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音乐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而西方是Do-Re-Mi-Fa-So-La-Ti七个音?

如题所述

有这两个音的,只是没那么常用而已。
中国跟古希腊都是最早研究十二律(八度一循环,分为十二个半音)的文明,中国的“三分损益法”与现在的五度相生律是一回事。
最早记载律制的文献是《管子》,从绝对音高(音名)对十二律的每个音都有命名,分别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以相对音高命名(唱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来自于三分损益法的前五音。因为符合互相五度的关系,并且没有出现小二度、增四度等不和谐音程,因而音效悦耳平和,在中国传统音乐里广泛使用。比基本音高半音被称为“清”、低半音为“变”、低全音为“闰”。
这些古称充分说明了中国音乐体系里面有十二律里面的所有音,包括4和7。
实际应用上这些音的年份更晚一些,根据文献的记载,常用的、涉及到偏音的中国七声音阶主要是三种:
清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1234567,即大调音阶)。
雅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23#4567,即lydian音阶)。
燕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清羽(123456b7,即mixolydian音阶)。
因此,4、7 两音不仅在中国理论里面有命名,并且也在实践中应用过。“没有4、7两个音”是一种对传统音乐了解不深所产生的观点。
另外“如果说中国音乐讲究中庸之道,那是否说明半音易于表达冲动的感情呢”也是个伪命题,半音因为离泛音列比较远,对人耳来说听感不太和谐。中国音乐重视平正、和谐有一定的政治含义,将其单纯地对应感情并不合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9
就没有重印了,可以找到的是《缪天瑞音乐文存》,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

就像“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农历为什么有闰月?”离不开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一样,这个问题必然会引入“律学”及“物理学”的一些知识,不太可能三言两语说清楚,在这里我尝试简单回答吧:

音级的人为划分,是音乐情感表达的需要,同时也是乐器发展必要条件。但至于是分为“五个音”还是“七个音”,则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都有它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五音”不仅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选择,也是很多世界上很多民族音乐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记住和谐音程在物理学上的含义:相邻“八度”的两个音,其频率是1:2,相邻“五度”的两个音,其频率是2:3。

我们先引入最朴素的“五度相生率”:根据“五度”和“八度”这两个音程关系,在音乐的实践中,人们自然而然的发明的“五度相生率”,这时已经引入了12个音,但在实践中发现13轮后并不能回到原来的音。这个问题困惑了律学家们很久,后来才出现了“12平均率”。(不再这里展开律学了)
简单用数学描述是:(3/2)^12 约等于 (2:1)^7
这里除了前面说的五度(3/2)和八度(2:1)外,出现了12和7,这是一种隐含的规律或关系。

好了,回到原来的问题,一个“八度”间到底需要一个音,我们还是按“五度相生率”的顺序一个音一个音的往上增加吧:假设第一个音为C吧,那么在两个C之间很自然的应该加一个G,因为它和低音C是五度关系,注意不是中间的#F,#F和上下两个C在听觉上没有和谐关系;第三音加在哪里呢?低音C和G之间的距离好像更空一些,加个什么音了?很自然一定是D,因为D与G为五度关系;依次类推然后是A和E。

好了现在有了“五个音”!这时我们(用耳朵也可以借助律学上的数学计算来)观察五个音之间的距离,五个音有松有紧,正好合适,再多一个音,则六个音之间的远近关系会跟不均匀,如果少一个音,则四个音之间关系与不如五个音之间的关系均匀。所以“五个音”是一个自然地选择,也是非常朴素地选择。有了这五个音后,如何构成音乐,就可以有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等调式了。

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六个音不如五个音,那在加一个音呢?按照上述原则,在五声音阶后加上B和F后,就构成了自然的大调音阶,也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Do-Re-Mi-Fa-So-La-Ti。(能不能再增加音,会是什么效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试验)

而且古代也远非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变调音不计其数,只是这五个是大音,这也是中国古代说人唱歌不好听为“五音不全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8-07-08
京津冀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