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父亲原是一位机械师兼建筑师,在诺贝尔出生之际,由于家里遭受了一场大火,弄得倾家荡产,靠借债勉强维持生活。诺贝尔刚出生的时候,瘦弱得竟吮(shǔn)不出奶水来。在场的亲戚低声叹道:“可怜的小家伙,怕是难活下去了。”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9岁的大哥罗伯特和7岁的二哥路德维希,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街头巷尾卖起了火柴。
诺贝尔比起他的两个哥哥,显得更加瘦弱苍白,而且文静得多。他很少外出玩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的。
只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他偶尔也和两个哥哥一起,上街吆喝:
“卖火柴啦!”
可是他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干起来就立刻感到疲惫(bèi)不堪。
他多么羡慕哥哥和其他那些小孩健康的身体啊!要是他也一样健康的话,不但能多帮妈妈做事情,还可以去上学了。
诺贝尔看到两个哥哥已经上学,羡慕不已。
8岁的一天,妈妈告诉诺贝尔,家里现在虽然穷,他的体质又弱,但妈妈一定要送他去上学。
“我已经和学校说好了,你明天就去上学吧。”妈妈微笑着,和蔼地说。
“真的?我真的能去上学?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去上学?”诺贝尔惊喜得跳了起来。
但他好像还不放心,跟在妈妈身后,一次又一次地追问,直到妈妈认真地重复了一遍她刚才说过的话,他才笑眯眯地、郑重其事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点了点头,转身跑去收拾起上学要带的东西来。
诺贝尔的身体太弱了,妈妈不得不常常替他向学校请病假。而且,当其他孩子们追跑打闹做游戏的时候,他却常常因病弱而呆在一旁干看着。这使他感到很孤独。
诺贝尔经常单独坐在原野上,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白色的浮云,任由幻想的翅膀随意翱翔翱翔(áo):在空中回旋地飞…
诺贝尔17岁的一天,爸爸一改平素慈祥的面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
“阿尔弗雷德,你从小多病,我们甚至担心你能不能长大。但现在看起来,你长得不矮了,身体也还算结实。你学习一向努力,基础挺扎实,而且掌握了几门外语。现在,我打算让你去世界各地游历一番,去了解和学习各国科技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动向。你有这种兴趣和勇气吗?”
“有,当然有!”诺贝尔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我正想出去试试我学的外语呢。”
“单独一人周游世界可不简单呢。”爸爸有些不放心地叮咛道,“你要有应付各种困难的准备。尤其是你身体毕竟单薄,要多加保重才是。”
诺贝尔去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爸爸给的钱足够他用,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习和考察。他拜访了许多学者和科学家,参观了不少工矿和学校。特别是在美国,他得到了他父亲的朋友、出生瑞典的美国著名科学家约翰·埃里克森的很多帮助和教诲教诲:教导;教育。,并且在埃里克森的实验室里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
这次历时两年的旅行,对于诺贝尔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使他步入了科学家的行列。旅行中,诺贝尔还广泛地接受了欧洲古老文明的直接熏陶熏陶(xáo):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suì)。在后来的生活经历中,诺贝尔经常为业务所迫往返于许多国家,一生奔波,旅行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17岁的这次旅行则是他旅行生活的开始。
多年之后,诺贝尔发明一种名为“巴立斯梯”的炸药。“巴立斯梯”的最大优点就是爆炸时不会产生浓烟,可以做成大炮里的飞行炮弹、鱼雷等等。这样一种威力强大而又不冒烟的火药,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它的生产权。
而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诺贝尔非常愤慨的事。
一天,诺贝尔在阅读一份英文杂志,突然吃惊地说:
“这是怎么搞的?戈戴特炸药和我的飞行炮弹不是相似的东西吗?阿贝耳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
阿贝耳是什么人呢?他是英国的一个化学家,是诺贝尔的朋友,他们长期保持着联系,经常讨论一些化学方面的问题。
“巴立斯梯”发明以后,阿贝耳给诺贝尔写信,请教他是用的什么配方。
心地善良的诺贝尔不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他居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阿贝耳,还告诉他可以将配方中的樟(zhānɡ)脑换成凡士林。阿贝耳因此申请了专利。
诺贝尔气愤之余,立刻向英国政府提出控告和抗议,要讨回公道,说明阿贝耳的所谓“戈戴特”炸药,事实上应属于他发明的“巴立斯梯”所申请的发明专利范围之内。
双方经过多次商洽(qià),没有结果。诺贝尔只能把这案件推上法庭。
但是,诺贝尔怎么也没想到,法院会判他败诉,并赔款2.8万英磅。
其实原因很简单,阿贝耳在英国是受人尊敬的化学家,英国政府怎么会支持一个外国人而否定自己国家的科学家的发明呢?
这件事情成为诺贝尔一生中最严重的创伤,被朋友出卖了,令他遗憾而痛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令他气愤不已。
但是,诺贝尔所制造的无烟火药还是因为它的最佳性能,使得各国竞相采用,为诺贝尔带来了可观的财产。
意大利政府正在大力采用“巴立斯梯”,并希望立即取得它的生产权。于是,诺贝尔就把专利权卖给了意大利政府。
这下可把法国人惹怒了。诺贝尔既生活在法国,又在法国工作,怎能随意把巴立斯梯的专利卖给意大利呢!
于是,法国的新闻界首先对诺贝尔作猛烈地攻击,并且正面骂他是间谍,诬蔑他出卖的是法国研究所的秘密。
在一般民众的愤怒与混乱的局面下,他被法国当局判处两个月的监禁。接着又被政府无理的封闭了工厂,实验室。
诺贝尔太伤心了,他决定离开久居的法国。
他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乡瑞典去,但在意大利的工厂已经建成了,而且意大利是个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国家。
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决定前往意大利定居。
诺贝尔在法国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后,来到了意大利的圣莫雷,它是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城市,美丽而宁静。
诺贝尔选中了这样一个天堂般的小城作为他的最后归宿,他在此建立了一个研究所,其中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发电所。
诺贝尔来到圣莫雷之后,一扫在法国受挫(cuò)时的阴郁心情。他欢快自得、满面春风,不仅更能安心于火药的研究,对于以往曾闪现在他心灵中的许多构想,以及酝酿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出喻做准备工作。已久但又一直无法着手的各项研究,都可以一一进行了。
令人奇怪的是,这位世界级的富翁却终生不娶。年轻的诺贝尔曾有过一次热烈而短暂的初恋,然而,恋人却突然染病身亡。
从此,诺贝尔心如止水,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眨眼,他已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他发财了,然而却没有家,连一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因此,他得了一个绰号: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他曾这样充满悲观地对友人说:“我真怕,我这个孤独无依的人,在临死之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耳边说上一句安慰心灵的话,死后也没人为我合上双眼。”而他死的时候,正是如此。他是欧洲的首富,然而他却与孤独相伴终生,他惟一的追求和寄托是他的研究和发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