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中庸》都提到"修身",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5
上午看了下学期要讲的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其中选用了《大学》里的一些经典段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其中,当然也讲到了“慎独”的重要性。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中,也表明了“德”与“财”孰先孰后的观点。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儒家“以德为本”,这样的观点今天看来,仍然是值得去身体力行的。
除了《大学》之外,这一单元还选取了《中庸》里的一些内容。《中庸》里,也有对“慎独”的表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流传甚广的经典名句。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阅读指南里,又举出了些儒家的经典格言。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
大众普遍对于儒家的认识,是儒家特别强调外在的建功立业,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儒家学问里更核心,也是更关键的,是个人对自己内在道德修养的提升。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孟子提出了“义”的概念。儒家标举“仁”“义”,以此作为个人应该努力达到的道德境界,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修练的体系。
我想,一个真正信奉儒家学说,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人,应该会很少犯错。如果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做到儒家提倡的观点,社会风气也应该会有很大的改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