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别名是什么

如题所述

蜜蜂没有别名就叫蜜蜂。关于蜜蜂的简要情况如下: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蜜蜂有三种,一种在树上;一种被人们用器具收养的,是家蜂,小而微黄,蜜部味浓甘美;一种在山岩高峻处作房的,叫石蜜,这种蜂黑色如牛虻,它的蜜味酸色红。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蜜蜂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功效,性味为甘平,具有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以及牙痛,本品善于祛风,既能祛风止痛,又能祛风止痒,常与桂枝、乌头、蜈蚣等药物配伍同用;治疗痈疽、乳痈初起,以本品培黄研末内服,或煎汤外洗热敷;治疗瘾诊瘙痒,可与蝉蜕、白鲜皮等药物配伍同用;治疗牙痛,可单用或配伍细辛。
蜜蜂分工特点蜂王的社会分工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它的身体发展得很健壮,大腹便便,体重是工蜂的两倍,在产卵期间,蜂王每天都要让工蜂饲喂蜂王浆,以促进快速代谢保持旺盛的产卵能力。据专家统计,中华蜜蜂的蜂王1天可产700到800粒卵,不过最多的要比这高出1倍,那是意大利蜜蜂的蜂王,可达1500到2000粒,从重量上来看,每天所产均卵差不多是自身体重的两倍。
雄蜂社会分工是与蜂王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每到交配季节,性成熟的雄蜂便会自动地聚集在某地空中飞舞,目的是招引蜂王。一旦蜂王出现,所有的雄蜂便追逐而去,经过一番争夺,最终获得交配权的就仅有一只,谁的个头最大、体格最健壮,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与蜂王进行交配。交配结束后,雄蜂便因生殖器官被全部拉了下来而立刻死亡。从这一点上说,雄蜂要履行社会分工的责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工蜂社会分工最多,任务最重。可以说,除了蜂王与雄蜂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工蜂是雌性器官发育不全者,但它的许多结构特化得更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肠中的嗦囊特化为蜜囊,以便贮存花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0
古代就叫做“蜜蜂”。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其中,“蜂蜜”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该文描述了“其状如人,而二首”的原始蜂窝形状和“用一雄鸡禳而勿杀”的祭祷蜜蜂的习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1
古代就叫做“蜜蜂”。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其中,“蜂蜜”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该文描述了“其状如人,而二首”的原始蜂窝形状和“用一雄鸡禳而勿杀”的祭祷蜜蜂的习俗。古代就叫做“蜜蜂”。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在《诗经·周颂·小毖》有“莫予荓蜂”的诗句,这是“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蜜”字则首见于《礼记。内则》(前3世纪)。东周时期(前770~前256),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有关养蜂的文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约前3世纪)。其中,“蜂蜜”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该文描述了“其状如人,而二首”的原始蜂窝形状和“用一雄鸡禳而勿杀”的祭祷蜜蜂的习俗。
第3个回答  2021-07-18
蜜蜂的别名叫金翼使
第4个回答  2020-04-27
采蜜大道或者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