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有哪些寒门子弟从九品中正制中脱颖而出?

有哪些寒门子弟从九品中正制中脱颖而出的?

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从寒门脱颖而出的人物。

汉朝时,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期,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两种制度尽管为朝廷选拔了人才,可是这些人才的出处大部分都是局限于士族。换句话说,寒门子弟没有施展的空间,这让很多的人才都没有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直到隋朝时,隋文帝开创科举制,这为天下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读书,步入仕途。

九品中正制巩固、发展了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本来是要按德才品选人物,却演变成由中正根据士人门第高低来决定人才的高下。中正又都是本州郡的世家名门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导致了“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现象的出现,九品中正制蜕变成为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工具,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很重要。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士族制度,保证了士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九品中正制对世风影响很大。

九品中正制是国家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重大人事制度,在官僚社会,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因而,九品中正制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无疑是直接而重大的。随着九品中正制种种弊端的产生,特别是在选举实践中标准的扭曲,以“门第”为首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标准情况下,使得天下人异常崇尚门第,而且还助长了门阀世族庸庸碌碌、游手好闲的生活作风。《颜氏家训?勉学》道:士大夫多“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就是说,高门世族多依仗门第,不思进取,不经世务,矫情造作。世风每况愈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九品中正制,最开始是为了给那些富家子弟拼爹用的,所以,这个题目是有点矛盾的。实际上,寒门子弟想要在仕途上有所进取,与贵人扶持是离不开的。
第2个回答  2019-08-01
历史上是有寒门子弟从九品中正制中脱颖而出的,但是毕竟是少数,因为在选拔之前,很多寒门子弟便已经被刷下去,没有机会参与。
第3个回答  2019-07-31
其实有很多寒门子弟啊,比如说像之前的这个九品芝麻官,我看过就是一个延期他也是挺有意思的。做得挺大的一个官。
第4个回答  2019-08-01
在九品中正中寒门子弟能从中脱颖而出的还是少数,一般的都是有家里有一定实力的贵族子弟或者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