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替我将课文词语与历史背景对照一下!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怒吼吧!黄河》第四自然段有8个关键词:铿锵有力,充满激情,低回婉转,无比哀伤,行云流水,欢快流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时间为1939年3月,请根据这八个词的意义和在这个时间之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对照,紧急需求!一定一一对照!无聊回答,必定检举,回答对我有一定帮助,指个方向的,给个赞,回答满意的采纳!

39年抗日没有开始?楼上怎么想的,误人子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决心联共抗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宛平城滋事挑衅,国民革命军29军在卢沟桥与之对峙,史称卢沟桥事变,之后双方交战,全面抗战爆发!然而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尽管奋起抵抗,但是多年积弱,受制于人。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同年12月13日,国都南京沦陷。日本人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举起了罪恶的屠刀,进行了为期6周的屠杀,340000中国人民殒命。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追问

能将8个词与这些历史事件对照吗?还有,《黄河大合唱》就是在1939年写的,此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初期!注意比照8个词!

追答

这个就比较难了,我只能试着回答哈,仅供参考。
首先铿锵有力,充满激情是指中华民族抗日的背景基调,是强调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有这种精神为后盾,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终将胜利;

低回婉转,无比哀伤是昭示抗战之初国力贫弱,民族危亡。无数将士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殒命,英勇成殇;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是指在艰难的抗战过程中,我们依靠自身薄弱的力量,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胜利,让国民为之振奋,坚定了抗战信心;

气势雄伟,苍凉悲壮是预指抗日战争将是一次旷日持久,对国家和民族的考验,且需要人民付出更多的牺牲和努力。但是, 在悲壮的抗争中,中华民族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