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指聪明的人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出处:该句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 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

扩展资料: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的倡导的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

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

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

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

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盐铁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这句话意思是,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这句话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反对因循守旧。

该句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 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

出处: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翻译:

文学说:聪明的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按照当世的情况来制定统制的方法。孔子说:“过去的礼帽用缁布做,这是合乎周礼的。今天大家都用丝绸,因为这样节省些。我也同意。”

所以圣人崇尚贤人不和古代的礼节相违背,顺应时俗不过于迎合时宜。鲁定公依照昭穆制度,按照顺序安排闵公和僖公的位臵,把颠倒了的位臵再颠倒过来。

鲁昭公废掉卿士来节省开支,不能说是改变了祖先的行为,背离了父辈的成规。但是,秦二世扩建阿房宫,继承先人的业绩。赵高增加秦朝的法律以扩大威望,这不可以说是忠臣孝子吧。

扩展资料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

参考资料

人民网_光明日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知”通“智”;“制”是“制度,管理方法”。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 桓宽 《盐铁论》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相壮见禽於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 司马相如 《谏猎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会因14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行事准则行事方式。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该句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 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意思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知”通“智”;“制”是“制度,管理方法”。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