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为什么反宴子?孙武早生于鬼谷子吗

如题所述

晏婴

公元前522年,这一年的孔子30岁了,在鲁国小有名气。而就在此时,齐景公与晏婴到鲁国进行国事访问,除了同鲁昭公外交洽谈之外,还召见了孔子,互相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当时的晏婴已经50多岁了,由此与孔子结识,因为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纯粹是学术探讨,而孔子又身为晚辈与臣子,谦虚有礼,彼此之间留下的印象还不错,也得到了齐景公的认可与赏识。这种受到他国领导人召见的荣誉也让孔子得到了很大的鼓舞,自谓道”三十而立“。

一别之后,转眼间就到了公元前的517年,这一年的鲁国因斗鸡事件而发生了内乱,鲁昭公逃亡齐国避难,孔子随之。而事实上,孔子虽然得到鲁昭公赏赐的一条鲤鱼,又被资助到周天子所在地留学外,因理念不合,并未受到鲁昭公的重用。所以他这次前往齐国,除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有着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意图。所以,他到了齐国之后,做了上卿高昭子的家臣,之后又通过他的引荐再次见到了齐景公。

孔子

而孔子也得到了景公的优待,生平第一次听到了《韶》乐,这是一种流行于贵族的古乐,孔子听后做出了”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的评价。而景公出于对孔子的赏识,提出要将将一部分土地作为封邑赐予孔子,但遭到了晏婴的强烈反对。那么晏婴为什么会反对齐景公引进外来人才的举动呢?

原来在晏婴看来,孔子充其量只能算一位迂腐的清谈名士,他的理念对当时的时政方针和国际形势并不实用。在当时那种礼崩乐坏的环境下,周天子尚不能号令诸侯,他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见解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而孔子繁琐的规定上下尊卑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这些穷尽一生学不完的礼乐,不能以此来教化百姓。

在晏婴的劝说下,齐景公只得作罢,并对孔子说道,我已经老了,不能够再用你了。而很快孔子的这些言论也遭致了齐国大夫们的不满,他们意图杀害孔子。此时的鲁国,季平子已经拥立鲁昭公的弟弟即位,是为鲁定公,无奈之下,孔子当机立断,再一次返回鲁国。这一年是公元前515年,孔子37岁。

孔子出奔

如果说晏婴是因为与孔子的理念不合,而排斥孔子,逼走了文圣人,那么他又与武圣人孙子有着怎样的纠葛呢?

孙子本为齐国四大贵族(栾氏、高氏、鲍氏、田氏)之一的田氏族人,原名田武,公元前523年,其祖父田书征伐莒国有功,被景公赐姓孙氏。

虽然田书这一支被改了姓,但仍旧属于田氏家族成员。而田氏一族非常擅于笼络民心,在收租借粮方面,常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入的方式。在这种有德于民的思想下,田氏壮大的速度很快,这引起了晏婴的警惕。对此,他常常告之景公,应该制止田氏的行为,可景公并不采纳,晏婴非常担忧,甚至断言,齐国的政权,将来一定会尽归于田氏。

而晏婴坚定的政治立场也触犯了四大贵族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抗晏婴,孙子其父孙凭参与其中,后因担心失败遭致株连,孙武携老婆孩子来到吴国隐居。巧合的是这一年也是公元前的515年,孙子30岁。

就这样,公元前515年的齐国同时出奔了文武两圣人,而且究其原因,均有晏子的因素。当然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之下,我们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而晏婴对齐国所做的贡献也不会因此就抹灭。

孙武要早一些,他是春秋吴越争霸时的,鬼谷子的事迹则多见于战国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1

    孙子: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1]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晏子: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  ,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门下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等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从孙膑的关系分析(鬼谷子弟子,孙武后代)可推测:孙武早于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