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特小镇能解说下吗

如题所述

空前的房荒

美国在二战后的房荒,是由于婴孩出生多和“我们要回家”运动带来的迅速复员所引起的。

人口剧增出乎意料,战争的年代并不停止生育,那几年里一直有“战时小宝宝”在生下来。出生数每年多达三百万。到1946年,也就是运输舰开始把部队运回国那一年,出生数字又比前一年多了50万。这还不是最高纪录,甚至连接近最高纪录也不是。第二年又从1946年这个已经是破纪录的数字再增加40万人。

战胜日本以后,美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复员,1945年12月,陆军一个月复员近一百万人,海军又有25万人,复员军人“靠着士兵权利法案,马上就可结婚。”在结婚之后,住房就成了大问题。而复员军人如此之多,简直是无法容纳。美国最低限度要有500万户房子,而且要马上解决。很显然要求建筑业解决是不可能的。从战胜日本到圣诞节这段期间,破土动工的房子只有3.7万幢。于是,美国历史上空前的房荒出现了。

杜鲁门的政策和无奈

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房屋最高限价和授权他将全国建筑物资的半数用在营建廉价房子上去(每幢1万美元或不到1万美元)。这一提案遭到建筑业的极力反对,房地产商要维护自己的高额利润,就派出得力的说客到国会游说,使法案无法通过。

但参议院同意将7.5万所战时临时建筑物,转给复员军人们使用。政府也将一些集体宿舍改装修建,安置了1.1万户新婚士兵,到了冬天,日益寒冷时,又有1.4万户挤进了腾出来的陆军营房。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还有百万多户是和别人挤住在一起。

在寒风刺骨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战时出生的婴孩,在汽车里过了7个晚上。亚特兰大市有一个公寓登了个出租广告,要租的竟达2000人。这个市的头面人物为此不安,出钱给复员军人买了100部活动住房拖车。不论大小城市,都可以见到这些拖车密集成群,校园里面尤其如此。密苏里州大学在校园内挨家挨户去进行调查,把一切能腾出来的地方,都留给密苏里的学生住,并去函别州对申请入学的学生说:尽管他们具备入学条件,但没有房子容纳他们。北达科他州的复员军人则把粮仓改为住宅。本尼·古德曼的乐队为克利夫兰市义务演出,请听众们把房间让出来出租。

我们总找不到地方安家

尽管这样,房子还是远远不够。大家都说房东们冷漠无情,莫尔丁对此至为愤慨———他的愤懑是他那一代人情绪的指标。他在一幅漫画中发泄他的感情,画了一对复员军人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和一个肥胖的气势汹汹的女房东争论。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有房出租,不收孩子和狗。”那个女房东说:“看来你们这些当兵的就是不了解我们的困难。”

房荒闹得最厉害时,任何一对无家可归的复员军人夫妇都有很多难堪的遭遇。他们的代言人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个牧童歌手出身的参议员格伦·泰勒。他是靠弹得一手好班卓琴,被爱达荷州人民选进参议院的。他带着他的妻儿和孩子,站在国会山上的石阶前,如泣如诉地唱道:噢,让我有个家靠近国会大厅/让孩子们在院子里可以玩耍/一两个房间、哪怕旧点也罢/唉,我们总找不到地方安家!

美国迫切需要来个十年规划,每年要建造150万户的居住面积,在此以前看来只好暂时靠帐篷解决了。尽管建筑工业游说国会的力量强大,可以阻挠政府的庞大计划的通过,但他们用那套一块一块砖的砌法来盖房子,价钱太贵,进度太慢,单靠他们是完成不了的。总得找个办法解决。

长岛的一个奇迹

到了1949年初,有些人就创造了在工厂预制构件的方法来解决这问题了。战时亨利·凯泽创造生产奇迹,使得美国舰队迅速弥补了珍珠港造成的巨大损失,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而他们则是在和平时期创造生产奇迹。这就是新创建的莱维特父子公司。

威廉·莱维特在长岛的纳索县里买了一块1500 英亩马铃薯地。从对战后生活的影响来说,这件事和杜蒙公司创制的七英寸电视机,和霍华德·艾肯在哈佛大学创制的第一部电子计算机,可说有同样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所谓郊区的概念,追溯起来,就是从这块土地开始的。莱维特盖房子,就像凯泽造船一样,是用生产线的流水作业进行的。第一批一下子就是1.75万家,每家都是同一个式样。一声号令,一排接一排的推土机就向前推进,红旗一挥,它们就拐弯。后面接踵而来的就负责铺上混凝土地面,跟着电工就来竖街灯柱,工人就来挂上路牌。接着,就把每个屋子地段划分好。一队队的汽车就在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路面上滚滚而来。上午8时卸下预制的墙板,9时30分卸下抽水马桶,10时卸下水池子和浴盆,10时3刻卸下灰泥板,11时卸下地板。就是这样流水作业。房子很快就盖好了。这就是第一座莱维特镇,有些人很瞧不起它。但他们无法理解当时搬进去的人是怎样感激满意的。莱维特不用出布告,也不花钱去搞广告,人们奔走相告,就已经够了。

1949年3月7日,他那并不华丽的营业部在寒风萧瑟的早上开门营业时,就有一千多对夫妇在那里排队。有些人已经等了四天四夜,喝点咖啡吃些炸油饼当饭。营业部的门一开,就像俄克拉何马州1889年抢购土地时的情景一样。那些现在称为“青年夫妇”的都你挤我拥,想争先在第一批以6990美元的价格,买到一座有四个房间的房子。如果包括手续费、绿化和厨房电器设备在内,还不到1万美元。

建筑行业的革命

第一座莱维特镇遭到许多人的嘲弄,嘲弄的主要原因是整个镇的所有房子都是整齐划一的,最初一批房子的所谓“颜色设计”,不过是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

按照莱维特的计算,认为建一座可供两千户用的游泳池,占用的面积和一座网球场一样。于是他就下令建8个游泳池,取消所有网球场。一切都只能是一个模样。星期一规定为洗衣日,那天在1.75万个后院内,都挂满了洗好的衣服。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星期天挂晒衣服。哪一家都不能搞木栅栏。草坪要定期修剪齐整。这一切都在合同上写清楚。甚至那些刚刚上市的新型的机械工具,也似乎配合着莱维特这个规划。每株树的距离都是28英尺(每家门前有两棵半树),误差可以英寸计。人行道的石块略呈曲形,但角度也是划一的。哪些户要搞一些什么特点的话,那就只能在室内装饰和门铃的调子上想主意(虽然那时已有按铃或拉铃,但用的还是门铃)。

建筑设计师们和社会学家们反感很大。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企业家是一个独裁者,然而,买房子的人却没计较这点。过惯严格军事生活的复员军人,住过活动房子的妻子们,对没有房子的历史还记忆犹新,对他们说来,按照统一规格建造的房子,同样还是温暖的家。当时,还有人预计,莱维特建造的这些没有地下室的廉价住房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贫民窟”,然而,将近60年过去了,这些住宅依然挺立。

政府顺水推舟

“莱维特”式住宅因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很快被各地效仿。一时间,美国的版图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以“莱维特”命名的小镇。但还有一个问题困扰莱维特住宅进一步推广,这就是交通,比如在长岛区,该区西临纽约市皇后区,向东延伸至大西洋,形成东西长、南北窄之半岛状。曼哈顿至长岛只有火车往返。班次的稀少和票价的昂贵使得住在郊外去城里上班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美国政府采用了相当睿智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政府决定以发放国债的方式修建长岛高速公路。在长岛修建高速公路解决了大批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当时数以万计的纽约退伍军人参加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兴建。公路修到哪里,莱维特式住宅就建到哪里,路修完了,退伍军人就拖家带口地住了下来。

长岛高速公路的兴建,大大节约了“通勤者”(指住在郊区,在城里上班的人)的上下班时间。以莱维特镇为例,从这里驱车去曼哈顿路程仅为30分钟,因此,城里的低收入者奔走相告,纷纷在长岛购房置产。随着居民人口的增加,商业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这个昔日人烟稀少的半岛,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社区。由于纽约市市场“近在咫尺”,长岛的土地、劳动力费用都低于纽约市,又有现成的交通设施可以利用,企业家纷纷来此地投资,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些都成了长岛经济不断增长的原因。

神话是怎样创造的

威廉·莱维特一下子就成为神话般的人物,不管暴跳如雷的审美学家怎样指责,他还是让人们拥有了住宅。全国到处出现模仿他的人,他又带着他的人马,越过宾夕法尼亚州的州界,准备在特拉华河一块一直种着菠菜的8平方英里的地上动工。他的设计人员设计的市镇,具有1100条街,内有学校、教堂、棒球场、市政厅、工厂铁路支线、停车场、医生和牙医的诊所、蓄水池、商业中心区、火车站、报社、花园俱乐部,总之,具有一个拥有7万人的密度很高的城市所需要的一切,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的第十个大城市。莱维特称这个第二莱维特镇是“美国规划得最完善的市镇”。当他谈及它时,声音也哑了。“当然能够用一种产品来满足无人能够解决的需要,是使我心情激动的。”

说来奇怪,他自己的房子和莱维特镇的相比却有天渊之别。那是坐落在巴克斯县的一个可爱的农庄,厚厚的石砌的墙,用人工削制的椽,粗大的桁条,宽敞的房间,远远望去是一片幽深的森林,没有人烟。他认为这样的房子好,但他对来访的人说:“你要大家买一幢他们并不想要、而价格又超乎他们能力以外的房子,那是没理由的。”

他的理想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美国房地产商,他说,“但我不只是营造和出卖房子而已。坦白地说,我也想获得点声誉,这是人的天性。我想建一个我能以此为荣的市镇。”停了一会,他又说:“当然,要这样你得要大胆,你得要从大处去想。”

于是,就在莱维特们和美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困绕战后美国的最大问题终于解决了。

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4
  1945年以后,美国老兵在“我们要回家”运动中大批回国。1946年降生婴儿达到400万。当时美国最少需要500万套住房,但破土动工的只有几万幢。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房屋最高限价和授权他将全国建筑物资的半数用在营建廉价房上去,这一提案遭到建筑业界的极力反对,法案无法通过。

  这时,一个叫做威廉·莱维特的人创造了一种新的造屋模式,他在长岛的纳索县买了一块1500英亩的马铃薯地,全部预制构件,每家同一式样,他以流水线的方式建造了第一批1.75万户住宅。这种“莱维特”式住宅因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很快被各地效仿。一时间,美国的版图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以“莱维特”命名的小镇。

  莱维特镇成为二次大战后美国普通人实现有房梦想的地方。

  莱维特低成本造屋模式

  亚伯拉罕·莱维特是一名地产律师,1929年创立了莱维特父子公司,他的儿子威廉·莱维特为董事长,另一个儿子阿尔弗雷德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1941年,这个家族企业与美国海军签订合同,在弗吉尼亚州的诺佛克建造2350套房屋。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莱维特公司把房屋建造分成27 个独立的步骤,先铺设混凝土板,再安装预制柱、梁和木质外墙,最后安装室内电器。各工种的施工队伍在每个楼里重复着他们特定的任务,所有工序井井有条。公司还大批量买进原材料,子公司生产木材、混凝土。木材都在工厂按照预定的尺寸切割,混凝土采用预制构件,将尽量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的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莱维特公司雇佣不属于工会的非熟练工人,对非熟练工人实行记件工资,而不是小时工资(加入工会的工人一般实行小时工资),比如铺设屋顶的工人,每完成一个屋顶可以挣到60美元。

  194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退伍军人再就业法案》,开始实施退伍军人住房贷款担保计划:一个符合条件的老兵可以获得一笔低利息的抵押贷款用于购房,首期款只需支付5%甚至不用花钱。

  1947年5月国会众参两院先后通过议案拨款3350万美元,计划建设20万套房子以满足退伍军人临时住房之需。1948年的联邦住房法把买房贷款利率降低到5%,把偿还贷款的期限延长到30 年。

  1600万退伍士兵手拿《士兵福利法》和退伍军人事物管理局的低息担保,希望能够住上自己的房子。政府赞助的联邦住房管理局 (FHA),负责确保在申请抵押贷款的过程中,购屋者及贷款机构都有保障,同时为银行和建筑商提供担保,再加上当时纽约长岛地区的农场土地价格很便宜,构成了廉租房出现的天时地利。

  莱维特父子公司在长岛的土豆田里看到了商机,他们在长岛中部的亨普斯特德购买了6000英亩马铃薯田,在那里建造小型的、多数人买得起的房子。

  莱维特公司把住宅直接建在混凝土板上,这样建造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在产量高峰时期,公司每天可以竣工35套住宅。莱维特式房子按照统一的模式打造,只在外立面颜色、屋顶线、窗户的布置方面有差异。厨房和卧室的家电齐全,能够满足年轻退伍军人的家庭需要。到1951年钉上最后一个钉子,17447套房子矗立在莱维特镇。

  10美元就能搬进新居

  莱维特镇最初的房子只有4个半房间:两个卧室,一个起居室,一个厨房、厕所还有一个阁楼,并不比那些退伍兵离开的城市公寓大多少,当地报纸说 “也许这并不是那些士兵在大洋对岸的散兵坑里梦想的家,但是这已经足够了”。随着退伍军人收入的提高和家庭规模的扩大,后来建造的莱维特住宅扩大了面积,并增加了一些设施。

  开始莱维特镇的房子只用来出租,租金是每个月60美元,一年后只要花6990美元就可以买下来。1949年3月,房子开始销售,1000多对夫妻来到销售处,每天前来购房的人都排起了长队。为了方便购房者,莱维特公司将房屋销售简化成简单的两步,每步只需要半小时。简化到后来,购房人甚至可以在 3分钟内选定房子并签订合同。这对于那些从来没有买过房子的顾客来说,购房就变得非常简单。

  大多数的顾客都是退伍军人,他们除了交付10美元的房地产买卖手续费外,可以不付任何预付定金就搬进新居,每个月只需交付本金、利息、税收、保险等共计56美元,比租房还便宜。两居室的房子都安装了现代化器具,而0.25英亩的占地提供了足够的扩建余地。

  很快莱维特式住宅变得供不应求,1951年莱维特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建造了第二个莱维特镇,为费城和美国钢铁公司的钢铁工人提供住房,从 9000美元的经济型平房到1.09万美元的乡村别墅,最高价格不超过1.69万美元。第二个莱维特社区有3个校区,5个游泳池,1个社区中心,1个“乡村俱乐部”,还有一些图书馆和公园,极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并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1955年,莱维特公司在前两个莱维特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新泽西州建造了第3个莱维特镇,共有3种建筑风格,户型分为3房和4房,一套住房从1.1万到1.45万美元不等。这次设置了一定的门槛:首期款100美元,年收入必须保持5500美元以上(当时美国家庭年均收入约5000美元)。

  莱维特式住宅因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很快地被各地效仿。60年过去了,这些住宅依然很好地发挥着居住功能,并形成了独特的郊区文化。最初建于长岛亨普斯特德的莱维特式住宅还独树一帜,成了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1950年7月的《时代周刊》把莱维特镇作为封面故事,称该公司的老板威廉·莱维特“对一个极其古老的传统行业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现代化变革”。

  莱维特镇的历史变迁

  莱维特镇的迅速崛起曾招致各种各样的批评。都市史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抱怨莱维特镇单一的环境让人无处可逃,将导致居民压抑、孤独和社区文化的退化,将成为新的贫民窟。

  多罗西娅和弗雷德从1948年9月起就一直住在莱维特镇,他们经历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罗西娅说,“开始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没什么钱”。多罗西娅在二战时是个护士,在欧洲战场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我们搬到这来以后,没钱没桌子,一直用橘篓凑合着”,1954年他们才买下了已经租住6年的房子,当时还从邻居那借了400美元才凑足了需要交的1000美元。“那真是困难时期” 弗雷德说,后来这对夫妻眼见着很多朋友和邻居相继搬走。

  莱维特镇人的搬迁从50年代就开始了,卡车把年轻的夫妇和他们的全部家当带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发现搬走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有退休的老人也有年轻人离开。很多家庭都搬到新泽西南部、纽约北部、宾夕法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莱维特公司的塞拉·伦道夫说,“如果在远处找到工作,人们会算一笔账,打算搬不搬家的底线是怎样更便宜,而结果是,即使工资不增加,搬到大房子,还是搬家合算”。

  美国作家马歇尔·波兰说,60年代,我的父母开始找房子的时候,莱维特镇已经不再考虑之列了。到了50年代末期,很多莱维特镇的居民消费升级 (Trading up),搬到了更高一层的社区。他们随着长岛高速公路的蔓延而分散到沿线附近。到60年代中期,很多莱维特镇人搬到了萨克福县等长岛各地。

  现在,房地产价格不可遏止的暴涨和高额财产税也已经改变了莱维特镇的面貌。到1967年,莱维特镇的房子已经是原来价格的两倍了,经过装修改进的房子已经爬升到原来的三倍,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原来价值7900美元的莱维特镇房子到2007年已经可以卖到40万美元以上。

  今天漫步在莱维特镇,你一定会忘记它曾经的历史。走在那条著名的亨普斯特德大道,经过那些商业大卖场和号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珠宝”都可以买得到的当地跳蚤市场,你会觉得这可以是美国任何别的地方。如今美国最大的家庭装饰品与建材零售商,家得宝(The Home Depot)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在此你可以看到摩洛哥风格的柱廊和模仿华盛顿总统的弗农山庄的住宅。但是如果你想找到原始的、没有更改的莱维特房屋,终将徒劳而返。

参考资料:http://www.c-cmag.com/Article/ShowInfo.asp?ID=62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