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理京城治安的官是个什麽官职,武官和文官都要,具体的

汉朝、唐、宋朝呢?

唐宋时期是十六卫和禁军。

十六卫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它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这种卫既是府兵的基层组织──军府的领导机构,也是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

军府、地方州县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元帅互相制约,没有人能够单独控制军队。这样一来,虽然天下府兵驻地分散,仍然是皇帝能够直接控制的中央军队。

唐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称北衙。

唐玄宗时禁军扩大为四支,称为北门四军。其中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


扩展资料:

清朝的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守卫和治安,虽然是个军职,但也可以开堂审案。只不过九门提督虽然名义上可以管理民政,但其工作重心是缉查盗匪,处理严重的治安事件。其职责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皇帝在京城的统治。

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禁令、缉捕等等。

与十六卫机构﹑职能相类似的是负责东宫宿卫的十率。十率中左右内率及左右监门率不领府兵。唐也有十率﹐但习惯上只提统领府兵的六率。

因为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禁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清朝管理京城治安的文官是顺天府尹,武官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1、顺天府尹

顺天府,明清时期整个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治安与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今的北京市市委书记、市长,为正三品,一般和奉天府府尹等是正三品的文职外官。

清朝的顺天府,管辖着大兴县、宛平县、通州、涿州等24个州县。

在北京,它是有着跟御史台、九门提督府等衙门有几乎相等的权限。而且,顺天府还有承接全国各地诉状的资格,相当于一个小刑部。

虽然顺天府阶层不高,很难在众多的事情上做出最后的决断,但是,顺天府尹可以直接上殿面君。

顺天府管的是北京的治安与政务,同时也联着六部以及上书房。也就是说,如果坐在顺天府尹位子上的那个官员,骨头够硬,他就有能力通过皇帝,影响、更改、甚至全面推翻众多衙门的决议。凭着一个职位的力量,能够同时插手众多中央部门的事务,且并不算越权。

2、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

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扩展资料: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编制:

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从机构、人员、职掌看,步军统领衙门除衙门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

步军统领之下,设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八旗步兵营则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

巡捕五营分布于外城和四郊。中营驻扎于圆明园一带,由副将(从二品,隶属于总兵)一员带领,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370人至580人不等);南营分防外城及南郊,下辖六汛;北营分防北郊,左营分防东郊,右营分防西郊,以上三营均各辖四汛。

巡捕五营总计二十三汛。南、北、左、右四营设参将一人,游击一人。嘉庆四年,又添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左翼总兵节制南营、左营,右翼总兵统辖北营、右曹。

顺治十年(1653),于白塔山(今北海琼岛)设置信炮五位,若京城发生暴乱、敌情、火灾、爆炸,则凭金牌“奉旨发炮”;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白塔发炮,则九门信炮齐鸣。京城驻防官兵闻炮声后,立即分区集合待命。

乾隆八年(1743),信炮及其管理系统移交步军统领衙门。京师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内外各城门均派官兵驻守,负责门禁。顺治初年,守门军官称门千总。康熙十三年(1674),又设城门尉、城门校。

乾隆十九年(1754),城门尉改名城门领(正四品),城门校改名城门吏(正七品)。内城九门,每门设城门领二人,城门吏二人,门千总二人。外城七门,每门设城门领一人,城门吏一人,门千总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天府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汉代,执金吾
  执金吾,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本名中尉。其所属兵卒也称为北军。

  唐代,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
  金吾卫,北周夏官所属,有武环率下大夫、武候率下大夫等官。隋有左右武侯,皇帝出行时,先驱后殿,日夜巡察,止宿时司警戒之责。炀帝改为左右候卫,所领军士称佽飞。唐初未改。龙朔二年,采用汉执金吾旧名,改称左右金吾卫,设大将军、将军及长史、诸曹参军,与其他各卫相同。以后又是增设上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仍随从皇帝出和如上文所述。

  宋代,左右军巡使与军巡判官
  军巡院,宋官署名。置于开封及河南、应天、大名等府,分左、右。掌京师及陪都风火、争斗、盗贼与刑狱审讯等事。主管官为左右军巡使与军巡判官。

  辽金元,警巡使
  警巡院,官署名。辽始置五京警巡院,有使及副使。金沿置。掌京城治安,平理狱讼。元置大都左、右警巡院及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警巡院,各置达鲁花赤、使及副使、判官等官。

  明代,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为明代职官,清初亦沿袭。隶属于都察院,负责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并设有巡城御史公署,称“巡视西城察院”、“巡视北城察院”、“巡视南城察院”等。

  清代,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初设立时品秩为“正二品”,后升了半格为“从一品”。九门指的是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统称“内九”“内城”而九门提督权力可不小,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就是掌管内城的负责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城、西直、德胜、安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18
文官 顺天府尹 五官 九门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