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在古文中如何解

和字在古文中如何解

音禾。【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又【舜典】律和声。【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又【书·尧典】乃命羲和。【注】羲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 又【诗·小雅】和鸾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鸾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央央是也。【广韵】本作鉌。 又【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注】和,十三簧。 又【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战国策】与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刚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书·禹贡】和夷底绩。 又云和,地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又【广韵】州名,在淮南,汉属九江郡,齐为和州。 又【韵会】西和州,秦蒙恬筑长城始此,唐为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广韵】姓也。本自羲和之后,一云卞和之后,晋有和峤。 又【正字通】养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异木蟠枝以隐背,号曰养和。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乌龙养和,桐庐养和。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卧切,禾去声。【广韵】声相应。【易·中孚】鸣鹤在隂,其子和之。 又【尔雅·释乐】徒吹谓之和。 又【集韵】调也。【礼·檀弓】竽笙备而不和。又【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注】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加以滑甘,是谓六和。又【礼器】甘受和。【释文】和,戸卧反。【周礼·天官】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1、和顺he 二声 2、应和he四声 3、连词he 二声4、姓氏he 二声5、搅拌 huo 四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31
1.音乐和谐。和睦,协调。
2.温和,暖和 又:和悦。
3.掺和 又:连带。
4.连词。与,和。
5.介词。连……都。
6.车轼上的铃。
7.hè(贺)。跟着唱。 引: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30
和气生财,以和为贵
和平,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