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和<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什么意义?

各自的人物也可以?
主要是对我们当代青年确定价值观有什么影响

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形象,而不只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也就是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用个苛刻些的词——新月显得“狭隘”了。我不否认新月有强烈的事业心,但她只是凭着对心爱职业的向往而奋斗,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终被各种琐碎的情感笼罩着,从来没有开阔自己的生命,最终还以热爱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态美离开人世……而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战线上……尽管在故事的结尾,她在游行中身负重伤,生死未卜,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是光辉的,美丽的,因为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青春之歌》塑造了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林道静形象,曾经激励一代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主动靠拢党组织,接受党的领导和教育,自觉改造世界观,抵制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他们热烈响应党的号召,到工厂农村去,到边疆矿山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形象一度受到极左思潮的责难。一些人认为林道静只是一个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知识分子,作者以自我欣赏的态度来描写她,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形象。作者受到这种思潮的胁迫,曾于当年对小说进行了匆忙的修改。生硬地增加了林道静到深泽县“同工农相结合”的故事,使林道静形象落于了政治概念“传声筒”的窠臼。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人抛出“告别革命”的论调,全盘抹杀《青春之歌》与林道静形象的价值。《青春之歌》塑造的林道静等共产党员形象的当代价值,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点:首先,小说通过林道静等共产党员形象,描绘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如何启蒙和教育像林道静这样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从而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保卫国家、抗日救亡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篇章。小说塑造了一批有理想、有毅力、有知识的共产党员先觉者形象,至今让我们高山仰止,肃然起敬。其次,青年知识分子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就必须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克服自身的许多弱点,树立高尚的人格。如林道静在成长过程中曾有过沉湎于个人琐屑生活的缠绕,对理想感到渺茫的经历,她“像一只孤独的骆驼,背着沉重的负担,跋涉在无穷无尽的苦难的沙漠中”,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她终于看见绿洲。林道静学习卢嘉川等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高贵品德,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风范,这值得当代青年共产党员发扬光大。再次,林道静形象的真实可信在于其有一个逐渐完美的过程。她从一个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新人,这在中国文学史的长廊中是过去没有的新形象。今天我们的文艺家要学习作者这种勇于创新的创作观念,在新世纪新阶段努力创造“这一个”的艺术新形象,塑造更多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从林道静等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革命经历,可以看到共和国的建立付出了多少人的热血和生命,今天的社会主义好形势和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这对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好教材。这许许多多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将激励我们继承革命传统,振奋革命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陆文婷的外表平静、安谧;内心,却洋溢着对工作、事业的爱。她看上去温顺,随和、朴实、深沉,对人不乞求,对不满意的境遇不发牢骚,她的正直善良,她的责任感和在强暴和权势面前的不卑不亢都显示了一种人格的力量。

林道静的典型形象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前途。她从一个富有正义感、反叛 。封建婚姻的个人奋斗者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要不是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也许她会走向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