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计的设计组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7

由于多媒体课件大多都显示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或大屏幕投影机上,所以课件的长宽比例基本上是与3:4比例一致。字幕大小也有要求,特别是设计演示型的课件,文字不可太小,笔划也不可太细,否则远处看不清楚。
一般构图是将画面主题置于中央,其实这并非唯一的选择。将画面平均分成三行三列,即将屏幕分成九块,可认为一般上水平线是人物眼睛的位置,下水平线是地平线的位置,上水平线与竖线的两个交点可作为透视的消失点。这种构图在课件制作中,会显得比较稳定,对文字标题的位置也有参考价值。
斜线与其它线条配合,能够产生立体的效果。线条的变化还可以产生其它的效果:竖直线条给人以明晰肯定、坚强有力的感觉;曲线条用于表现柔和、高雅;横线条给人以稳定的感觉。
从内容要素(标题、正文、标语等)来看,这些要素的位置或区域都应以考虑整个课件的风格与习惯相适应,而造型要素(标志、文字图标、插图、动画、视频影像、选择按钮等)应考虑突出主题、次要因素服从主要因素。按钮的设计多样化,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可卡通化,但始终要与主题相配套 。 一般的文字或图形图像对光线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需用表达清楚便可。而在某些场合,图像尤其是视频影像对此要求甚高,在越来越多地应用视频图像的今天,极有必要将该问题提出来研究。从造型的需要来看,可分别使用主光、副光、环境光、效果光、修饰光、光源效果光、情绪效果光。根据作品中不同对象,分别使用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和脚光。不同的环境分别使用直射光、散射光、高色温光或低色温光。
人物在远景和全景中是以全身动作来表现,光线处理上只要把人物全身动作表现清楚即可。中景以表现人物动作为主,可以看到部分环境。光线处理上,重点是表现人物上身动作、体态和空间关系,用色调、影调突出画面中的人物。近景特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局部,即人物面孔和肢体局部。环境已经失去了特征,只在画面中起到衬托主体的背景作用。所以光线处理主要是刻画人物肖像,在外貌的塑造上下功夫,将那些符合人物特征的给予突出强调,对某些缺陷则尽可能给予纠正、改造或掩盖。 作为多媒体,在颜色调整技术方面主要调整明度以获取相应的色彩明暗程度;调整色相以获取色彩的最大特征即色彩的不同相貌;调整饱和度以获取鲜艳或暗淡的色彩。
关于色彩,不论是作为多媒体的主体或是背景,是可以表达感情的。在表现某一个主题时,要考虑那一种色彩更能起到烘托、修饰、支持主题和引起共鸣。
1、红色:红色是最醒目的一种颜色,有很强的穿透力。红色是喜庆、爱情、斗争、积极的、最有力量的色彩。拿破仑1804年在巴黎圣母院称帝和皇后加冕仪式上,他本人和皇后约瑟芬都穿上了红色的衣服。又如恋人赠送红玫瑰。不同的红色带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带有黄味的红(朱红)给人一种肉体的温暖的爱的感觉,这不仅是一种性爱的色彩,也是一种母爱的色彩。带有蓝味的红(冷红)往往表现出一种精神领域的爱,一种崇拜感。
2、橙色:橙色是最辉煌、最具有活力、最生气勃勃的色彩。当橙色带有红色味道时,具有较高的热度和能量,是表现太阳光芒的色彩。橙色和红色一样具有积极性。它给人温暖、亲切、愉快、活泼的感觉,是办喜事不可缺少的色彩。同样橙色的另外一面是虚伪的色彩,因为橙色仅次于红色,容易产生嫉妒。
3、黄色:黄色是最光明的色彩,代表着鲜明、发射光亮的物质,黄色是最高贵的色彩。黄色具有一种鼓舞性,热情洋溢,精神焕发,令人感到愉快、亲切、活泼、发展、智慧、希望。黄色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好像迎面冲来,并向四面八方扩散。久视黄色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黄色醒目,但过于刺眼,具有警告性和危险感,例如道路交通标志的警告牌、裁判出示黄牌警告。黄色是神圣的、宗教和迷信的色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黄色是皇帝专用的色彩。黄色又是性爱的色彩,具有荒淫无耻的性格。变淡了的黄色表现的是猜疑、背叛、怀疑、不信任和缺乏理智,是表现叛徒的色彩。油画《最后的晚餐》中谁的身上有不饱和的黄色,谁就是叛徒。
4、绿色:绿色具有平静、安详、充实的性格,绿色代表着生命和成长,是植物王国的色彩。由于绿色处在可见光谱中段,视觉对绿色最容易接受。观看绿色令视觉感到最舒服,绿色既不代表快乐,也不代表悲伤,没有激情,时间长了会产生乏味感。绿色代表希望、和平、智慧和忠实。在现代,绿色还代表旅游。当绿色的纯度降低,含有一定的灰色时,绿色表现出一种悲哀衰退的感觉。当绿色含有一定黄色时,便具有青春的色彩。在橙色背景下的绿色能获得力量的增强,但容易转变成粗劣、卑俗的表现。绿色在艺术里常常代表中产阶级,不思进取,心胸狭隘。
5、蓝色:蓝色总是与红色对立。蓝色是消极的;蓝色给人冷的感觉;蓝色是收缩色。当蓝色饱和度较大,明度较亮时,蓝色变成最积极的色彩,在精神世界里,蓝色是最清高最廉洁的色彩。蓝色有无限的联想,蓝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彩,给人辽阔、宁静、广漠、深远的感觉。蓝色总带有阴影的感觉,倾向于黑暗势力,是死亡的色彩,具有捉摸不透的性质。
6、青色:青色是蓝色的一种,蓝色具有的性格青色大多具备。青色更倾向于光明,蓝色则倾向于黑暗。在精神世界里,青色比蓝色具有更大的积极性,更加高贵。青色代表着诚实、磊落、清高、廉洁。青色代表永恒,赞美古代英雄,一般用“名垂青史”,代表历史是永恒不变的。
7、紫色:紫色是一种神秘的色彩,常常被用来表现男女之间的神秘关系。紫色具有优美、高尚、壮丽、非一般的高贵感,紫色是火红的极端,俗语说“红得发紫”,就表现了紫色这种性质。紫色又是沉闷的、悲惨的、倒霉的色彩,紫色具有威胁感,是恐怖的色彩。紫色是孤独的色彩,具有奉献精神,能表现神圣的爱。
8、白色:白色是最明亮、最纯洁的色彩。白色不能容忍其它的颜色。任何一点点色彩在白色上都会被鲜明地暴露出来。白色是纯贞的、洁白的、公正、恐怖、死亡的和胆怯的。白色具有无限的静止感,医院里的色彩是白色的,给病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9、黑色:黑色代表庄重、严肃、有力、正派、不轻浮。黑色是静寂无声的色彩,犹如夜晚中的寂静。黑色是悲伤、绝望、恐怖、死亡的色彩,办丧事也离不开黑色。黑色也是罪恶的表现。黑社会、恶势力、坏人都是用黑色来表现,所以黑色是黑暗势力的表现,也是鬼魂幽灵的色彩。
10、灰色:灰色是处在黑色与白色之间的色彩。它与各种色彩都能和平共处,构成和谐的色调,因此它表现出一种平凡、温和的特征。在所有色彩中,灰色既没有辉煌耀眼的光芒,也没有阴冷的气势,是一种中立的、诚恳的、温柔的态度。当灰色向白色靠拢时,开始明亮,呈现出银的光辉,具有一定的高贵感,含蓄幽雅。当它向黑色靠拢时,它的本性消失,表现出一塌糊涂、模糊不清的愚昧和黑暗。 图像与视频影像的拍摄位置与拍摄方向是相当重要的。正面拍摄是指完全正面地对着被摄体进行的拍摄。它有利于表现被拍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将被拍摄对象横向的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画面显得庄严雄伟,肃穆凝重,适于表现庄重、威严的气氛。其缺点是透视感差、画面呆板,不利于立体和空间感的表达。
侧面拍摄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角的方向拍摄。正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能十分清晰地展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正侧面拍摄容易产生与画面边缘平行的横线条,所以不利于表现立体空间。斜侧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稍侧到接近正侧的各个方向上的拍摄。其构图形式比较生动、活泼。斜侧面拍摄的拍摄点多,画面构图也可以形成多种变化,能使被摄体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斜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有利于表现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体的背面方向进行拍摄。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所关注的事物,便于启发观众的联想和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
一般当设计制作者要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时,多采用低拍摄点的仰拍高度,相反则采用高拍摄点的俯拍角度;当要表现与视平线上一致的景物时,常常采用与视平线同高的平拍角度。
平拍,是指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平拍时画面中被摄体不易变形,画面平淡乏味。仰拍,是指在被摄物体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体向上拍摄。俯拍,是指在被摄对象水平线以上,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俯拍”和“仰拍”,一个重在写实,一个重在写意。
拍摄距离的控制也很能表达效果:远景是从被摄对象的远处拍摄所得的效果。远景一般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构思远景画面,要着眼大处,以介绍环境、表现气势为主。全景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全景有比较明确的内容中心,它能表达一定的气势、规模。中景是在较近距离进行拍摄所得的效果。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近景是在比拍中景更近的距离上进行拍摄,近景的主要内容是人物面部的丰富表情和物体外形的细致结构。特写用来从细微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特写是将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着重揭示内在的动感,通过细节了解本质。特写画面还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效果较为含蓄。 蒙太奇是视频影像镜头编辑的艺术,即画面组接的章法技巧,每个镜头都有自身的表现内容,可以说明一定的含义。两个镜头组合起来会产生一种效果,不同的镜头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蒙太奇就是通过研究各种不同的效果,找到最合适的镜头组接方法,使之符合观众的习惯,激发起观众的共鸣与联想。
视频镜头的组接技巧方面,应遵循镜头组接的原则,即符合生活规律的原则,符合思维规律的原则,符合相似性原则,符合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
而镜头长度的确定,应以不同景别确定镜头的长度,以“叙述标准”确定镜头长度,以节奏的快慢确定镜头长度。
画面的分段与间歇有多种技法。场面过渡技巧有二维的特技技法,如化、划、切换等。三维的特技技法,如水波纹等。较好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快速生成或无需生成而立即回放二维或三维的特技效果。“化”即 “淡入淡出”。“化”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缩短时间、事件进行的过程。“化”还用来连接回忆、想象等回叙段落,连接不同的时间、空间。 声音与背景音乐是多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用音乐或声音创设情景。只有使背景音乐与多媒体主题融为一体,作品才可能得到完美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多媒体的背景音乐是通过选择配套的,当然也可以自己作曲。如何选择或作出合适的背景音乐?首先要研究多媒体所表达的内容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特征。比如作品是为儿童而写的还是为大学生而写的?或作品表达喜庆还是哀伤?都应分别有不同的音乐表达。
乐器的选择有助于表达不同的主题。例如钢琴音域宽广、发音洪亮、音色优美、和声丰富并且强弱控制自如;小提琴具有完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达。
音乐如同绘画、雕刻、建筑一样,塑造出可以感觉的形象。它是用声音在时间中造型。音乐之所以比其它艺术更迅速、更强烈地影响人们的心情,是因为人们不是靠识读纸面符号去领会作曲家的意图,而主要是靠聆听演奏表现出来的乐曲去理解、去感受。
配音进入画面,可以加强真实感,使画面上的视觉形象更加接近生活现实:声音可以交待情节,可以借助声音表现动作,代表动作。例如画面中虽然没有火车,但根据画外音,可知火车正急驰而来。又如不宜用画面直接表现的刺激性场面,也可以借助声音来表现,声音能够起到一种结构的功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使画面连接流畅,通过渲染声音、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烘托环境气氛,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写实音包括效果、语言台词和音乐。效果可以使人身临其境,加强画面的表现力;语言台词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音乐则主要用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另外一些声音不是完全如实地再现生活中的声音,而是经过不同程度的艺术夸张,用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丰富画面的形象,或者对画面所含的思想内容进行艺术上的解释。这类超出写实音范围的主观处理过的声音就是“主观化音”。像表现人物内心思想、回忆、幻觉、梦境的旁白,多媒体中的解说词,单纯用来描写意境的背景音乐,都是典型的主观化音。
声画合一,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完全一致,画面上有什么声音源就发什么声音。如画面上是激烈的足球比赛,就有助威呐喊的声音效果。声画合一应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用声音增加画面的表现力,补充画面的不完整性。因此,声音就存在着是否辅助得当的问题。切忌声音盲目堆砌,当已经充分说明画面本身时,如果画蛇添足地增加声音的成分,或者喧宾夺主,过分突出声音的效果,都不仅不能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反而因相互制约,冲淡了感染力。 与多种媒体不同,多媒体存在交互的特点。而使用者一旦在人机对话导致屏幕将出现文字(包括分数)、动画、颜色、声音与音乐时,所获得的报答即期望值将会直接影响使用者本人的兴奋度、求知欲、征服欲与学习的持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对该课程的持续兴趣。恰当地设计相应的期望值,将有效地调动学习者本人的积极性,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