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说话有口音吗?

如题所述

皇帝说话有口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1

口音这件事,是需要一个参照物的,有标准的“普通话”,才谈得上“口音”。放在古代的语境中讨论,就得看什么是官话:


古代也有通用语言,称为“雅言”、“正音”,不同朝代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汉代到晋代以洛阳话(非现在的洛阳话)为正音,南北朝时代是以金陵雅言为正音,隋唐的正音融合了多地语言,以洛阳话和长安话为主,称为“汉音”,元代国语以蒙古语为正统,汉语以元大都话为准,明代官话形成,以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清代以满语为正统,汉语先是以南京官话为主,后以北京话为主。

在“正音”这件事上贡献过心力的皇帝有许多,但最有激情的,恐怕还是雍正帝。也正是他,让老百姓都学会了说“普通话”。雍正对口音之事非常敏感。他对闽广官员带着乡音的官话上朝非常反感,还因此怀疑他们的做官能力。“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事,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判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工晓乎?”于是,雍正命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聘用能讲标准“官话”的教官在各省从教,建立正音书院,并且要求童生秀才举人们八年内学好官话,否则就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雍正一声令下,掀起了清帝国大规模学习官话的热潮,不仅官员的乌纱帽和官话挂了钩,连做官无望的百姓也不得不学。康熙曾经颁布过十六条《圣谕》,教导百姓如何做良民。雍正对父亲的文化遗产无比重视,他亲自把《圣谕》十六条扩写为上万字的《圣谕广训》,要求各地设立宣讲场所,每月两次由地方官员向百姓讲解。由于清代官员任职要回避本省,所以地方官都是外省人,不通当地方言,宣讲时只能用当时全国通行的“普通话”——官话。因此《圣谕广训》所到之处,连百姓都懂官话。


可见,一般来说,皇帝都说的是官话,这是因为皇帝都会把自己所在地的语言定为官话。

第2个回答  2018-03-21

我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规范语言特意推广的。那么,同样不同朝代也都规定了不同的标准用语。


什么是口音

有没有口音是一个相对的事情,当你规定一种语音为标准用语之后,那么其他的话也就成为了方言,说它的人也就有了口音。所以如果以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为标准的话,那么我相信历代皇帝都是有口音的。

历代官方无言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语言是以现在的“吴语”为根基;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出现了卷舌,语言又发生了变化;宋朝开始,标准语言变为江淮官话;到清代北京官话成为强势语言,并为现在的普通话奠定了基础。

有的皇帝语言不标准

有记录,唐代皇帝因说方言被大臣上谏。有时因为朝代变化,标准音也随着变化,皇帝口音变化,就造成与标准语言不相符的情况。



一般来说,皇帝说的都是官话。但是对于这种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12-15
谢邀,皇帝有口音,满口帝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