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我还有点疑问?

你的意思是说现代的张小文小时候在西北生活过,所以对西北是了解的。但现代的西北难道和清代康熙年间的西北是一样的?这显然不太可能。可是假若曦对真若曦的童年好似很了解似的,我说几个例子吧,假若曦魂穿后对真若曦应该根本不了解的,但是假若曦对真若曦的家庭很熟知,假若曦和十阿哥说的冰糖葫芦和芙蓉糕的故事,和十福晋聊起小时候打架的事,及和四阿哥谈论西北等,这些给我的感觉都是她经历过这些。难道因为假若曦很聪明,从了解真若曦童年的人那里套出了相关的故事,再加上假若曦熟知清史,因此给我造成了错觉?或者说那本就是假若曦自己的童年故事?很想听听你的见解哦!期待!
另外,我觉得十四对若曦的感情不是爱情,而是和十三一样的友情,是那种非常非常好的朋友,你觉得呢?
突然想起个问题,我上次看了关于刘诗诗饰演若曦的定妆照,上面有一张若曦女扮男装的照片,照片底下解释说那是若曦和十三出游,对于这我实在没什么映象,你有吗?还有若曦在八爷府呆了多久?

  1.至少从书里面看来,西北女孩子常用的几样化妆品都是一样的(我没去过新疆,不了解。)现代若曦生活在新疆那个时期,应该是80几年,我记得我小时候也用凤仙花染过手指甲,所以这一点应该是比较真的。
  2.假若曦对真若曦的家庭很熟知---开头就说,“而对我醒后一切都忘记了的“病情”,大夫说是惊吓过度,好好调养,慢慢就能恢复。”假若曦醒来以后就磨了巧慧和姐姐了解情况,“昨天巧慧的话却仍然在脑里回旋不去。“主子出嫁前和老爷手下一个军士很是要好。。。。。。”这些也都是听人说的,怎么会是一开始就很了解呢?不知道不会问吗?
  3.芙蓉糕的故事一看就是编的,用来说服十阿哥的,那个芙蓉糕,其实就是萨其马。
  4.我也觉得他们之间是友情,因为我有自己的私心呵,http://tieba.baidu.com/f?kz=985124596这是我写的读后感,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十四不爱若曦。
  5.出游那段是若曦在八爷府过元宵节的时候,初次见绿芜,还跟十四起了争执。
  原文如下--“春节的喜气还未消散,元宵节又到。我虽然愁肠百结,但还是对元宵节有不少兴趣。元宵节又称上元灯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花灯,夜间还有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放烟火。平常难得出门的女子,在今天晚上却可以和女伴结伴同游,赏灯猜谜,所以可以说这绝对是女孩子最盼望的节日。再加上古诗词中描写的才子佳人月下相逢的绮丽场面的诱惑,我也不例外地盼望着这个节日。

  天还没有黑,我就让冬云给我挽了双环髻,套了一身半新的鹅黄衫子,又赶着忙催巧慧换衣服。巧慧笑道:“我的好姑娘!赏灯猜谜也要等天黑了呀!”我没理她,只是赶着声地催,巧慧被我催急了,只得快快换好衣服,又拿了两件披风随我出了府。

  刚出了府门没走多远,就听见身后有人叫:“十三妹!”我一皱眉头,心想这个外号虽说在紫禁城已是人人知道,却没有人当面叫过,谁这么张狂?一回身,十三阿哥,穿着普通士子长穿的淡蓝长袍,身旁跟着个容貌秀美的小厮,正缓步前来。我看是他,很是高兴,笑问道:“怎么这么巧?”他笑道:“有心自然巧!”我才反应过来他特地等我呢!忙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今儿要出来玩?”他笑说:“这么好玩的日子,你会枯坐在屋子里?”

  两人并肩而行,巧慧和那个小厮跟在身后。走了会子,十三道:“我请了绿芜姑娘一块赏灯。”我想了想,问:“是我们上次去的那院子的主人吗?”他点点头,我笑说:“好啊!正觉得人少不好玩呢!再说上次我用了她的披风,至今还没当面谢谢她呢!”十三听完,停下,笑着回头对那个小厮说:“我说得不错吧?”我随着他停了脚步,迷惑地也转回了头。

  那个小厮忙笑着上前两步,双手合拢做了个揖,说:“十三爷说姑娘不是一般人!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才觉得十三爷果然没错。”我也笑道:“这应该就是绿芜姐姐了吧!不知道姐姐今日要来,否则就把姐姐的披风拿来了。”一面说着,一面想,看她上次房间的布置,就知道她虽流落风尘,但必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唯恐别人看轻自己,所以不愿直接与我相识。

  天色慢慢黑下来,街上人越来越多。沿街望去,两边的灯看不到头,犹如星海。衣香鬓影,喧笑不绝。我颇为新鲜地不停打量,连身边走过的女孩子,我也忍不住地一望再望,他们三人都笑起来,绿芜打趣道:“姑娘竟象是从未逛过街的样子!”我叹口气,摇头道:“可不是吗?整天跟坐牢似的。”她一愣,继而又抿嘴笑了起来。

  我对猜谜从来不在行,所以只看灯。而十三和绿芜也显是看不上眼,不太感兴趣的样子,所以四人一路只是随便看看。

  十三领我们到了一座酒楼,小二显然以前见过十三,忙给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安排我们坐下,“待会耍狮舞龙的就从底下过,各位坐在这里看,既清楚又不挤!”

  四人正一面看着底下的人来人往,一面笑谈着,忽听到一个声音说:“十三哥也在?”我们一回头,看是十四阿哥和几个少年郎正站在我们身后。几个少年郎忙着给十三请安,而我和巧慧又忙着给十四请安,一时场面很是热闹!不过十三和十四都没等我们开口,摆摆手,说:“都穿着便服,没那么多规矩!”

  场面有些静,绿芜站在我身旁侧头看着窗外,巧慧低头站着,我看看十三,又看看十四。两人都面带微笑,可这笑意味却大是不同,十三是一副无所谓懒洋洋的样子,十四虽笑的儒雅,嘴角却含着丝冷意。十四看我看他,冷冷盯了我一眼。我一努嘴,低下了头。

  正站着,和十四一起的一个瘦削的少年叫道:“这不是绿芜姑娘吗?”绿芜这才转回头,看了说话人一眼,神色淡淡,没有吭声,低下了头。十四这时才注意到,绿芜是个女孩子,不禁多打量了两眼。绿芜自顾低着头,神色漠然,我伸手在桌下轻握了一下她的手,她侧头看我,我朝她抿嘴一笑,放开了她的手。

  这时一个矮胖的少年,脸带嘲笑的说:“可真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呀,十三爷竟左拥右抱,大享艳福。”他话音未落,十三的脸已经冷了起来,还未来得及发作。就听到十四冷‘哼’了声说:“察察林,你胡说什么?”察察林显然不明白这个‘马屁’怎么就惹恼了十四爷呢?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呆在那里。旁边有认识我的人,想提醒却已经晚了。

  我低着头抿嘴笑了一下,抬头问:“你们是赏灯呢?还是赏人呀?”大家这才各自落座。

  狮子耍得不错,龙也舞得很好,不过在场的诸位,真正看进去的大概只有我和巧慧了。别的人要么若有所思,要么就在偷偷打量我,还有几个不停地看绿芜。

  该赏的赏了,该玩的玩了,夜色已经深沉,遂准备回府。十四抢先说:“我送若曦回去。”我听后,趁十四没注意,朝十三耸了耸肩膀,十三一笑。最后十三送绿芜,十四送我和巧慧,其他人各自散了。”
  6.若曦是十三岁到八爷府,十四岁选秀女进了宫,总共在八爷府待了9个月左右。
  原文---“只能安慰自己,不是还有半年的时间吗? 最后只能若无其事地问姐姐,“上次听姐姐说,阿玛在西北驻守,我是三个月前才到这里,难道是因为选秀女的原因,阿玛才把我送过来的?” “是啊!阿玛说额娘去世的早,你又不肯听姨娘的话,越管越乱。想着你倒还肯听我几句,所以送来,让我先教教你规矩。”
  还有半年,加上真若曦待的3个月,总共9个月。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9
这些东西不能较真的,真人要上厕所,你看电影都是要美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