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如题所述

我爱我家
家犹如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在众多文人的笔尖中涓涓流淌。
记得上学时就写过许多次关于家的作文。家,寄托着我的相思与情感;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地;家,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是孕育我们生长的根基,在家的日子里,我把白天和夜晚当作灵魂的归宿,在家的日子里,我的视觉时刻得到更新。
家,并没有教我如何明智,而是教会了我懂得去爱,爱是维护家的一种灵物,我们只有拥有了这种灵物,方能感受到家带给我们的温馨。每每想到家,那些因被低落了的热情而产生的忧伤便被悄无声息地冲淡,甚至能还回一个全新的自我,这都归功于家这个概念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的作用。每一个家的组成都可能是上天的恩赐,在人们还不能用知识和智慧解释它的缘由之前,我不得不承认世间神的存在。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还可以写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伤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它……”

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泪,唱出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

家是什么?毕淑敏说过:“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其实,家就是一所房子里,有人,有爱,有温柔。没有爱的家,再豪华也觉得荒凉;充满爱的家,再窄小也觉得温暖。家承载着家里每个人的梦想,在风雨中结伴同行,每个人的家都是用信念构成的屋顶,都是用坚强构成的外壁,都是用亲爱构成的家具。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是母亲织出来的一丝丝牵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家金”,家是战火中不灭的期盼,“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的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家是亲人内心的守望。

家里没有壁炉中燃着的旺火,却有着一颗颗炙热真诚的心,依偎着彼此,让温暖传递。只有在家里才可以撒娇,——不管是15岁,25岁还是50岁,只要家在,一切都在。家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倦了,累了,就在这里停下脚,总有人为你扑去尘土,倒杯热茶,这就是家。

有家才会幸福,这个道理总是有人太晚明白,总是有人明白却无能为力。所以请再看看这个家,不论它是怎样的破落不堪,请相信,这是幸福存在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6
“美丽的家园我爱你……”这是何静用甜美的歌声在描述一个山清水秀姹紫嫣红的大家园。然而几年后,听到的却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的诉苦与衰求,是伍佰对广白鸽”的无限同情与无奈……这难道是我们地球人的家,一个连鸟儿栖息的地方也找不到的家?我惊愕了,我迷茫了…… 不晓得传说中光彩闪耀的楼兰是如何消逝在浩渺无边的大漠中,也不懂得繁荣兴盛的巴比伦如何在天地间化为乌有。然而,我们却目睹了无数生灵苟延残喘、销声匿迹的那一刻,看到了巴西森林中大火烧过的累累“疮疤”,经历了阿拉斯加湾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为蓝色海洋“献礼”的那一瞬,也感受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时大地的哭泣、双子塔的轰然倒塌后伤残者迷茫黯淡无神的眼神…… 《圣经》有言:“出生,就是被掷出伊甸园。”是的,三次风潮汹涌的科技革命的来临;人类轻而易举地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这群标榜最聪,明的一族动物,却在所谓改造大自然口号的掩饰下,向大自然举起了“屠刀”。上帝赐予我们一个美丽温馨的家园,却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她一点一点毁灭,可悲啊,高科技的发展却成为人们破坏“母亲”的利器!发达国家将环境恶化责任完全放到贫国头上,在政治经济不平等之外,造成新的更大的生存www.shlunwen.com不平等。 当自然以它独有的不可控制的方式惩罚人类时,当沿海城市面临着变为海底废墟,当紫外线穿过层层大气层肆虐侵蚀着人们的肌肤,当漫天的黄沙笼罩着万物时,我们亲密的动物 伙伴一个个“挥手自兹去”,乌云流下了酸涩的泪水,人类也从梦中惊醒,自己到底对自己的家园干了些什么? 终究,人类是一群有理性、有智慧的芦苇,他们主动自我检讨和批判,能够意识到坏境对生存的生死攸关的作用。于是,有了巴西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有了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有了在世界各地开花的“绿色经济”。 摸着伤痕累累的哭泣的家园,我的心在流泪。不管人类做出的补救能否有效,但终究有了忏悔的意图,这便是可喜的进步。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善待我们朝夕相处的家园,因为人类离不开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