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一篇《隋唐英雄传》读后感400左右,初中水平

如题所述

第一,像李元霸、罗成、杨林、宇文成都等人物或其事迹,纯属作者的虚构。李元霸,本名玄霸,因清代作家避康熙的讳,改“玄”作“元”,系李渊第三子,早死,无后,后追封为卫王;罗成,小说里他是罗艺的公子,罗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对其子史书并无相关事迹记载,无可稽考;据史书记载,在隋炀帝时代,出现的姓宇文者亦为不乏,但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承基和承趾,都与其父一样无用,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军后,宇文父子一起被杀。因此,实无宇文成都其人;杨林的原型是隋文帝杨坚的异母弟杨爽,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威震塞北,其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但在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病死,年二十五。在作者看来,这些本来就是由他自己虚构、任由发挥的角色,其死又何足悲哉?!
第二,这些人物虽然身手不凡,武艺超群,却并非作者要描写的主角,充其量也是二三线上的配角,无须在他们身上多费笔墨。而真正的主角秦叔宝在《说唐》中却并未死,作者留给渲染他的笔墨却无“用武”之地。例外的是罗成,因为是正面人物,又是秦叔宝的表弟、李唐线上的战将,于是作者做了表示——他“被乱箭射死在淤泥河内,就像个柴把子一般,一点灵魂,竟往山东来见妻子。”正因为作者对英雄好汉的死轻描淡写,往往使人感到他们的事迹虎头蛇尾,因此形象不够丰满。
第三,作者欲借好汉“死不足惜”来突出其视死如归的气概,但着墨不够,读者却更难体会。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置”这些人于“死地”,大抵原因有二:其一,真实的人物,确实是在那一次死了,虚构的人物,自然应该哪里来哪里去了;其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部小说里,英雄人物总会做出“牺牲”的。

只是,作者在处理这一干好汉之死上,绝不雷同,且看原著如何描述。
李元霸,“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柄铁鎚,其重有八百斤,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在大隋称第一条好汉。”由于他是天下无敌,当没人奈何得了他,作者便安排了“遭天谴”这种死法——“李元霸回到潼关,有驸马柴绍前来接应,二人遂同路而行。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雷光闪烁,霹雳交加,大雨倾盆而降。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响,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响?’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米。柴绍大惊,连忙来扶,又见一阵怪风,卷得飞沙走石,尘土冲天,霹雳声中,火光乱滚。柴绍与兵将避入人家檐下。少顷,风停雨止,出来看,只见元霸的金冠落地,那双锤与马却在一旁,人已唤不醒了。”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是死在老对手也是唯一的对手李元霸手里,有点莫可奈何的感觉——“宇文成都领兵十万,在潼关紫金山下。不料唐兵杀到,为首的大将就是李元霸,成都看见,吓得魂消魄丧,欲待退走,无奈人已照面了,只得叹口气道:“罢,小畜生,今日与你拼命也!”硬着头皮,举流金铛打来。那元霸的师父紫阳真人叮嘱他,若日见使流金铛的,不可伤他性命。所以向年比武,就不伤害,今日见他有相害之意,竟忘记了师父之言。就把锤将成都的铛打在半边,扑身上前,一把抓住成都的勒甲绦,提过马来,望空一抛,跌了下来。元霸赶上接住,将他两脚一撕,分为两片。”
裴元庆“虽只十二岁,他用的两柄锤,却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在出征之前“从未遇过敌手”,却死在排名远在其下的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的计谋下——“当下元庆出营,见是新文礼,举鎚便打。文礼挡了一鎚,回身向南便走,元庆紧紧追去。新文礼且战且走,引入庆坠山,见两边皆是石壁,直追至窟中。外边军士就塞断了出路,石壁上放下筐篮,新文礼下马坐入筐篮,上边军士把他拽上去,遂点着干柴火箭拉下来,发动地雷,一时烈焰飞腾,可惜这少年勇将裴元庆,就这样烧死在窟中,其年方十五岁。”
雄阔海本是太行山上强人,“身高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虬须,虎头环眼,声若巨雷。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两臂有万斤气力”。后来以相州白御王高圣谈的兵马大元帅的身份来扬州比武,却因武林公干,来得迟了,未及赶上比武大会,“刚刚来到城门口,只见上边放下闸来,忙下马来,一手托住,大叫道:‘众王爷,里面有变么?’众王爷道:‘正是。’阔海道:‘既然有变,趁我托住千斤闸在此,你们快走出城去。’那十八家王子。与各路烟尘,一齐争出城来,刚刚都走脱了。雄阔海因跑了一日一夜,肚子饥饿,身子已乏。跑到这里,就托了这半日千斤闸,上边又有许多人狠命的推下来。他头一晕,手一松,扑挞一声,压死在城下。”
伍云召“身长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声如铜钟,力能举鼎,万夫莫敌”,乃是伍建章之子,拥雄兵十万,镇守南阳,后来投靠河北李子通,做了他的元帅,在演武场上不可思议地被一匹马的尾巴打死——“高丽国的大将左雄,手执板斧,骑一匹异马,没有尾巴,名为‘没尾驹’,大叫道:‘留下状元,我来也。’就与伍云召交战、左雄不能敌,回马便走。云召拍马赶来,左雄把没尾驹头上连打几下,那马前蹄一低,后蹄一立,屁肌内一声响,撒出一丈多长的尾巴来,向后一扫,把云召的头打得粉碎,死于马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本是山寨强盗头儿,他“身长一丈,红脸黄须,因吃人心多了,连眼睛也是红的”,曾在四明山与兄伍云召、雄阔海联手大战宇文成都,因此被杨林识中,聘他镇守天昌关,挡那各路反王,让他们在关前初武武举,考过再进关抢状元,实则不加阻拦,放大部分早到的反王过关,只让迟到的小部分必须参加“考试”,由于打死了赵王李元霸的开路大将梁师泰,惹恼了李元霸,李元霸执意要教训他,“伍天锡见是李元霸,大惊失色道:‘千岁为何也来考试?末将让千岁进关。’元霸大喝道:‘红面贼,你把孤家开路将打死了,孤家来取你命也。’就把鎚打来,伍天锡只得招混金铛一架,震得两手流血,回马就走。元霸一马赶来,伸手照背心一提,提过马来,往空中一抛,又接住脚,双手一撕,分为两开……”
那罗成出场时“年方十四岁,生得眉清同秀,齿白唇红,面如团粉,智勇双全”,后来又在扬州比武大会上“连挑四十二将下马”,“取了状元盔甲袍带”夺得魁首。在燕山时和表哥秦叔宝互传武艺,赌咒说“若还瞒了一路,不逢好死,万箭攒身而亡”,却传到回马枪时,把枪收住了。其后果然报应不爽,“……(罗成)到了淤泥河,忽见刘黑闼独自一个,坐在对岸,大笑道:‘罗成,你今番却该死了?’罗成一见大怒,弃了苏定方,即奔刘黑闼,一马抢来,哄通一声,陷入淤泥河内。河内都是淤泥,并无滴水,只道行走得的,谁知陷住了马脚,不得起来。河边芦苇内,埋伏二千弓箭手,一声梆下响,箭如雨下。罗成叫道:‘中了苏定方计也!’乱箭齐着,顷刻丧命。”
那“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杏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靠山王杨林,在龙鳞山设伏狙击漏网的反王人马,“罗成挺枪相迎,两下交战,来及三合,罗成回马便走。杨林拍马赶来,看看赶到,罗成反身把枪一举,杨林把囚龙棒往下一按,不料枪不及架,往上一举,正中咽喉,杨林跌下马来,死于地下。”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貌似关爷”,又有“赛关爷”之称,却在讨伐瓦岗反贼时被“神箭手”王伯当射杀——“文通见是叔宝,大喝道:‘好强盗,前日被你走了,今日相逢,吃我一刀。’两人遂交战十余合,叔宝力怯,回马就走。文通催马赶来,却逢王伯当金州取钟回来,看见魏文通追赶叔宝,伯当忙取弓箭,开弓射去,正中魏文通咽喉,翻身落马,叔宝取了首级。”
第十条好汉尚师徒最终是为国捐躯,其情“堪怜”:“徐茂公乘势连夜领兵抢关,叔宝见尚师徒与众将混战,便叫:‘尚将军,你关隘已失,何苦如此恋战?我劝你不如降了吧!’尚师徒回头一看,果见关上灯火通明,呐喊奔驰,遂长叹道:‘罢了,我不能为朝廷争气,死有何惜!’遂拔剑自刎而死。”
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由于设计害了裴元庆,激起瓦岗大小将官的公愤,在交战中“却因被金墉诸将围杀半天,弄得筋疲力尽。忽然头一眩晕,手法错乱,铁方槊还未压下,便被叔宝纵马一锏,打倒在地。众将一齐上前,把他剁为肉酱。”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仇,不肯降唐,被“黑炭团”执行斩首——“尉迟恭见众人活祭毕,就拔出宝剑,把雄信砍为两段。”
以上这些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就其死法而言,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情况:1.武功不济,死于“强中手”,如伍天锡、宇文成都、杨林;2.落入圈套,中计而死,如裴元庆、罗成;3.中了敌人暗器而死,如魏文通、伍云召;4.众寡悬殊和气力不支,如新文礼、雄阔海;5.自杀或天谴,如尚师徒、李元霸;6.被俘,上了敌人的断头台,如单雄信。
只有秦叔宝能够独善其身,但后来却以年老体衰与人斗气,落得吐血死,当然,这是后话,非《说唐》所述。
通过这些好汉的死也可以看出,好汉排名相邻的两者之间,实力悬殊确实存在。
太原比武时,宇文成都竟然推不动李元霸的一只胳膊,“好似蜻蜒摇石柱一般,莫想动得分毫”。
十八家反王会兵四明山,李元霸与三至六号选手都进行了切磋,甚为精彩。与裴元庆交手时,颇有些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见头上没有黄旗,就把鎚打来。裴元庆把鎚一架,大叫道:‘好家伙!’元霸又连打二鎚,元庆连架二下,叫道:‘果然好厉害!’回马便走。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没有人当得我半鎚,你能连接我三鎚,也算是个好汉,饶你去吧!’”接着他又“一马冲入营来,正撞着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人围将拢来战元霸。元霸大怒,把手中鎚一摆,撞着三般兵器,当的一响,三人虎口震开,大败而走。可怜十八家反王的兵马,遭此一劫。被元霸的双鎚,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众反王个个舍命奔逃。……又亏叔宝拦住,因此众反王才得脱逃,各回本邦去了。”二号选手宇文成都在四明山也同这些好汉交过手,在一人独挡三杰时,先是与伍云召单挑,两人战了十余合,想必伍云召绝非对手,伍天锡也把镏金铛杀来,三人又战十余合。雄阔海见二人战成都不下,“就把双斧杀入,成都把铛迎住,又战了二十余台,不分胜负”。这四人自辰时一直战至午后,宇文成都见三人终不肯退,“又与他再战四十余合,三人虽勇,到底招架成都不住,雄阔海料战不过,大喊一声,回马先走。云召、天锡见阔海走了,便对成都道:‘我们今日不能取胜,放你回去,明日再战吧。’言讫,回马就走”。这场对决最终以二号选手宇文成都取胜告终,但与上文中李元霸与三人的交战可见,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与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实力实在相差太远。
书中却有段第三条好汉打败第二条好汉的描写,宇文成都大战伍氏兄弟和雄阔海后,体力消耗自不必说,因此遇见裴元庆,被裴元庆的双锤打得他“挡不住,回马便走”,倒也是情理之中。此外,两人再不曾交过手,但可想而知,裴元庆与宇文成都在相同状态下,恐怕也非其对手。
其余的,比如罗成枪挑老杨林、李元霸取伍天锡、宇文成都性命等,也都显得那么轻而易举。
作者在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是比较鲜明的。比如李元霸的狂妄和不可一世,秦叔宝的沉稳和侠义,罗成的潇洒不凡和狠,都带给读者难以忘记的艺术形象。
宇文化及篡夺帝位后,李元霸奉命前来抢夺传国玉玺,在潼关紫金山下,与宇文成都遭遇。他违背师命伤了使镏金铛的宇文成都的性命。
那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斩杀,萧后亦为窦建德所获,而传国玉玺为李密所得。“李元霸随即抄出后山,见众王子进了紫金山,就拒住山口。大叫道:‘山上何人得了传国玉玺,快快献过来!’众王齐吃一惊。程咬金大怒道:‘我们这里十八家大将甚多,何惧你一个黄毛小厮?’遂令众将一齐杀去。那些将官没奈何,一齐上前冲杀,高张灯火,喊杀连天。李元霸大吼一声,冲入阵中,锤到处纷纷落马,个个身亡。罗成挺枪来战,被元霸一锤打来,罗成当的一架,把枪打做两段,震开虎口,回马逃生。可怜一百八十万人马,遭此一劫,犹如打苍蝇一般。”
于是,“李密无奈,只得献上玉玺,求放回国。元霸大叫道:‘玉玺我便收了。你这些狗王若要归国,可写下降表跪献上来。便饶你等狗命,不然便都杀死。’众王无奈,只得写下降表,跪献上去。却有鲁州净秦王徐元朗,不肯跪献。元霸喝道:‘为何不跪献上来?’徐元朗道:‘你是王子,俺也是王子,为何要俺跪献?此言甚属放肆!’元霸听了,冷笑一声,就把元朗抓过米,擎起两腿,撕为两片。众王子看了大惊,只得一齐跪下,献上降表,轮到窦建德,说道:‘我是你嫡亲母舅,难道也跪不成?’元霸逍:‘不相干,你若在唐家做臣子,自然与你些名分。如今做了反王,若不跪献,将徐元朗为例。’建德无奈,只得忍气脆下,献上降表。元霸收完降表,竟奔潼关而去”。
在这里,李元霸关照众反王得到传国玉玺的要“快快献来”,众将官是“没奈何”只得迎战,扬州比武夺得魁首称号的第七条好汉罗成也是“回马逃生”。李密交出玉玺后,他对待反王们的态度上也是相当强硬的,毫不客气的一句“玉玺我便收了”,大有理所当然、当仁不让的味道。对众反王是毫不放在眼里,还要羞辱一番,让他们写降表臣服唐朝,不降的便要杀死。先是轻描淡写、干净利索的几个动作杀死了徐元朗,以一儆百,就连自己的亲舅舅也不放过,大有公事公办的神态。于是,十八家反王都只好个个忍气吞声,写降书,还得跪献。众反王的一百八十万大军,经此劫难止剩得六十二万。气愤之余,程咬金也只有扔下一句“这小畜生,愿你前去身死,那时俺杀上长安,叫你老子认得俺的斧便了!”的话来泄愤。
李元霸回到潼关,果然遭雷击身死。不过,像李元霸的这种死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带了迷信的色彩。违背师训杀了使镏金铛的伍天锡不说,他又一次违背师训杀了另一个使镏金铛的人——宇文成都,上天震怒,雷劈以示警,他却以锤击天,如此大逆不道,于是上天取其性命,罪名自当是“违背天命”。
整部《说唐》小说,人物性格各具特色,具有反抗精神的也不在少数,否则也不会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然而敢于逆天而行的,却似乎只有李元霸一人。在他眼里,他认为凭什么要上苍来规定谁可杀谁不可杀?他要按他自己的意愿行事!凭什么面对雷劈就要坐以待毙?他也一样可以把老天砸死!

李元霸的死讯一经传出,东郑王王世充大喜,道:“此子一死,吾仇可报矣!”在牢口关遇见迎战的秦王李世民,王世充又说:“唐童,我前次在紫金山,被你兄弟李元霸冲杀一阵,打得俺十八家没了火种,还县跪献降表。我只道他永世不朽,原来如今就死了!今日我兴师复仇,杀上长安,灭你唐家!”
至于为什么李元霸不能杀使镏金铛的人,书中没有交代。李元霸拜紫阳真人为师,学习武艺,该书也没有描述,倒是《兴唐传》等书中有“李元霸比武”这样的故事。但作者所要表达的还是天意不可违背,没有为什么,天下英雄好汉任由你打杀,惟独伍天锡和宇文成都不能杀。
到此为止,十八条好汉(实际上是十三条)几乎消亡殆尽,《说唐》故事于是也将接近尾声。可以这么说,《说唐》因为有十八条好汉而生动丰富精彩纷呈,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7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2个回答  2011-01-27
《隋唐演义》读后感

我最喜欢看《隋唐演义》这本书,这本书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有力大无比的李元霸、狂妄自大的宇文成都、英勇善战的裴元庆、奋不顾身的雄海阔、文武双全的秦琼、爱将如命的秦王李世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秦王钻鞭得尉迟》。讲得是秦王李世民一心想得到武艺出众的尉迟恭,他便杀了尉迟恭的主子,然后尉迟恭要让李世民和程咬金从他的鞭下钻过。李世民和程咬金便从他的鞭下钻过。尉迟恭本可以用鞭打死李世民,但他却没有,因为他被李世民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读了这部小说,我被人物身上的特有精神深深感动。瓦岗寨众兄弟为了推翻当时的封建社会,创造一个民主的世界而招兵买马,与另十七路反王一同征讨隋朝。瓦岗寨众兄弟这种为人民着想、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王伯当虽然跟错了人,但他一心为自己的主人效劳,他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雄阔海托住千斤闸,让十八路反王安全逃离,让我从中体会到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危,不管他人的性命。我想如果世上每一个人都学他们的一个优点,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有机会,你也去看一看《隋唐演义》这本小说吧,保证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