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中的四因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1、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来源于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2、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和恩培多克勒的“爱憎说”。

3、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

4、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可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萨歌拉的“理性”。

通过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亚里士多德指出:“人们似乎都在寻找我在《物理学》中指明的诸原因,我们再也没有找到过其它原因。但是他们的研究是模糊的;他们有些象是说到了,又象全没说到。” 

扩展资料

四因说的哲学:

1、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

2、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

3、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因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关于“四因”的来源,亚里士多德本人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实际上有所提及。(2)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来源于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显然,从泰勒斯不定型的“水”到德谟克利特抽象的“原子”,作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都是“质料”的始基作用。其次,“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和恩培多克勒的“爱憎说”。毫无疑问,以“火”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是其善变的动力作用,而“爱憎说”进一步把动力划分为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不难看出,以“数”和“理念”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实际上都是:“通式”的定性作用。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可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萨歌拉的“理性”。因为,以永恒不变的“存在”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是因果的同一性,而以“理性”作为安排万物秩序的“善”更表明了其趋向性。通过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亚里士多德指出:“人们似乎都在寻找我在《物理学》中指明的诸原因,我们再也没有找到过其它原因。但是他们的研究是模糊的;他们有些象是说到了,又象全没说到。”(3) 可见,通过“四因说”可以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各流派和学说,进行一种“对号入座”的整理。这一点在学界尚未引起注意。
  作为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功绩首先在于指出了“四因”在自然界的普遍性。其中“质料"、"动力"、"形式”的普遍性是不难想象的,而“目的”的普遍性则颇有争议。对此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说明的:“若有某一事物发生连续运动,并且有一个终结的话,那么这个终结就是目的……须知并不是所有终结都是目的,只有最善的终结才是目的。""无论在技艺制造活动中和在自然产生中都是这样,一个个前面的阶段都是为了最后的终结……既然技术产物有目的,自然产物显然也有目的。因为前面阶段对终结的关系在自然产物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王东岳讲哲学-030西方哲学思想的四因论概述

第3个回答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