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和提纲,要有红色字标出哪里是红点的,急用~!!!!!!!!!!谢谢!!!!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和提纲,要有红色字标出哪里是重点的,急用~!!!!!!!!!谢谢各位好人!!!!!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 能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老花镜 放大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 应用(P24)
U>2f f<v<2f 倒立实像缩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实像等大 /
f<u<2f v>2f 倒立实像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无无 /
U<f 正立虚象放大 放大镜
4.眼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眼睑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附 睫毛 遮挡雨水、灰尘
属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构 眼肌 使眼球灵活转动

眼 眼球壁

外 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膜 膜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内 脉络膜 给眼球提供营养
膜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内容物 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
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4
请加分
• 第五单元 珍爱生命
第一课 生命可贵
1、 生命世界重要吗?答:重要。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
2、 人类的生命有特有的价值吗?答:是的。人类的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一样都以独特的方式生活着,并以特有的价值存在着、发展着。
3、 为什么要尊重(珍爱、善待)生命?答:(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作为生命世界的一个部分,就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2)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3)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
4、 人类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是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2)人类在生活中存在着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种种表现,这不仅伤害了大自然,最终也威胁到我们人类自身;(3)当今人们意识到与大自然的这种密切关系,意识到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5、 如何尊重(珍爱、善待)生命?答:(1)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并自觉养成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2)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面对生理和心理病患要顽强战胜,不屈服,面对困难挫折要勇敢去战胜,决不轻意放弃自己的生命;(3)要善待其他生命。每种生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并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出没有权利去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
第二课 人生多彩
1、 人与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在于知道为什么而活着,明白人生的意义。
2、 如何去探索人生的意义?答:要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就应该(1)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3、 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是什么时候?答:青少年时期。
4、 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答:(1)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呈现多样性;(2)人生的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3)有价值人生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来实现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4)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5)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不在于贡献的大小而在于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
5、 中学生如何使自己人生有价值?答:(1)中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也应该在于劳动创造,(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努力学习也是一种创造,(3)中学生正是在学习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一个人现在是什么样子是过去创造的结果,未来如何是现在创造的结果。
第三课 青春闪光
1、 青春的重要性有哪些?答:(1)青春期是人生的一重要发展阶段,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2)青春期是人生的朝阳期,(3)青春期是人生的转折期;(4)青春期是人生事业的奠基期,凡事业有成者,都是在青春期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如何把握青春?答:(1)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青春,(2)要把握青春就要倍加珍惜青春,要珍惜青春期的美好时光。
3、 珍惜青春,我们应该如何做?答:(1)要树立奉献意识。树立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作贡献的意识,当代青年要把为祖国现代化伟业奉献自己青春作为人生的志向。(2)要努力充实自己。要提高自己素质、要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珍惜时间,青春期是学习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4)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善于发现、敢于实践,从平凡中创造出伟大。
•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第一课 直面挫折
1、 什么是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吗?答:(1)挫折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行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2)此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叫做挫折感。(3)挫折对人的影响是双重性的既会给我们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转折。
2、 为什么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答:(1)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2)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和个人条件等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有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3)人生路上的挫折是正常现象,无法避免的。
3、 面对挫折人们的态度相同吗?答:面对挫折人们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消极态度的人会因挫折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向挫折屈服。积极态度的人是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4、 要战胜挫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答:(1)要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挫折不要惊惶失措,(2)认识到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当挫折来临时,要勇敢面对。
5、 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答:战胜挫折要保持积极情绪,当产生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方法有(1)冷静对待(2)请求帮助(3)心理换位(4)精神升华等方法来克服。
第二课 磨砺意志
1、 什么是意志,意志有强弱优劣之分吗?答:意志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意志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
2、 坚强意志品质的表现有哪些?答: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
3、 为什么要磨砺意志?答:(1)意志是可以磨砺的。(2)坚强意志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3)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自古以来成就事业的人无不是意志坚强的人。(4)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4、 怎样使自己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答:(1)要了解自己的意志品质特点,进而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与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作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也就锻炼了意志品质,(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要抗拒诱惑、要坚定朝既定目标前进,(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5)锻炼意志品质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三课 自立自强
1、 什么是自立、什么是自强?答:(1)自立就是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是常生活,就是要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2)自强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向上,就是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 为什么要自立自强?答:(1)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因为只有不依赖别人的人才能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2)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3、 如何学会自立?(1)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2)培养自立精神必须要克服依赖心理,因为有了依赖的思想就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会有自己独立的行动。(3)培养自立精神应该要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4、 如何培养自强精神?答:(1)培养自强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作出努力。(2)培养自强精神要做到志存高远,使我们的生活有目标,和有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3)培养自强精神就要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4)培养自强精神就要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第七单元 法律护我
• 第一课 特殊保护
1、什么是法律?(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很多如道德、纪律、风俗习惯、宗教教规、还有法律)(2)在众多的行为规范中法律是最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征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2、我年龄小或者说我不违法犯法,所以法律与我是无关的,这种认识正确吗?(1)错误,(2)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即法律既约束我们也保护我们,既规定我们享有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3、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呢?(1)未成年人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2)现阶段在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4)总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和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就必须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
4、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的制定实施及其意义是什么?(1)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虽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条款和规定,但无论从加强法制建设需要还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都应该制定专门法律并逐步形成法律体系以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3)两部专门法律的颁布相辅相成,互相配套,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第二课 处处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地位、内容(基本内容学生可根据教材自己归纳)
名称内容 重要地位 基本内容 共同构成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网络
家庭保护 是基础
学校保护 是关键
社会保护 重要组成
司法保护 必不可少
第三课 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的侵害有哪些?(1)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2)被人勒索、殴打、拐骗等侵害;(3)性侵害;(4)继承权、抚养权等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
2、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与不够强健,所以随时都会遇到各种意外和侵害;(3)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确实给未成年人以较好的保护,但这些保护中难免会出现不周的时候,再说未成年人最终要步入社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为未来生活作必要的准备。
3、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从家庭生活中和公共场所两个方面。答案见教材68-69)
4、未成年人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1)了解自已,找出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2)从家庭生活中和公共场所两个方面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3)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和建议等
5、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不要忍气吞声,更不要非法报复)
6、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1)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2)诉讼途径即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打官司要到法院,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3)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仲裁、复议和申诉等。
第八单元 法不可违
• 第一课 勿以恶小而为之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2)根据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一般违法和犯罪(因此,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3)根据所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2、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它们在社会危害程度大小、违反的法律及是否受到刑罚惩罚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犯罪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2)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三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罪与非罪的界限。(3)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本质区别(本质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若得不到及是的处罚与改正极有可能演变为犯罪。
3、有同学认为“在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不过犯了点小错无所谓”。你认为呢?(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一个走上违法犯罪着道路,往往是有个演变过程的。开始染上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走向犯罪。(3)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4、中学生如何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1)学习法律,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增强法制观念;(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决不可掉以轻心;(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自已也应该多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教育。
5、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损毁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二课 法律“雷池”不可越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处罚呢?(1)因为任何犯罪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2)惩罚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其他不法分子起到儆戒和震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罚和种类。(1)可分为主刑(又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主要刑罚)和附加刑(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两类(2)主刑又可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3)附加刑可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4)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5)因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夺去生存的权利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3、我国刑罚规定的刑事责任的年龄。(1)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不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4、刑法和刑罚。(1)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即刑法就是定罪量刑的法律。(2)刑罚是国家惩罚犯罪的强制手段,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并也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依法判处刑罚。
5、青少年如何作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我国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如:刑法的目的就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2)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应付;当公安、司法机关人员向我们调查案情时应当主动协助调查初速求是地提供相关情况并敢于指正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当亲友受到侵害而不敢斗争时,应当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第三课 对不良诱惑说“不”
1、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1)金钱的诱惑(2)网络游戏的诱惑(3)烟酒的诱惑(4)黄赌毒的诱惑(5)邪教的诱惑等(在各种不良诱惑中黄赌毒和邪教的诱惑对未成年人危害最大)
2、我们为什么要对不良诱惑说“不”?(1)各种不良诱惑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2)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3)自觉抑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
3、怎样自觉掏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主要方法有: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监督法。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相关内容
2009-3-21 跪求:七年级下册提纲及期中卷子 13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七年级 提纲
等待您来回答1回答20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和提纲,要有红色字标出哪里是红点的,急用~!!....2回答10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0回答5请问有没有七年级人教版政治提纲,有急用!谢谢了!.1回答20请问你有没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的提纲?麻烦了,有急用呀!.2回答100跪求+++++++++++++++++++七年级下册政治预习提纲.1回答5七年级下册生物预习提纲?.3回答10谁有七年级下历史15-22课复习提纲?.0回答七年级下册历史故事10个 具有总结性的 嫑小提纲.
第2个回答  2011-02-11
去新华书店买就行了
第3个回答  2011-02-15
451515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