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欠随意,造成回款缺陷吗?

如题所述

有些销售人员在同客户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虚荣心作怪,往往忽视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忽视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往往在把货提供给客户后,缺少对客户的制约,允许随意欠账,不能很好地签订一些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并且应该签订的书面协议。这样,由于没有正规的销售协议和相关的制约限制条款,而仅仅是一张收条,有的甚至是一张白条,当然,后来的讨账理所当然带来麻烦,浪费不必要的口舌,造成回款缺陷。

2006年年底,H公司宣布了一条新规定:所有销售人员必须与客户签订回款协议,约定具体的回款周期,以保证及时回款。此条规定一出台,立即在销售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表示反对,然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说:“我从来就没和客户说过有回款计划,到时候客户因为这条不跟咱们合作了怎么办!”也有的说:“现在客户把持着渠道,他们根本就不听咱的呀!”说来说去,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个政策太难实行了。

牢骚归牢骚,公司既然下了命令,大家还是得去执行。“只要功夫深,铁杵还能磨成针”嘛!走运的话兴许很快就能谈妥呢。不过,有一个人现在心里很没底,他就是陈平。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陈平来到公司还不到两个月,与客户的关系还不是很好。最关键的就是他手中有一个号称是全公司最难缠的客户——W公司,都已经连续四个月没回一分钱了,陈平觉得,要想让W公司接受这个协议,真是难于登天。

可是,公司下了命令,难执行也要去执行啊,陈平也只好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他风风火火地跑了一天,成果还算不错,大部分的客户都同意与公司签订回款协议,有几家表示要考虑考虑。陈平暗自琢磨:“这几家过几天再去一次,差不多就可以搞定了。接下来只要集中攻坚W公司,我就可以圆满完成任务了。”

事实上,陈平对W公司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他找到W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宋英,表明了此行的意图时,对方听完后直接就拒绝了。宋英说道:“回款协议?别说你们公司了,就是国内名牌企业与我们合作,我们都不跟他们签什么回款协议!”

陈平耐心地向宋英解释:“我们这个协议,主要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账期,其实对你们公司也是有好处的,以后新产品上市、促销都可以享受优先权的。”

“哦,那就是说要是你们的货卖不好,我们公司还得借钱给你回款了?你想想可能吗!”宋英提高了声调:“再说了,促销也是为了你们公司多销产品,那些费用也是应该给的!”

“您……”陈平刚想继续劝说,对方似乎不耐烦了,她打断了陈平道:“行了,反正我们公司是不会签那个协议的。要是没有别的事,我还有事要办。”陈平一看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回去再说了。

在这之后,陈平又专门为此事去了三次,对方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根本不同意签这个协议。最后,对方还撂下一句话:“要是再提回款协议,以后生意就别做了。”陈平一想,这个W公司是自己公司的大客户,得罪不起啊,否则弄不好真得是“吃不了兜着走了”。他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在详细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公司领导同意先不对W公司实行回款协议。

回款协议的事情倒是过去了,可回款问题却仍然困扰着陈平。因为拒签回款协议取得成功之后,W公司更加得寸进尺,随着销售额的增长,他们的欠款也是与日俱增。回款的压力简直压得陈平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好似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着一般。

陈平没能让W公司签下这份回款协议,主要就是过于顾及客户的态度,这也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回款难收。

作为销售人员,要想保证回款的及时收回,绝对不能对客户心慈手软,一定要让客户做出回款的承诺。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客户为了达到少回款甚至不回款的目的,总是会想尽办法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如果你只是想着既不得罪客户,又达到目标,到最后必定是两手空空,一样你也得不到。

当你想尽一些办法,把货铺进了超市,可你事前光想着把货铺出去,却没有照顾到这家超市的信用如何,更没有对回款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还对客户的一些有违商业规范的行为妥协忍让。结果,当你最后去收款时,就自然而然地遇到了下面的窘境——客户的一句话足以令你无比的郁闷:“回款啊,现在没有,等通知吧!”为什么你自己的回款自己做不了主呢?究其原因,还不是对回款的内控不力造成的!

正是因为销售人员的这种忽视,导致产品一旦卖给客户,回款便好似脱缰的野马、离轨的火车,再也不受你的约束,结果自然让回款变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正是你的妥协,客户们才变本加厉。拖欠货款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最终,你也被客户折磨得焦头烂额、信心尽失。于是,本应是理直气壮的收款,由于没有做好当初的工作,以至于让你自己在最后的收款过程中求爷爷、告奶奶,甚至到了低三下四、摇尾乞怜的地步。而客户又是个什么样子呢?他们以回款为砝码,与你讨价还价,左一个理由,右一个条件,让你觉得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那个理由”,就可以拿到本该属于你的钱,往那个永远填不满的狮口中不停地填了又填。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合约条款作用逐渐成为商业上的通用规则,而真正意义上的赊销,也正是基于对信用的有力管理上实行的一种交易方式。原本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赊销,是提高销售额、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然而,如果企业对客户缺少制约,允许随意欠账,那么赊销则等同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或许是因为你的疏忽,也或许是你根本就缺少这种意识,以至于让一些资信状况差的客户溜进了你的销售范围,在没有对其进行广泛调查的情况下,你便轻易地将产品供给了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为回款的回收埋下了祸根。当你去收款时,或因客户经营不善,已拿不出足够的回款;或因客户转让,债权债务理不清、道不明;或因客户一夜“蒸发”,回款却成了“肉包子打狗”,货倒是卖了,回款却成为了呆死账。“客户没了信誉,企业丢了回款”。那时的你,就真的只能“张飞看绿豆”——大眼瞪小眼了。

因此,企业在销售的最初,要顾全大局,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到整个销售活动中,在前面的行动中考虑到后面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在铺货、赊销的时候把客户的信用摸清楚,签订一些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的书面协议,以及正规的销售协议和相关的制约限制条款,在源头上将回款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少走一些冤枉路,更会多收些回款。

拖欠成瘾,客户故意作祟销售员鲁燕一直为某连锁超市供应大米,双方一向合作得很好。后来,对方突然停止支付大米款,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鲁燕总算是又从某连锁超市收回了一些回款,可仍旧还有约15万元的欠款未收回。

后来,她又去催收多次,虽说是办法想了一堆,但好像一点效果都没有,某连锁超市就是拖着不还。就这样,他们算是把账给赖上了。

两周前,鲁燕又打电话给某连锁超市,对方的回答挺干脆:“急什么急,又不是不给你们。现在钱紧张,过一阵子再说吧。”就这样,又等了两个多星期。后来,实在是等不下去了,这天,鲁燕直接找上了某连锁超市。来到某连锁超市,好不容易才找到采购部的周经理,鲁燕连忙赶上前去,问道:“周经理,您好啊。我想问一下,我们公司的那笔大米款今天是不是可以结了?”

周经理一看是她,爱答不理地说:“上次不是在电话中和你说了吗?等有了钱再通知你。”

“可是都已经4个多月了,公司催我也催得急啊。还请您帮帮忙啊!”鲁燕小心翼翼地说道。

周经理没好气地说:“你们有什么好急的,才十几万元的款而已,我们还能欠你们那点小钱?你也不想想哪次我经手的款不是几百万的!”

鲁燕恭敬地说:“你们是大买卖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您还是帮帮忙吧,我们不会忘了您的好处的。”

“不是帮不帮忙的问题,这样吧,我这还有事,你还是去找财务部李经理吧。”说罢,周经理便将鲁燕“送”出了门。

鲁燕一看这里行不通,也只好去找李经理了。来到财务部,她走了进去,看见李经理正坐在椅子上,便恭敬地说道:“李经理,您好啊,好久没来看您了。”

“是你啊。”李经理答道。

“李经理,您看我们那笔款也拖了好久了,这次您给我们结了吧?”鲁燕轻声地说道。

李经理好似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声音:“什么款?”

“就是4个月前的那笔大米款。”

“哦,那个啊,不在这个月的回款计划之内,等下次吧。”

“可是已经等了好久了,这可是我们公司的救命钱啊。”鲁燕急切地说道。

“救命?救了你谁管我们啊!”对方已略带不耐烦地说。

“咱们也合作这么久了,您就帮个忙,我不会忘了您的好处的。”鲁燕作出了暗示。

李经理似手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十分蛮横地说道:“回款的事,我看你还是叫你们经理过来一趟。”

“有什么事情吗?看我能不能解决。”

“你?你做得了主吗?叫你们经理过来,就算跟你说也没用!好了,你先回去吧。”

就这样,鲁燕又被他们给“噎”出某连锁超市。回去的路上,鲁燕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到底什么事啊?还非得经理过来?唉,这些“大爷”真是难伺候,那笔款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了。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当你上门催款时,客户可能会给你N个无力付款的理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果你不能练就一双慧眼,从中准确地找到客户欠款的真正原因,你就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而且会让本来一波三折的回款更加难上加难。所以,在制订有效的催款策略之前,准确地判断客户拖欠回款的原因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找到了症结所在,才能制订出有的放矢的催款策略。

一般来说,客户欠款不付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没钱。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其他产业,运营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如房产、百货、茶楼、门面房、搞运输,占用很大一部分;货铺给大卖场大终端、赊销给下游网络,沉淀很大一部分;仓库一大堆库存,残损机、售前机没有及时处理等等,也会占用很多资金。各方面运营稍微出现点问题,客户回款就备感吃力。

(2)有钱,但不想占用资金。在客户的心理,永远是想占厂家的便宜,拥有最多的资源,零库存销售!最好是能卖多少提多少!一大堆库存,发生仓储费用不说,还得承担厂家降价、市场滞销、产生破损等风险!明摆着的一个道理就是:“活”钱总比“死”货要好!

(3)以欠款、赖账为荣,“欠账是大爷”的心理作祟。记得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吗?它是这么说的:“要账的是孙子,欠账的才是大爷”。有的时候,客户们不回款就是要过过这种当“大爷”的瘾。当你去催款的时候,客户便如同一个“大爷”一般,对你吆五喝六的,而你为了拿到销售回款,不得不向他们赔笑脸、说好话。因为他们就是喜欢你去催款时那种低声下气的“孙子”模样。

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在作祟,客户总觉得拖欠销售人员的回款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们欠你一点儿、少给你一点儿,或是拖你的回款一段时间,他们的心中才感到舒服。

(4)竞争对手挤压。都是回款,竞争对手的品牌比你响,政策的力度比你大,做的传播推广比你多,产品品质口碑比你好,结算速度和费用又比你高,在各厂家鱼死网破的争斗中,凭什么让客户把钱给你?就是给,拿到手的也是别人吃剩的残羹冷炙!

(5)市场不振。库存堆得满满当当,分销十天半个月出不了几台货,找业务员要么找不到,要么见面就要钱;找厂家老总,不是左推右挡,就是满嘴放空炮。销售员再去谈回款,客户见到你都烦!

(6)挟回款以令厂家。市场就这么大,品牌又这么多,客户商业地位又很高,政策不先谈好,支持不到位,问题不及时解决掉,你跟他要回款,他可能连正眼都不会瞧你一下!“要回款也可以,你这个月拿什么支持我?”

(7)心存不劳而获的想法,将销售回款据为己有。这一条最为可怕,因为当这些客户所欠的销售回款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便会携款一走了之,让你再也寻不见踪影。而此种情况一旦发生,企业必将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8)心理“变态”。老觉得压别人一点,欠别人一点,拖别人一点,少给一点,心理就好过点。业务“追”得越紧,客户口袋就捂得越紧,这类客户太缺少安全感。也有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客户打算转行或退出,或者正值工商税务年检、查账什么的,都有可能导致客户一时出不了款。

客户们喜欢将其他公司的销售回款拖着不还,虽说这些销售回款并不属于他们。可是,这些无良的客户们根本就不管你和公司对这些回款的期盼。因为他们考虑的都是如何满足自身的需要、自己的利益,他们从来就没有为你和你的公司想过任何问题。所以,销售回款难收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对于那些欠债的客户来说,反正钱在自己手中,他们根本就不把债主放在眼里。而且,债欠的越多,他们就愈加不在乎,就如人们常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可是,债主们却惨了,为了要回自己的血汗钱,东奔西走,求爷爷告奶奶的,反而要向欠债的人低声下气地哀求。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奇怪的画面:欠债的摇身一变,倒成了“大爷”,而那些要债的债主却似讨饭的一般,沦落为“孙子”的角色。

相信每一个去催款的销售人员都体会过这种感觉吧!那些欠债的客户好似根本就不在乎你这个债主,反正是“你有张良策,他有过墙梯”。当你和他们来软的,客户就跟你穷应付;当你要是与他们耍横的,客户却比你的火气还大;当你要诉诸法律、告到法院去时,客户便联合起来,搞得你再也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客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可强着呢!他们从来就没有把你这个债主放在眼里过。

不仅如此,客户们不仅态度蛮横,压你一点、欠你一点、拖你一点、少给你一点,更是要在心理上压倒你,真正地过一把当“大爷”的瘾。他们最喜欢看到的就是你愁眉苦脸、无计可施的样子,因此,他们不仅不回款,还要想出各式各样的办法刁难你、戏耍你。

正是这些“目中无人”的无赖客户们,搞得你疲惫不堪,疲于奔命。或许,对你来说,货是轻松地卖出去了,可回款却迟迟也收不回来,为了收回一点点的货款,真的是累断了腰、跑断了腿,可就算这样都不一定能够顺利地把款收回来。

而对客户来说,只要钱入了荷包,他们又哪里会管你对回款是多么的渴求,又是多么的企盼,他们早就将给你回款忘到九霄云外了,反正钱就压着不给的。如果你在催款过程中方法不当,也许还会“追”得越紧,客户们的口袋也就“捂”得越紧。假如你用丰厚的利润去诱惑你的客户,用数据去说服他,用柔情去感动他,给他压力,灌他“迷魂药”,帮他打开销售通道,挤压他的资金空间,最后,客户不缴械投降才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