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思想演变

如题所述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国外管理思想
3.、古代管理思想
特点: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主要是对经验的直观论述和说明、其论述是分散零碎的。 1.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1915)“科学管理之父”
(1)三大管理实验:铁块搬运实验、 铲具的实验;、金属切削实验。
(2)时间动作研究和级差计件工资制
时间动作研究的具体步骤:
a. 物色若干名人员,这些人员应特别善于做分析工作。
b. 仔细研究上述每一个人进行工作时的基本操作和动作,包括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
c. 用秒表研究做每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分动作的最快工作方法。
d. 淘汰所有不正确的、缓慢的和无效的动作。
e. 用最快最好的新动作所构成的新方法取代以往通常使用的旧方法。
在时间动作研究基础上规定工作任务定额。工作任务定额不是根据工人的平均作业时间来定,而是以效率高的第一流工人所需时间为基准。既然是任务,就应支付给工人高工资,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泰罗又发明了级差计件工资制。
级差计件工资制:若某一工人的生产量低于任务规定标准,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若高于任务规定标准,则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这意味着同一岗位同一级别的工人,都将得到不同的工资。
(3)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组织理论
泰罗认为,管理的结果如何,应由管理人员和工人共同负责。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a. 开发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取代以往的经验管理方法。
b. 科学地选择、训练和培养工人,以取代旧体制下由工人自己训练自己和选择工作。
c. 管理人员要诚心诚意地与工人合作,以确保工人按新方法努力工作。
d. 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进行明确、适当的分工。
科学管理的组织原理:
a. 职能化原理:在一个管理组织系统中,根据不同的职能设置部门,职能部门向上级管理者直接负责,它们又有自己的职权范围。
b. 例外原理:最高管理者应避免处理工作中的细小问题,而只有“例外”情况和问题才交由最高管理者处理。“例外”情况和问题是指各职能部门难以自身调节的或原权限中未列入的新情况、新问题。
(4)对泰罗科学管理的评价:
贡献:一是管理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前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后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
不足之处:科学管理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对人有偏见,忽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因此,在运用时应该“心里有数”。
2. 一般管理理论
(1) 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 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a.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b. 管理的五要素。
c.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d.倡导管理教育 :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没有管理者设法将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通过管理教育,可以迅速提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迅速造就急需的管理人才。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培训,也是企业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准。
(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1)韦伯:“组织管理之父”。
(2)韦伯的权力论。
(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要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1.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1)霍桑实验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实验(1924年-1927年)。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
第三阶段:面谈计划,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
(2)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
人是“社会人”,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工作效率主要取决职工的积极性。
职工中还存在非正式团体。
物质刺激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
管理者应该重视人际关系。
经济人
人生来懒惰,总想少干一点工作 ;一般人都没有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的目标不关心;人缺乏自制能力,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金钱+皮鞭
社会人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人们利用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自动人
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满足后,便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人有自动自发的能力,又能自制;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的没有根本的冲突,有机会的话,他会自动的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复杂人
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人的需求和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
2. 行为科学中的代表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把影响人的行为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3)费鲁姆的“期望理论”:
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E代表获得该价值的概率。)
(4)麦克雷戈的“X理论—Y理论”:
麦克雷戈提出两种人性假设,称为X理论和Y理论。按照X理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普通人天生好逸恶劳,逃避责任,宁肯接受别人的命令。按照Y 理论,靠外界的控制和惩罚威胁并不是促使人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人的本性并不是厌恶工作,人并不是被动的,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等等。麦克雷戈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对职工的约束和控制为主要手段,就是基于X理论的人性假设,已经过时。只有基于Y理论的管理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5)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
领导者都有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两方面。用横坐标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依次从低到高分为九等形成81格,表示关心的程度不同,且代表81种管理方式。其中五种典型的管理方式是:1. 1格是贫乏式,1. 9格是乡村俱乐部式,9. 1格是任务式,5.5格是中间式,9.9格是团体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