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镇的风味小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围屋人的小吃,源远流长,深蕴中原汉唐饮食文化之遗风,又融合了本土客家的制作工艺和特色,其味之香、其香之浓、其形之美、种类繁多,让诸多游人所倾倒。小吃,即除正餐外用作充饥,休闲消费的小份量食品,一般带汤汁,分粮豆制品、畜禽内脏制品和果蔬制品。也可作正食或用于筵席。勤劳的赣南客家人民在耕作主产水稻之余,在田头地角种植最广泛的就是薯、芋等,俗称五谷杂粮,因此,围屋人的风味小吃,也以此为原料衍生出如凤眼珍珠、捶鱼、乌粉、腊皮、米粄、米果、米酥等数十种客家小吃。 凤眼珍珠是围屋人的传统名菜,生产历史悠久,祖祖代代相传此菜的生产工艺和烹饪技术,每逢年过节或宴请佳宾时,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少了它,就失去了围屋人的客家风味。
据说,清朝道光年间,龙南关西籍人徐思庄的一手柳(公权)底欧(阳洵)面的书法为当朝的一绝,徐思庄曾作过咸丰皇帝的书法老师,徐思庄一次回乡省亲,正逢咸丰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购物资,特地嘱咐钦差到龙南看望徐思庄。因道路难行,累得钦差上气不接下气,全身疲乏,傍晚才到徐家,言山路崎岖难行,差点中暑。徐思庄即命厨师煮珍珠汤给钦差消渴解饥,珍珠汤一端上,钦差见珠丸如碧玉凤眼,清香补鼻,食欲猛增,食之,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食后,肠胃舒适,脑清目明,劳累尽消,即询问徐思庄这是什么稀世山珍,本官尚第一次品尝此佳。徐思庄笑答道:此乃家乡一小菜也,名龙眼珍珠。钦差听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赐名“凤眼珍珠”。
后来钦差临走时,徐思庄特地送了一大袋凤眼珍珠让钦差带回京城,皇上品赏后,也爱不释口,凤眼珍珠成为历代贡品。
制作珍珠数粉的原料为薯淀粉,制作时将适量的水撒入薯粉,再将粉筛成如绿豆大小的颗粒圆珠,晒干即成(可封存长期保管),烹饪时,先将珍珠徐徐撒入沸水内(水要多些),边撒边搅拌,以免成糊,待煮至丸珠仍留微小白点核时,取出纳入凉水中浸泡,加经松散,至颗粒如鱼眼时,再入高汤中烹饪,起锅盛碗后撒上香料香油即成佳肴。凤眼珍珠汤,有滋补、清热、降压、醒脑、明目的作用,龙南民间古今盛行,1988年,在南昌参加全省食品展销会,受到了广大顾客的赞赏,评为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优质食品。 谷称“干仔”,有甜菜干、酸菜干两种,都以芥菜为原料制成。甜菜干制法:将芥菜洗净切碎,用热水氽熟,晒至六七成后进行久蒸久晒即成,味道甘甜、清香补鼻,妇女分娩后,常常把甜菜干作为坐月子吃的菜干等。
酸菜干制法:先将芥菜洗净切均匀后,再加盐用手搓撒,然后放置缸中或其它容器中密封让其发酵,待酸味味郁后,取出晒干即成。旧时,菜干是农家的“当家菜”。如今,在酒席上辅以一点菜干往往别具风味。外出搞副业或打工、孩子读书带菜,将菜干配上油炸豆腐或肉丝,多放高山茶油,甜香补鼻,为客家围屋人一道可口的风味菜肴。 捶鱼是客家围屋人的传统名菜之一,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脑、明目利尿和促进睡眠的功效,是滋补养身的美食佳品,历来为民间宴会中的上等菜之一。龙南民间有“不晓得捶捶鱼的不算大厨师”的说法。祖伟捶鱼是邑人官绅刘怀谷(广东潮州潮阳知县)的厨师在清道光年间研制而成,后流传至龙南。光绪年间在京做官的龙南籍人许受衡宴请百官,特叫家厨做了捶鱼,出乎意料的是百官十分青睐捶鱼,百官交相称赞,一时,龙南捶鱼名噪京城。
捶鱼主要原料为鲜鱼和薯淀粉。制作时将鱼洗净,去鳞去脏除骨,制成饼状,和以粗制薯粉推碾成簿片。煮时,先入沸水中搅熟,再捞出用水浸凉并切成条状,现放入高汤煮沸,起锅后撒上肉丝、香花等佐料即成佳肴。 围屋的人们逢年过节,把大米打成粉,配上韭菜等佐料加工成食品,围屋人称之为“粄”,有艾粄、糯米粄、硬粄等多种做法,但围屋人走亲访友,有客人时常做的是“灰水推浆粄”。
“灰水推浆粄”的做法是:在做粄之前,进山烧黄粄灰,黄粄灰是一种灌木,起碱性作用有药用价值。而后用开水将灰过滤,制成灰水,现将洗净的优质米倒入灰水中浸8—10小时,用石磨磨成米浆,再把米浆倒入热锅中,不停地搅拌,待米转色成团后,做成条形、圆形或鸭舌状放入蒸蓝中,蒸熟后倒入簸箕中即成。灰水推浆粄松软而不烂,吃时辅于酱油辣子,味道更好。虽工序复杂,但客家妇女乐此不疲,代代相传。 在关西客家围屋的四周,种了大大小小的柿子树,立秋过后,满树的柿子结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关西柿子,有一种是浸柿,采摘下来后要用石灰水浸泡二三天。但大部分沤柿,立冬后开始采摘,一般沤3—4天后剥皮即可吃,肉晶莹透红,味甘甜,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和铁质,清热退火,堪称“泻火”良方,这种柿树喜温,极少虫害,易管理,很适宜当地的气候和土质。 围屋人们在过春节时有做黄元米果的习俗。做法:先将大米煮饭,再用“黄粄柴”灰水浸泡滤干,然后置石臼中捣烂,搓成大圆饼即成,吃时切片,蒸煮,油炸即可,加盐或放糖随人所爱。柔韧清香,其味极佳。为春节前后待客之点心,也常作礼品赠送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