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承包制的利与弊

详细点

  毋庸置疑,管理制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就
  是“人”。如何真正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绝非易事,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
  旗下门店里实行“承包制”的尝试,值得业内思索。

  在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保持领先位置,需要不断创新,包
  括营销方式,也包括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苏州礼安在
  各门店实行了“单店考核承包制”。
  ■何谓“承包制”
  长久以来,很多药店店长都潜藏着一种“前途黯淡”的心理,认为自己无论
  干多好,也只是拿那点死工资,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很有限。长此以往,必然
  影响店长的工作积极性。同样的道理,普通店员由于自身素质和行业特点,既难
  得到不菲的收入,也难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往往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性操作中变得
  麻木懈怠。据笔者观察,以上现象在很多药店里普遍存在,苏州礼安也未能幸免。
  为了消除这一不良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力,苏州礼安决定实行单店考
  核制。
  礼安总部根据各门店的地理位置、商圈环境、经营状况等因素,与各门店店
  长制定了一个双方认可的任务指标。店长完成指标后,超额部分可以分红,50%
  交由公司总部处理,另外50%由店长和员工按照三七分成的原则进行再分配。
  这样,有了更为实际的薪酬激励,店长自然对达成任务更有积极性,不少店
  长主动制定制度对各柜组长实行考核,同时根据各个柜组的情况制定经营指标,
  并层层考核,落实到每一个店员。
  于是,上到店长下到店员,既为了公司发展而工作,同时也为实现自身利益
  而努力,员工自然把门店的经营当成照顾自己家的生意一样,想方设法地加强服
  务,提高销量。
  ■“承包制”带来了什么
  事实上,一线店员的服务水准一直是提高门店销售额的重要手段。对药店来
  说,终端管理是实现销售额增长的关键,而激励方式是否到位又是终端管理的核
  心。苏州礼安公司针对一线店员激励机制的改革,迎合这一零售管理的大趋势,
  其做法在短期来看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
  “自主权”的问题得到缓解。由于实行了“业绩指标考核”,把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紧密结合,会主动地促进公司总体销售目标的完成,从而实现了从“为
  公司干”到“为自己干”的转变。
  从“被管理”到“经营”的转变。零售业约定俗成的管理模式是,所有终端
  销售人员均采用销售提成的方式。在这一点上,礼安公司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
  礼安的改革重心放在了“店长”身上。店长在一个连锁药店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
  角色,是公司政策的执行者,又是门店管理的主导人,店长的一言一行和对门店
  工作的态度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员工。在新模式下,店长已经从一个被动的“
  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自主承包并部分“自负盈亏”的经营者。店长的主动性和经
  营潜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责任意识也更加到位。
  评价标准更客观。礼安公司实行业绩指标为先导的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了
  内部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使员工的工作成绩得到具体的量化,同时有效地增
  强了员工的危机意识。
  ■关于“承包制”的思考
  尽管“承包制”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依然需要注意“承包制”潜在的各
  种问题:
  短期行为与长期发展的矛盾。承包制在刺激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在刺激着
  员工对于个人短期利益的过分追求。特别是一线员工(包括店长)为了实现销售
  收入的增长,有采用不正当手段促销的潜在威胁。如果管理层不能及时发现这种
  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员工一旦形成贪图“小利”而无视“大局”的心态,对构
  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销售队伍是极为不利的。
  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尽管“承包制”增强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之
  间的纽带关系,但从根本上讲这种纽带关系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之上。除
  了单纯的物质激励,还必须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行为,还必须用职业道
  德和制度约束来平衡对利益的一味追求。否则,看似公私兼顾的“承包制”反而
  会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根。
  单一指标的不公平性。指标建立必须以系统性为核心,既要强调“结果”,
  也要强调“过程”,既要强调“激励”,也要强调“公平”。仅以“销量”、“
  利润”为导向的过分单一的指标,本身就缺乏公平,容易形成管理的盲区
  管理梯队建设的障碍。如果仅有“承包制”,但缺乏其他相辅相成的管理体
  系,容易对企业未来建设骨干团队造成破坏。因为,实行承包制后,“店长对公
  司负责、员工对店长负责”的层级管理过分简单和平面化,如果没有其他的监督
  机制,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被个人化,而总部却失去了对基层员工的客观
  考评,不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企业文化被利益吞没。“承包制”最大的威胁来自对企业理念贯彻的弱化。
  从长远来讲,如果企业员工都过分注重实利,普遍忽视职业素养的提高,对企业
  文化无心投入,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及
  早设计相关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免将来积重难返。
  文/王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