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腿疼痛怎么办???

如题所述

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是保护人体内部器官、支持体重、进行运动和造血的重要机体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骨骼的自然代谢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骨质,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程度和速度的流失,久而久之将使骨骼强度受损,导致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越来越威胁老年人的健康,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 十年持续治疗对骨骼有益 全球为期最长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显示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学术会议传出信息——一个全球为期最长的非激素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证实,绝经后妇女用阿仑膦酸钠治疗10年,仍能增加病人的骨质量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女性绝经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骨质生长周期遭到破坏、丢失骨质多于再生骨质时,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静悄悄进展性疾病,导致骨骼变得多孔、力量变弱,进而易碎、易骨折。 治疗不容忽视 骨质疏松症早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任何症状,骨量在无声无息中缓慢地流失,故又有“无声疾病”之称。但当骨量流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绝经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有近8400万的中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其中60~69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50%~70%。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非常巨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体形畸变、因骨折后卧床不起引起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肺炎或血栓等)甚至致死。骨质疏松症每年会导致150万例骨折,据统计,50岁以上妇女发生髋部骨折死亡的危险性与乳腺癌危险性相同(2.8%),但公众对乳腺癌的担心程度远大于对髋部骨折的担心程度。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报告,在欧盟国家中,每30秒就有一人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每5个患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病人中就有一个死于这一疾病;在欧盟和美国每年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高达270亿美元。此外,因骨质疏松引起的体形畸变和行动不便也给患者精神世界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正日益成为给人们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的重大疾病,骨质疏松症治疗已不容忽视。 认识和治疗误区 与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首先是早期诊断率低,不少患者没有主动就医寻求诊断,导致出现明显症状时或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其实,临床上早已有了一项突破性的早期诊断工具——骨密度检测(BMD),被认为与测血压发现高血压,预测脑血管意外同等重要。 在治疗方面也存在许多误区。比如,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等,结果使许多人因单纯补钙而贻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时机,增加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事实上,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已确诊为骨质疏松或合并骨折的病人,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应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正确预防与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是两大关键。骨峰值为一生中最高的BMD值,一般在25~40岁年龄段达到,它由遗传(70%~80%)和环境(20%~30%)两大因素决定。从研究中已经得知足量钙的摄入和规律的负重锻炼利于建立理想的骨峰值。 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专业治疗。在治疗上,除了一般的饮食、运动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措施以外,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药物干预。 循证医学是专家在选择治疗时的重要因素。比如,过去激素替代疗法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但随着国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雌孕激素替代疗法不仅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风险,而且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换言之,激素替代疗法弊大于利,这一重大发现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国内外的许多学术组织建议,不推荐使用雌激素用于预防长期疾病(如骨质疏松)。 为了寻找新的、更好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全球医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推出了多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包括髋骨和脊柱骨折,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老年人要重视防治骨质疏松 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人体的骨骼系统也存在着“新旧交替”。新骨骼不断形成,旧骨骼会不断地被吸收,在这样的平衡状态下,保持着骨骼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 尤其是女性步入更年期之后旧骨的流失加快,而新骨生成变慢,导致骨质开始稀疏,这个骨质流失的过程早期经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后可出现腰背疼痛、四肢酸痛,便可能出现了骨质疏松。当出现驼背甚至骨折后,往往已经到了骨质疏松的晚期。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中矿物质和有机基质减少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患病后骨的皮质变薄、孔隙增多,骨质变得很脆,很容易发生骨折。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0%,尤其女性甚至高达70%,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中35%来自骨折。 骨折令生活质量下降,最常出现骨折的部位包括脊椎、腕骨及髋骨,由于老年人制造新骨的能力减弱,完全康复比较困难,因此很多老年人经历骨折后,会造成长期的行动不便、驼背甚至长期卧床。行动不便令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驼背除影响外观外也会妨碍肺部正常呼吸及日常活动;长期卧床更会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痛苦。临床研究发现,出现第一次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将增加2至4倍,所以预防第一次骨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从高危人群着手,一般女性于绝经后,男性60岁以后,尤其体形偏瘦、平日不喝牛奶,或有骨折家族史者已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旁亢、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糖尿病,以及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即使年龄不到50岁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尽早明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为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减少骨折风险,出现下列症状的人应该尽早检查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①绝经后女性或60岁以上男性;②有腰背酸痛,或四肢关节痛,或全身酸痛不适,或有手足麻木,或腿抽筋病史;③轻微外力导致骨折,如轻微摔倒或碰撞、咳嗽就发生骨折;5患有皮质醇增多症、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如出现上述症状,或有骨折史,即使年龄在50岁以下也可能患有骨质疏松,需要尽早检查确定。 骨质疏松相关检查,目前认为骨密度检查仍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或怀疑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到医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钙/肌酐比值以了解血钙磷代谢与尿钙排泄情况,必要时进行内分泌相关激素测定与X线片检查,可以帮助明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一旦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症即要尽早开始治疗,从而有效防治骨折。 老年性腰腿痛也可手术治疗 腰腿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机体内分泌、免疫等方面功能的老化,脊柱的结构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的力学特征,从而导致腰腿痛的发病率升高。 老年性腰腿痛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2)症状复杂、多样,多呈持续性或发作性逐渐加剧,卧床休息症状不能缓解。(3)病变位置呈多源性、多节段性。(4)病因上多为多因素复合型。(5)治疗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6)由于病情复杂,导致术后症状并不能完全缓解,或在症状消失一段时间后复现,还需进行相应的药物或物理治疗。 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脊柱畸形;骨质疏松(老年人的发病率为7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4.7%~11.7%);腰椎管狭窄症(老年人的发病率为40%左右);腰椎退变性不稳症(占老年人的发病率15%左右);腰椎滑脱症(占腰腿痛的8%~10%)。 对于老年性腰腿痛患者的治疗,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能减轻症状,甚至明显好转。保守治疗一般为药物、理疗、中医推拿、针灸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措施。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然而以往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社会观念及患者本身合并症等原因,许多老年性腰腿痛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与疼痛伴随终身。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注重生活质量,同时经济、医疗条件发达,所以在腰腿痛的处理上现多倾向于手术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新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先进的内固定系统、现代麻醉学的进步、围术期处理的进一步成熟,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已越来越多。手术方式主要有:脊柱畸形三维矫正及内固定手术;椎体成形术及后突成形术;内镜微创手术等等。 总之,腰腿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一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获得疗效,但部分患者需要、并可能及早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因此,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抓住恢复健康生活的最后机会,避免长期处于痛苦的生活状态中,及早争取有效的外科治疗。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