺父母就要给父母买些保健品,让父母更健康,更长寿。

他打着孝顺的幌子,说着那些本身就有道理的话让我买他的保健品,给他冲业绩;他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要求别人替他做事的行为真的惹人讨厌,后来我直接把他拉黑,断绝了联系。

我认识的另一个人,他总喜欢“为他人考虑,替别人做选择”比如今天中午我在饭店点了一碗鸡杂面,他就和我说鸡杂里有鸡肠,饭店一般处理不干净,吃动物内脏不健康,让我以后多吃少吃…….而且最讨厌的是他在我点饭的时候不说,在我开始吃的时候却说了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碰道一些人,他们打着道德的名义做着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打着道德的名义说着令自己开心的话,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一定要远离他们,否则当你受到了他们的伤害,他们反而还觉得你没有道理,觉得他们是一片苦心,而你是不识好歹。

第2个回答  2020-09-18

生活是一场修行

从来没有人能逃脱其中

只有时时刻刻怀揣善念

种下善因才能收获福报

度己度人

喂,你有没有发现,似乎所有的道德都伴随着牺牲诶。

不信,你回顾一下所有的道德抉择,那些让你犹豫的瞬间哪个不是因为你在衡量损益?



听到落水者的呼救,勇敢地跳下去的瞬间,自然也承担了丢掉性命的潜在风险。

究竟是做叛徒,还是做俘虏,还是宁死不屈?面对这样的选择,除了一家人的生命之外,至少还会有荣华富贵这种机会成本的考量。

扶起街旁摔倒的老人,以前觉得稀松平常,可现在要犹豫太久,原因在于当今时代你要思忖扶起之后可能接踵而至的麻烦。

你以前也一定没想过:

喜欢上了红玫瑰但为了白玫瑰默默放弃,至少背负了辜负自己爱的牺牲;就连公车上让座,也其实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舒适和享受。

所以,其实一切的道德,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如果这些你可以认同,那么接下来一系列推论都顺理成章:

为什么大街上飘荡着的小广告,你会驻足捡起,走到不远处的垃圾箱丢掉?但是牢牢粘在地上的口香糖,你却很难弯腰去刮?因为你要承担的成本不一样。

为什么你似乎越来越难施舍乞者?因为当网络上甚嚣尘上地解读骗局的同时,你自己内心深处对施舍落差的成本产生了怀疑。

所以,一件事道德感的强弱,在于你做出自我牺牲的大小。



当我们把这种自我牺牲,叫做道德;那我们如何去定义不道德?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这个世界不应该非黑即白。好的反义词不是坏;善的反义词不是恶;高尚与罪恶之间还有一群普通人。所以还是想写下来告诉你:做不到自我牺牲的人,不是坏人,只是普通人。

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放弃生命,那是圣人;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都是圣人,那英雄这些字眼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世界上除了圣人和杀人放火的恶人,中间还有一群体量庞大的物种:他们会纠结,会犹豫,会惴惴不安。他们看看圣人,有些心动,前进一步,就是善;看看恶人,有点害怕,后退一步,就是不恶。



可惜...随着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社会,进入到昌明隆盛的文明时代,其实在默默地抬高着牺牲标准。

所以老人会理直气壮地要求年轻人让座,背叛党派的人必然会被所有人千夫所指,叛徒、懦夫等等词汇可以轻而易举地加诸于他人的脊梁之上。

可是各位,他们凭什么要牺牲自己呢?换句话说,别人为什么会有权力要让他们进行自我牺牲呢?



法律禁止无故让别人牺牲,而道德是呼吁大家要做自我牺牲。

如果我们认可法律才是行为的最终底线,那么就是在说在法律与道德之中的那个颜色就是黑白二分的灰。道德的褒义所存在的价值,就是鼓励灰色努力朝白色进发,因此我们可以褒奖英雄,可以勉励圣人,可以鼓励见义勇为,但却不能强迫大家都去做英雄,逼迫大家都去做圣人,狠狠心让所有人都去见义勇为——无论是公车让座,还是背叛信仰。

把道德当作一颗诱惑前进的糖,而不是防止后退的鞭子。

所以做一名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吧!他们的平凡与普通,哪怕我们不致敬,但至少要尊重。

第3个回答  2020-09-08

虚荣造假,口不对心,阳奉阴违,攀比炫耀等等都是心灵杂草,看到如此行为自然觉得可恶,不过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既然觉得那些行为不好,就要提醒自己不要犯,然后敬而远之即可。
人无法改变别人,但却可以改变自己,当每个人都要求自己变的好一点的时候,这世界恶心的事就会减少,正能量就会增加,世界会越来越清明,而且正能量也是可以传染的,所以从我做起,给这世界多多带来美好是当务之急!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小心翼翼地开着新车,因为对方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注意力不集中等)被撞被剐蹭,结果对方是所谓的弱势群体(非机动车 老人 孩子 经济看起来不富裕的人),有时候围观群众甚至执法人员就会劝导说:诶呀,人家也不容易就算了吧。这时候难道车主就只能自认倒霉外加委屈了吗?

交通法规有规定说因为责任方属“弱势群体”时,由非责任方承担吗?可能是老人 孩子本身因为意识行动之类的问题不能承担后果,那么可由其监护人员负责,而不是免于承担责任;经济状况不好,可以协商不用一次性赔偿或是少赔偿。但是为什么要免除责任那?可能责任方会因为非责任方的不追究而心存感激,但是他真的会下次注意 避免再次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