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海关民俗文化的资料

关于山海关民俗文化的资料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2001年,国务院下文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旅游景区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

扩展资料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

孟姜女庙的修建,是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产物。庙围墙内占地1.6亩,保护范围占地31.8市亩。庙内有前后两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两侧壁上镶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庆、道光题词。后殿原供观音,殿后有“望夫石”,石上有坑,传为孟姜女望夫足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关景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万里长城似一条巨龙,自嘉峪关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绵延向东,便一头扎进渤海湾。顺着“龙头”回首向后望去,一排排嵯峨的山峰连绵向北排列着,犹如巨龙的双角,因此山名也唤做“角山”。闻名于世的古城山海关,便坐落于这“龙头”与“龙角”之间。如果选择在重阳前后,寻得一处古色古香的小酒店,煮熟一盆通红的海蟹,就着产自昌黎的红葡萄酒,心中定会凭添出几许怀古的幽情。
山海关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她的民风民俗,既有与全国各地同形态的,也有自己区域性的特殊形态。这里民风民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又相互影响、互相作用。 每年四月十八和廿八,分别是姜女庙与三清观的庙会,每逢庙会全城热闹非凡,庙会上更是人山人海,好似重大节日。七月十五是盂兰会,本地人虽然信奉佛教的不多,但到这一天民间也有到石河放河灯的习惯。山海关的节日习俗更加丰富,民谚说:“年二十八,帖红花(春联);年二十九,糊香斗(祭神用);年三十儿,耗油儿(吃肉);正月初一,磕头儿(拜年)。”正月里的讲究老山海关人更是如数家珍:初一到初四,忌动土动刀锯动针线活儿;十五日上元节,男女结伴逛花灯,这叫“走百病”;二十五日蒸黄米饭粘窝头儿,蒸好了贴在门框或缸瓮囤柜上,象征囤满粮丰,再烧香祈愿丰收,这叫“填仓”。其他,像二月二敲炕沿儿,三月三取土垫土,清明前后妇女荡秋千,端午节门上插艾草、桃枝,六月十三南海龙神庙庙会祭龙王,立秋包饺子“吃秋膘”,七月十五放河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山海关的老风俗已渐渐消失,只残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了。
近几年来,山海关的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项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建设、完善,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受京津和满清八旗文化的影响,在山海关最受追捧的还是京剧,区文化馆为弘扬民间京剧艺术,成立了“京剧爱好者学会”,后来在此基础上扩大组建了民间戏曲协会,使民间京剧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此外,山海关大力发展书画及新故事创作与表演,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并素有“故事之乡”的美誉;山海关还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的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展现了关城特有的艺术风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