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崇尚儒家的吗?

我看他各种不遗余力的吹捧孔子和儒家学派 各种诋毁法家的人 把嬴政李斯毁的和什么一样 搞得法家就是违背天道 活该不得好死 他到底是不是儒家的?

  司马迁是崇尚儒家的。  
  
  《史记》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公认的经典之作,与其他传统文学一样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司马迁是《史记》的编纂者,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其父司马从小受到文化熏陶,接触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比较庞杂。然而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思想。下面分别从司马迁对儒家的推崇,史记里人文精神、王道政治、和谐思想来说明儒家思想对司马迁写作《史记》产生了影响。
  《太史公自序》既是读懂史记的钥匙,也反映了司马迁修史的指导思想。其中很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显然是以道统自居,以继承孔子思想为己任的。
  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自述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二十岁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可见他对儒家思想是十分钦慕的。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司马迁的父亲从杨何那学习儒家的经典易,司马迁也得到了真传。司马迁编纂史记的原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春秋讲述的微言大义,易经讲的变化,都和这个原则是一脉相通的。司马迁不仅很推崇儒家六经,更视春秋为君臣,父子都必须通晓的礼义之大宗。
  《史记》的体例安排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一体本来是用以记各国诸侯。孔子一没有封侯,二没有封地,门客,兵士,以一介寒儒能置身于世家之列,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对其的特殊的尊敬。在人物立传上除了有孔子世家,还有儒林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是儒家学派的群体传记。孔子世家通篇着力刻划了孔子的圣人形象,无论是道德,学问,还是政治,人伦,都达到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境界。在篇末还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史记》重点在于塑造人物,可以说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其中仁,爱,礼,智,信使这些人物身上闪现出儒家的光彩。《史记》里写到“孔子言“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史记》中的汉文帝既是一个仁爱宽厚、从谏如流的贤君,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大大得以恢复。而汉高祖刘邦以武力平定天下,开始的时候轻视礼仪。曾为秦博士的孙叔通安儒家传统为刘邦排演了一整套汉家礼仪,帮助刘邦感受礼乐教化的益处。至于智者的描写在史记中更是多不胜数。像苏秦张仪之类的谋士,史记中对其重大事迹都进行了精细刻画的。诚信是立足之本,司马迁对信义相当看重,如韩信千金赠漂母,不仅是知恩图报,也是对自己一句诺言的遵守。总之,史记李渗透的儒家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用刑法来统一老百姓的行动,百姓只是求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地走上正道了。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德治思想,就是司马迁十分崇尚的理想的帝王政治。司马迁记叙上古三代的历史,突出五帝三王是以德来治理天下的。《五帝本纪》显示出从远古以来在时间上相延续的德治。黄帝,颛顼,帝喾,唐尧皆能修德,明德,最后总结出天下明德自虞帝始。在《殷本纪》里对荒淫无道,不修德政的商纣王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01
司马迁应当可以划入儒家,因为无论是从其早年经历、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还是对于孔子及董仲舒等尊崇的态度来看,这种说法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而且从作为司马迁代表作的《史记》来看,该部史书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模范,两者在价值观上也是基本相同的。(以上论点的大部分依据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当中都可以找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3-01
谁也没有说司马迁就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