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源泉是自私吗?

如题所述

好嫉妒的人必然自私,自私的人往往都好嫉妒。嫉妒和自私犹如孪生兄弟。自私的人不会为别人考虑,他只想自己处处比别人强,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自私的人就会产生一种不自在的情绪,或者愤怒、或者焦虑、或者失落,更为严重的是他会由一种不良的情绪而引发打击、报复的行为,于是嫉妒便产生了。

尽管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正常的人总会把自私的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好嫉妒的人由于爱自己远远胜于爱别人。所以,在他们眼中,自己是最优秀的,或者自己应该是最优秀的(实际上只是自己的一种妄想),一旦别人超越了自己,他总是想剥夺别人的优越。

好嫉妒的人从来不为别人说好话。因为容不下别人的长处,所以他就通过说别人的坏话来寻求一种心理的满足。这样的人往往没有朋友,因为他容不下别人的长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他就把所有的人视作自己的敌人,以冷漠的目光注视别人。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激化,最后闹得不欢而散或者反目成仇。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甚至盼望下雨天雷能窜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里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偿还人命。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香。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儿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送到邻居家。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送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个人顿觉无趣,应付了一下,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说是一个“嫉妒狂”,他的嫉妒简直是“无处不在”,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这种人,等于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的地狱之中,不断地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这个人一定是极端自私的,他总希望邻居能“出点事儿”,实际上就是想通过打击邻居而显出自己更幸福,过得更好。这是自私的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对于这种人来说,“不顺眼”的地方随处可见。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个子高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有钱他嫉妒,就连别人的妻子漂亮他都会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此话一点儿也不假。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那么,好嫉妒的人该怎样调适自己的性格呢?

第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好嫉妒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悲哀、猜疑、消沉、敌意等不良情绪,这是一种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情绪。试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嫉妒他人呢?如果学习、借鉴对方的长处,岂不是更好?光阴似箭,与其将有限的精力耗在嫉妒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不要只用于抹杀对手,使他和自己一样空无,而应该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当我们全心全意地去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时,就不会有时间嫉妒别人了,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绪,享用它的只能是闲人”。

第二,采用“酸葡萄”与“甜柠檬”的自慰法。“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便故意贬低它的价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平衡。

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众所周知。这说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的人用贬低葡萄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也就是说,不好的东西我得不到也无所谓,这虽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但是只要能安慰自己,使自己不去嫉妒别人也算是可取的。

“甜柠檬”心理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况不是很理想,却强迫自己说:“这不是也挺好的吗?”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就是这种“甜柠檬”心理,即知足常乐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状况比较满意,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