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乒乓球启蒙训练阶段的步法教学怎么教

如题所述

  乒乓球运动[de]特点决定了步法训练比手法训练更为重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de]生命”这句话是十分精辟[de]。然而,在训练中,尤其是在獐少年启蒙及基础训练前期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移动能力差,教练员[de]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正确[de]手法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步法[de]训练。这种“先手法后步法”训练[de]结果造成了运动员手法好而步法差。从而影响了少儿运动技术水平[de]进步和提高。本文从认识论入手就如何进行步法训练[de]问题,进行一些肤浅[de]探讨,以期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de]参考。

  一、对步法训练[de]基本认识

  在步法和手法训练[de]安排上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是先手法后步法。即先学基本击球技术。然后过渡到手步法结合练习;第二是先步法后手法;第三步是手步法结合练习。这三种训练安排实际上是三种不同[de]认识论指导下所产生[de]三种不同[de]训练方法。究竟采取哪种类型[de]训练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则涉及到对手法和步法[de]基本认识。

  有文献指出,乒乓球[de]步法包括五大要素即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脚蹬地[de]力量,身体重心[de]变换和腰[de]灵活性,脚步移动[de]方法等。而手法,从理论上说亦与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身体重心[de]变换和腰[de]灵活性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手法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步法中[de]几个基本要素。从实际练习中看,尽管是单线练习,但几乎不存在着落点,弧线完全相同[de]击球。换句话说,击球[de]合理位置始终是在不断地变换,动态是绝对[de]。因此,手法训练中亦有步法训练。由此可以结论,无论是启蒙阶段还是基础训练阶段手法和步法[de]训练应当是同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选择手、步法结合练习[de]安排类型。

  二、步法训练[de]基本安排方法

  乒乓球步法[de]名称较多,结构复杂。按照系统论[de]原理,可将步法归纳为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两类。训练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de]原则,结合手法练习统筹安排。

  (一)单一步法[de]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de]基础,其质量[de]高低与步法[de]水平成正比。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要抓往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随着技术教学[de]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de]步法。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de]来球选用什么样[de]步法。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de]速度、幅度和步率。

  (二)复式步法[de]训练

  所谓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de]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de]步法。其训练[de]重点是不同步法[de]有机结合,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de]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de]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de]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实际上,这些步法是与手法上结合技术相互对应[de]。比如侧身步接交叉步。对应手法是推挡(或搓中)侧身攻(拉)接正手攻(拉)。

  单一步法[de]训练是步法训练[de]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de]目的。步法训练[de]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de]综合使用各种步法[de]能力。换言之,即使步法成为完成各种击球技术[de]保障。因此,复式步法[de]训练才是步法训练[de]重点。如何抓好复式步法[de]训练,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一、死球活练

  如采用单线落点固定,使用两种不同[de]步法练习,再如变线球落点有规律,使用多种步法结合练习。

  2、无规律步法练习

  要求运动员击球落点无规律,在变化路线中使用多种相宜[de]步法击球。

  3、指标练习

  各种步法[de]配合,可先测出原始数据,然后可以量化,制定出可行[de]任务指数。可包括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用步法[de]次数)命中率、移动距离等。并应用一定[de]质量标准,这种方法可广泛在多球训练或多球单红[de]情况下使用。如多球单练中对单位时间内[de]移动频率提出要求,再如多球单练[de]情况下,要求完成一定数量[de]结合步法次数。无论采取哪一种量化测定其核心必须是上轻下快,即侧重步法练习。要保证一个球有较多[de]回合,渐次提高要求。举一例,在规定使用某几种步法[de]前提下,“40之内完成30个来回[de]练习,待通过动作练习之后,再提出30个来回[de]练习必须在35之内完成”,以使运动员加快步法移动[de]速度,达到提高步法[de]目的。

  4、应急步法[de]练习

  在紧张激烈[de]比赛中,会发现一些意外[de]无法使用正规步法[de]来球。对待这种来球,缺乏经验[de]运动员仍然勉强地采用正规步法回击,或直接失误或给对方造成反击[de]机会。而训练有互[de]运动员则往往采用一些非常正规[de]步法去稳妥地进行回击,化险为夷。应急步法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应变能力[de]标尺之一,但是这种应急步法[de]训练在安排上是十分困难[de],它[de]出现完全是一种运动随机性,或者说是对正常使用步法[de]一种干扰(系统论称扰动系统)不能被人为地加以控制。如来球被击在网柱上改变方向落到台面上,擦网球,擦边球等等。尽管应急步法[de]训练无章可循,但通过训练运动员[de]应变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de]。教练员可以在多球训练中考虑增加击球[de]难度,加快移动[de]时间,设计出一些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de]练习,为场上应急步法[de]使用打下基础。

  三、步法训练中应注意处理[de]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步法训练与身体素质之间[de]关系

  步法不等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也不等于步法。但是,步法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de]专项素质[de]体现。因此,提高步法,就必须抓好身体素质[de]训练。尤其是要抓好专项素质[de]训练。训练时,应当结合步法移动[de]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即力学结构),采用相近[de]训练手段,使素质向步法上迁移。

  第二、处理好步法与手法之间[de]关系

  手法[de]合理合理使用是以步法为基本前提[de],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步法来抢占到有利[de]位置,才能保证击球动作[de]政党发挥。相反,有好[de]步法而不具备良好[de]击球技术,同样也不能取得好[de]成绩。因此,乒乓球[de]手法与步法是取得良好成绩[de]两个必备[de]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缺一不可。依前所述,任何击球动作中均包含有步法[de]基本要素,在力量、速度、距离[de]配合上,步法与手法都不可分割地形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身体重心[de]支撑、转换、平衡方面,手法与步法[de]结合则反映得更为突出。由此可以说明,手步法[de]结合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de]过程之中,所不同[de]是根据训练[de]安排各有侧重。大多数情况下,步法是结合手法训练[de]安排进行[de],因此,有必要提醒教练员,在运动员击球失误[de]时候,不能只局限于从手法上找原因,而要考虑到步法对击球技术动作所造成[de]影响,手法与步法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偿[de]内在联系,弄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别对待和有铿性[de]训练以及培养各种不同风格打法[de]运动员有着实际[de]意义。如,奔跑范围大,移动迅速反应快[de]队员可以多采用侧身战术,发挥正手抢攻(拉)[de]威力。跑动范围小,但手上感觉好[de]队员,可以培养正反手两边抢打[de]能力,提高相持能力。对于某一运动员来说,在运动中也存在着手法与步法[de]相互补偿问题,如步法不到位可以相应地伸长手臂予以调节等。

  第三、处理好步法诸因素之间[de]关系

  构成步法[de]因素较多,但主要[de]有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平衡性使身体保持合理[de]击球姿势,协调性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在击球过程中[de]作用,灵活性则保证身体重心处在相对[de]位置上,它们之间虽然密不可分,但从步法移动完成击球动作[de]专项特征上分析,灵活性则处于核心[de]地位。步法[de]转换以及与击球动作[de]配合,上一次击球及其劝与下一次击球及其移动,灵活性均起着决定性[de]作用。因此,在加快步法[de]移动,提高步法[de]使用频率,增大移动幅度(或距离)[de]过程中,要把步法[de]灵活性放在首位。这灵活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重心[de]迅速变换,二是步法手法在运动之中[de]紧密结合,三是不同击球动作与不同步法[de]高度变换与衔接。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de]训练一开始就应当贯穿手步法结合训练[de]指导思想。手步法训练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de]原则。在步法训练中,应以单一步法练习为基础,以复式步法练习为重点,并处理好步法与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de]关系,突出抓好步法灵活性[de]训练,从而才能促使少儿乒乓球运动员[de]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7
浅谈少儿乒乓球运动员[de]步法训练

乒乓球运动[de]特点决定了步法训练比手法训练更为重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de]生命”这句话是十分精辟[de]。然而,在训练中,尤其是在獐少年启蒙及基础训练前期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移动能力差,教练员[de]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正确[de]手法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步法[de]训练。这种“先手法后步法”训练[de]结果造成了运动员手法好而步法差。从而影响了少儿运动技术水平[de]进步和提高。本文从认识论入手就如何进行步法训练[de]问题,进行一些肤浅[de]探讨,以期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de]参考。

一、对步法训练[de]基本认识

在步法和手法训练[de]安排上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是先手法后步法。即先学基本击球技术。然后过渡到手步法结合练习;第二是先步法后手法;第三步是手步法结合练习。这三种训练安排实际上是三种不同[de]认识论指导下所产生[de]三种不同[de]训练方法。究竟采取哪种类型[de]训练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则涉及到对手法和步法[de]基本认识。

有文献指出,乒乓球[de]步法包括五大要素即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脚蹬地[de]力量,身体重心[de]变换和腰[de]灵活性,脚步移动[de]方法等。而手法,从理论上说亦与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身体重心[de]变换和腰[de]灵活性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手法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步法中[de]几个基本要素。从实际练习中看,尽管是单线练习,但几乎不存在着落点,弧线完全相同[de]击球。换句话说,击球[de]合理位置始终是在不断地变换,动态是绝对[de]。因此,手法训练中亦有步法训练。由此可以结论,无论是启蒙阶段还是基础训练阶段手法和步法[de]训练应当是同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选择手、步法结合练习[de]安排类型。

二、步法训练[de]基本安排方法

乒乓球步法[de]名称较多,结构复杂。按照系统论[de]原理,可将步法归纳为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两类。训练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de]原则,结合手法练习统筹安排。

(一)单一步法[de]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de]基础,其质量[de]高低与步法[de]水平成正比。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要抓往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随着技术教学[de]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de]步法。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de]来球选用什么样[de]步法。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de]速度、幅度和步率。

(二)复式步法[de]训练

所谓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de]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de]步法。其训练[de]重点是不同步法[de]有机结合,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de]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de]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de]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实际上,这些步法是与手法上结合技术相互对应[de]。比如侧身步接交叉步。对应手法是推挡(或搓中)侧身攻(拉)接正手攻(拉)。

单一步法[de]训练是步法训练[de]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de]目的。步法训练[de]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de]综合使用各种步法[de]能力。换言之,即使步法成为完成各种击球技术[de]保障。因此,复式步法[de]训练才是步法训练[de]重点。如何抓好复式步法[de]训练,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一、死球活练

如采用单线落点固定,使用两种不同[de]步法练习,再如变线球落点有规律,使用多种步法结合练习。

2、无规律步法练习

要求运动员击球落点无规律,在变化路线中使用多种相宜[de]步法击球。

3、指标练习

各种步法[de]配合,可先测出原始数据,然后可以量化,制定出可行[de]任务指数。可包括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用步法[de]次数)命中率、移动距离等。并应用一定[de]质量标准,这种方法可广泛在多球训练或多球单红[de]情况下使用。如多球单练中对单位时间内[de]移动频率提出要求,再如多球单练[de]情况下,要求完成一定数量[de]结合步法次数。无论采取哪一种量化测定其核心必须是上轻下快,即侧重步法练习。要保证一个球有较多[de]回合,渐次提高要求。举一例,在规定使用某几种步法[de]前提下,“40之内完成30个来回[de]练习,待通过动作练习之后,再提出30个来回[de]练习必须在35之内完成”,以使运动员加快步法移动[de]速度,达到提高步法[de]目的。

4、应急步法[de]练习

在紧张激烈[de]比赛中,会发现一些意外[de]无法使用正规步法[de]来球。对待这种来球,缺乏经验[de]运动员仍然勉强地采用正规步法回击,或直接失误或给对方造成反击[de]机会。而训练有互[de]运动员则往往采用一些非常正规[de]步法去稳妥地进行回击,化险为夷。应急步法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应变能力[de]标尺之一,但是这种应急步法[de]训练在安排上是十分困难[de],它[de]出现完全是一种运动随机性,或者说是对正常使用步法[de]一种干扰(系统论称扰动系统)不能被人为地加以控制。如来球被击在网柱上改变方向落到台面上,擦网球,擦边球等等。尽管应急步法[de]训练无章可循,但通过训练运动员[de]应变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de]。教练员可以在多球训练中考虑增加击球[de]难度,加快移动[de]时间,设计出一些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de]练习,为场上应急步法[de]使用打下基础。

三、步法训练中应注意处理[de]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步法训练与身体素质之间[de]关系

步法不等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也不等于步法。但是,步法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de]专项素质[de]体现。因此,提高步法,就必须抓好身体素质[de]训练。尤其是要抓好专项素质[de]训练。训练时,应当结合步法移动[de]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即力学结构),采用相近[de]训练手段,使素质向步法上迁移。

第二、处理好步法与手法之间[de]关系

手法[de]合理合理使用是以步法为基本前提[de],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步法来抢占到有利[de]位置,才能保证击球动作[de]政党发挥。相反,有好[de]步法而不具备良好[de]击球技术,同样也不能取得好[de]成绩。因此,乒乓球[de]手法与步法是取得良好成绩[de]两个必备[de]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缺一不可。依前所述,任何击球动作中均包含有步法[de]基本要素,在力量、速度、距离[de]配合上,步法与手法都不可分割地形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身体重心[de]支撑、转换、平衡方面,手法与步法[de]结合则反映得更为突出。由此可以说明,手步法[de]结合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de]过程之中,所不同[de]是根据训练[de]安排各有侧重。大多数情况下,步法是结合手法训练[de]安排进行[de],因此,有必要提醒教练员,在运动员击球失误[de]时候,不能只局限于从手法上找原因,而要考虑到步法对击球技术动作所造成[de]影响,手法与步法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偿[de]内在联系,弄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别对待和有铿性[de]训练以及培养各种不同风格打法[de]运动员有着实际[de]意义。如,奔跑范围大,移动迅速反应快[de]队员可以多采用侧身战术,发挥正手抢攻(拉)[de]威力。跑动范围小,但手上感觉好[de]队员,可以培养正反手两边抢打[de]能力,提高相持能力。对于某一运动员来说,在运动中也存在着手法与步法[de]相互补偿问题,如步法不到位可以相应地伸长手臂予以调节等。

第三、处理好步法诸因素之间[de]关系

构成步法[de]因素较多,但主要[de]有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平衡性使身体保持合理[de]击球姿势,协调性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在击球过程中[de]作用,灵活性则保证身体重心处在相对[de]位置上,它们之间虽然密不可分,但从步法移动完成击球动作[de]专项特征上分析,灵活性则处于核心[de]地位。步法[de]转换以及与击球动作[de]配合,上一次击球及其劝与下一次击球及其移动,灵活性均起着决定性[de]作用。因此,在加快步法[de]移动,提高步法[de]使用频率,增大移动幅度(或距离)[de]过程中,要把步法[de]灵活性放在首位。这灵活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重心[de]迅速变换,二是步法手法在运动之中[de]紧密结合,三是不同击球动作与不同步法[de]高度变换与衔接。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de]训练一开始就应当贯穿手步法结合训练[de]指导思想。手步法训练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de]原则。在步法训练中,应以单一步法练习为基础,以复式步法练习为重点,并处理好步法与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de]关系,突出抓好步法灵活性[de]训练,从而才能促使少儿乒乓球运动员[de]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gdjkw.net/yd/article/jyjx/llff/200810/43923.html

第2个回答  2010-12-07
摘要: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步法训练比手法训练更为重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这句话是十分精辟的。然而,在训练中,尤其是少年启蒙及基础训练前期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移动能力差,教练员的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正确的手法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步法的训练。这种“先手法后步法”训练的结果造成了运动员手法好而步法差。从而影响了少儿运动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1. 对步法训练的基本认识

在步法和手法训练的安排上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是先手法后步法。即先学基本击球技术。然后过渡到手步法结合练习;第二是先步法后手法;第三步是手步法结合练习。这三种训练安排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认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训练方法。究竟采取哪种类型的训练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则涉及到对手法和步法的基本认识。

有文献指出,乒乓球的步法包括五大要素即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脚蹬地的力量,身体重心的变换和腰的灵活性,脚步移动的方法等。而手法,从理论上说亦与准备姿势,判断与反应,身体重心的变换和腰的灵活性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手法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步法中的几个基本要素。从实际练习中看,尽管是单线练习,但几乎不存在着落点,弧线完全相同的击球。换句话说,击球的合理位置始终是在不断地变换,动态是绝对的。因此,手法训练中亦有步法训练。由此可以结论,无论是启蒙阶段还是基础训练阶段手法和步法的训练应当是同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选择手、步法结合练习的安排类型。

2. 步法训练的基本安排方法

单一步法的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与步法的水平成正比。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要抓往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随着技术教学的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的步法。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的来球选用什么样的步法。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的速度、幅度和步率。

复式步法的训练
所谓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的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步法。其训练的重点是不同步法的有机结合,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的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的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实际上,这些步法是与手法上结合技术相互对应的。比如侧身步接交叉步。对应手法是推挡(或搓中)侧身攻(拉)接正手攻(拉)。
单一步法的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的目的。步法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综合使用各种步法的能力。换言之,即使步法成为完成各种击球技术的保障。因此,复式步法的训练才是步法训练的重点。如何抓好复式步法的训练,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死球活练
如采用单线落点固定,使用两种不同的步法练习,再如变线球落点有规律,使用多种步法结合练习。

无规律步法练习
要求运动员击球落点无规律,在变化路线中使用多种相宜的步法击球。

指标练习
各种步法的配合,可先测出原始数据,然后可以量化,制定出可行的任务指数。可包括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用步法的次数)命中率、移动距离等。并应用一定的质量标准,这种方法可广泛在多球训练或多球单红的情况下使用。如多球单练中对单位时间内的移动频率提出要求,再如多球单练的情况下,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结合步法次数。无论采取哪一种量化测定其核心必须是上轻下快,即侧重步法练习。要保证一个球有较多的回合,渐次提高要求。举一例,在规定使用某几种步法的前提下,“40之内完成30个来回的练习,待通过动作练习之后,再提出30个来回的练习必须在35之内完成”,以使运动员加快步法移动的速度,达到提高步法的目的。

应急步法的练习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无法使用正规步法的来球。对待这种来球,缺乏经验的运动员仍然勉强地采用正规步法回击,或直接失误或给对方造成反击的机会。而训练有互的运动员则往往采用一些非常正规的步法去稳妥地进行回击,化险为夷。应急步法是衡量一个运动员应变能力的标尺之一,但是这种应急步法的训练在安排上是十分困难的,它的出现完全是一种运动随机性,或者说是对正常使用步法的一种干扰(系统论称扰动系统)不能被人为地加以控制。如来球被击在网柱上改变方向落到台面上,擦网球,擦边球等等。尽管应急步法的训练无章可循,但通过训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教练员可以在多球训练中考虑增加击球的难度,加快移动的时间,设计出一些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的练习,为场上应急步法的使用打下基础。

3.步法训练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处理好步法训练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步法不等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也不等于步法。但是,步法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专项素质的体现。因此,提高步法,就必须抓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要抓好专项素质的训练。训练时,应当结合步法移动的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即力学结构),采用相近的训练手段,使素质向步法上迁移。

处理好步法与手法之间的关系
手法的合理合理使用是以步法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步法来抢占到有利的位置,才能保证击球动作的政党发挥。相反,有好的步法而不具备良好的击球技术,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乒乓球的手法与步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两个必备的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缺一不可。依前所述,任何击球动作中均包含有步法的基本要素,在力量、速度、距离的配合上,步法与手法都不可分割地形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在身体重心的支撑、转换、平衡方面,手法与步法的结合则反映得更为突出。由此可以说明,手步法的结合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的过程之中,所不同的是根据训练的安排各有侧重。大多数情况下,步法是结合手法训练的安排进行的,因此,有必要提醒教练员,在运动员击球失误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从手法上找原因,而要考虑到步法对击球技术动作所造成的影响,手法与步法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偿的内在联系,弄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别对待和有铿性的训练以及培养各种不同风格打法的运动员有着实际的意义。如,奔跑范围大,移动迅速反应快的队员可以多采用侧身战术,发挥正手抢攻(拉)的威力。跑动范围小,但手上感觉好的队员,可以培养正反手两边抢打的能力,提高相持能力。对于某一运动员来说,在运动中也存在着手法与步法的相互补偿问题,如步法不到位可以相应地伸长手臂予以调节等。

处理好步法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成步法的因素较多,但主要的有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平衡性使身体保持合理的击球姿势,协调性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在击球过程中的作用,灵活性则保证身体重心处在相对的位置上,它们之间虽然密不可分,但从步法移动完成击球动作的专项特征上分析,灵活性则处于核心的地位。步法的转换以及与击球动作的配合,上一次击球及其劝与下一次击球及其移动,灵活性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加快步法的移动,提高步法的使用频率,增大移动幅度(或距离)的过程中,要把步法的灵活性放在首位。这灵活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重心的迅速变换,二是步法手法在运动之中的紧密结合,三是不同击球动作与不同步法的高度变换与衔接。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一开始就应当贯穿手步法结合训练的指导思想。手步法训练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步法训练中,应以单一步法练习为基础,以复式步法练习为重点,并处理好步法与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突出抓好步法灵活性的训练,从而才能促使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3个回答  2021-01-15

第4个回答  2010-12-07
自己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