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产生多长时间了?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道家学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由中国哲学家老子(Lao-tzu,公元前6世纪50年代一?)所创。老子坚持无为和简朴,他在结合了一些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带有神秘性质的哲学思想——“道”。“道”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准则。老子认为当人类面对“不可知”的世界时,他就应该坚持无为。老子将整个世界比喻为一个钟摆,而“道”就是钟摆上的铰链,任何抗争生活的行为就像附着在钟摆底端的昆虫一样,只能随着钟摆无奈地来回摆动。但是,如果沿着铰链(“道”)爬上钟摆顶部,就会发现一个完全停顿和静止的世界。老子建议人们去除欲望,行为要避免走极端,不要过度。老子的很多思想都收录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道德经》是老子的后继者。道家最重要的经典是《道德经》,比较重要的还有《庄子》、《管子》、《黄帝内经》、《鹗冠子》、《列子》、《抱朴子内篇》、《文子》等。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

下面仅从《道德经》为主介绍些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最主要的学说首先是对道和德的认识,《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而“德”,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而万物化生都必须有“德”,因为“道”是总体,“德”是个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着共性与特性的关系。所以说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道德经》中半部说道,半部说德。而后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来解释“道”和“德”。《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认为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并非“道”之上还有一“自然”实体的存在。老、庄、列各家著作中都经常说的“清静”、“无为”、“柔弱”、“不争”、“抱一”、“寡欲”、“自然”、“玄妙”等作为处世与修养之方法,也都是从“道”、“德”这基本原则中而发挥出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道教思想的产生有所影响。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何晏辈首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佛教徒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个回答  2018-01-29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司马徽、诸葛亮、刘伯温、王通等等。道家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庄子前或同时,有杨朱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的“情欲寡浅说”,彭蒙、田骈、慎到的“弃知去己说”,都与道家思想接近,有称之为道家别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