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影响

如题所述

国家卫生计生部门答: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 文化等因素导致的男孩性别偏好,直接原因是“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982年的“三普”为108.47,2004年峰值时达到121.18,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5.88, 实现自2009年以来的“六连降”。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从长远看有利于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但在群众男孩性别偏好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短期内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有多大还很难确定。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宣传倡导、利益引导、整治“两非”等措施,扎实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1998年,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与杰佛瑞·威廉森首次提出人口红利理论。他们认为,在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和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人口抚养负担较轻、社会储蓄率较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时期,即人口红利期。如果劳动力合理配置、充分就业,就能获得较大的人口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研究,1982年至200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从60%多逐步下降,推动人均GDP增长2.3个百分点,对同期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4左右。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近期会增加人口抚养比,减弱人口红利,但长期来看将在我国人口红利基本消失后,增加劳力力供给,改善劳动力年龄结构,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7
平衡男女性别,一个孩子时代有很多顽固家庭都是重男轻女。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9至121的高位间徘徊。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婴对应115.88名出生男婴,回落到14年前的水平。“在高生育率条件下,即使存在强烈的性别偏好,出生性别比也不会异常,因为性别偏好基本都能得到满足。”陈卫说,伴随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的弱化,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