酺已盖藏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藏”茶具沿革(四)
清代,六大茶类基本齐全,由于多为散形茶,故以直接冲泡法为主,尤其是省略明代洗茶这一程序,简化了茶具。

清代的茶具以陶瓷为主,所以有“景瓷宜陶”的说法。制瓷业尤其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时期最为繁荣。康熙时,景瓷除以生产五彩瓷为主外,还创烧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珐琅彩瓷,是仿造铜胎珐琅器的色彩和纹饰烧制的,胎质洁白,薄如蛋壳,烧制程度非常完善。在康熙和雍正年间还创烧了一种盖碗和盖盏。盖碗和盖盏自古即有,但从文献记载上看,清代盖碗,尤其是在形质上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质地细腻、彩釉清晰、逼真、纹饰多样化。同时宜陶在清代有更大发展,这是和清朝政治体制有关,一大批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及文人墨客,对宜兴紫砂陶爱不释手,使一大批能工巧匠应运而生,尤其是一些文人和陶匠的结合,更创造了紫砂陶茶具的辉煌。清初的陈鸣远与嘉庆的陈曼生,所制之壶尤名于世。陈曼生是宜兴知县,也是清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画家和陶壶设计家。癖好陶壶,艺匠杨彭年按其意生产,形成曼生壶。杨彭年制壶不用模子,信手捏成,式样非凡;与陈曼生合作制作的被称为“当世绝作”的“曼生十八式”,形式多样,有“石铫式、汲直、却日、横云、百纳、合欢、春胜、古春、饮虹、瓜形、葫芦、天鸡、合斗、圆珠、乳鼎、镜互、棋奁、方壶等,每式上都有题识”。曼生壶一般由陈曼生刻铭题字,把柄上印有“彭年”小印章。

清代乌龙茶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饮茶方法。清施鸣保《闽杂记》:“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孟臣姓惠,江苏宜兴人,活动于明末清初(1958~1684年),书法类唐大书法家禇遂良。其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可见是制小壶能手。此外,清代还出现了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等,使人耳目一新,更放异彩。

茶具的发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有关,更与时代习俗、审美观以及茶类的变化、饮茶方法有关。茶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时代精神,印刻着历史的烙印;茶具还反映了当时的技艺水平。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主流茶具,也有承上启下的前朝茶具夹入其中。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2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在我国,关于茶具的最早记载,是西汉时期王褒写的《僮约》。文中写道“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取了水来洗涤杯子,整理好桌案。到菜园里面拔蒜,砍取紫苏叶,切腊肉丁,还要切碎肉蒸芋头。精致地烹饪鲜鱼,烹炖团鱼。烧水煮茶,分杯陈列,喝完之后盖藏。这个文章一直被认为是“茶具”一词的最早出处。在1990年4月,从湖州出土了一件东汉晚期的“茶”字青瓷罍。进而,验证了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