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观的主要景点

如题所述

三清观 ,位于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城子坦镇政府对面,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世纪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1998年该观被列为普兰店市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程度为大连地区之首。 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
建筑格局
三清观 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形成三路建筑格局。中路是道观的主体建筑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第一路左侧是文昌殿,供有文昌帝君、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等、、、右侧是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李时珍,华佗,以及龙王、、、正门是观音殿。三清殿左侧是财神殿,武财神关羽、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及招财纳宝天尊、最后面左侧是玉皇殿殿供奉玉皇大帝,及雷部诸神,右侧是娘娘殿供奉王母娘娘、送子娘娘,泰山娘娘、海神娘娘、三霄娘娘桃花娘娘及六合娘娘。该观共有神像120多尊,包括有佛、儒、道三教诸神位,保持原有风格,古香古色,塑工精细,造型奇特,活灵活现及壁画雕刻等十分精湛。三清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祈福朝拜圣地。
神秘殿堂
三清观 还有一道神圣的风景,最后一层大殿,娘娘殿与玉皇殿只有一墙之隔,娘娘殿地面四季湿润,而玉皇殿却地面干爽,中层殿,财神殿地面湿润,第一层大殿,文昌殿地面湿润,根据当地一些老者回忆,说当年破四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三清观这几个大殿的神像被扔进不远处的河里,结果第二天早上所有的神像都自己回来了,从此以后无论天气多么干旱,这几个大殿的地面都常年湿润,抱着神秘的心理,我找到三清观的监院,郭高燚道长,向他询问这一神秘状况,郭高燚道长说:中国古人认为女人属水,娘娘殿都是女神,所以常年湿润,按道教的阴阳风水理论来说,以水为财,所以财神殿常年湿润,水又为智慧的象征,而文昌帝君是管人学习,考试,求职,功名俸禄的神仙,所以文昌殿一样常年湿润。
归服堡古碑文
城子坦三清观占地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庙宇为20间 观内还有千年古石匾,题有“归复堡”(城子坦原名)字样,归服堡名称源于唐朝。唐朝之前,大连地区为高丽占领。唐朝时期,曾发兵征战到这里,从而使高丽得以归附,因而取名归服堡。有人考证,这才是归服堡名称的真实由来。唐朝征战高丽,曾发动三次战争。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第二次战争660年-662年,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根据战争结局分析,归服堡名称如果源于唐朝,应在第三次战争时期,即666年-668年间得名。千年古石匾是唐代该地区归服中国的历史见证。
神奇古树
庙内有一株与三清观同时代的,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古椿树,该树已枯萎多年。但1994年该庙重修,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以来,可谓枯木逢春,树叶又奇迹般的茂盛起来,令人称奇。该庙香火始终较旺盛。在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期间,可谓商贾云集,香客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流源
广东省信宜市三清观,位于大仁山,信奉正一教派,受传者要学会各种斋醮、念经、书写咒符和喃鬼(驱鬼)收妖等基本功,是目前粤西的最大道教观院。
[2]大仁山又名云岫山,位于广东省信宜市东镇镇与池洞镇接壤处,海拔720米,山势险峻雄伟,山上林木阴森,芳草碧绿,山顶云遮雾罩,有泉水百道,从烟霭中飞泻而出,下流成涧,泉水清冽,四季不竭,半山腰上建有仲大仁庙、三清观、八仙馆、关帝庙、云涧庵,幽静绝寰。故称“高源云涧”。幽静绝寰。
历史
清顺治年间,信宜知县徐鸣佩赞美信宜道教圣地大仁山诗句:“涧水遥从
天上来,溪云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静蟠龙吼,百道泉流过雁回。旱魃无愁逢
泽国,丰年有象到春台。恹恹每抱忧民病,憩此轩渠笑口开”。
相传古时有个叫仲大仁官员在信宜任职,他爱民如子,治世有方,庶民安居乐业,百姓敬恭仲大人威名。后来当地瑶民土匪暴乱,仲大仁领兵难以抵抗,退上云岫山坚守,最后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牺牲。后来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并把云岫山改称大仁山。始后,围绕大仁庙建有三清观、八仙馆、关帝庙等道教建筑,是粤西道教的一个建筑群。
景观
大仁山在信宜八景中独占两景,山中有云洞庵,古时被列为“信宜八景”之“高源云涧”。长期以来,它吸引着骚人墨客盘桓,吟咏其间。
大仁山的马鞍岭,海拔700多米,据1993年版的《信宜县志》记载,该山曾为信宜旧八景之一“马岭超骧”之地,其“峭拔雄奇,形如奔马,前后尖耸,中平如鞍”而得名。清朝李东绍诗云“仙人驻世久,驾驷白云端。天马行空去,下留一马鞍。鞍具奔腾势,似复闻啴啴。胜迹不肯泯,遗与后人看。”
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引进商家投资开发,建有三星级标准宾馆一座,修复三清观、八仙观、门楼,加建情人廊、观星台、风雨亭、金鸡亭、观景亭、素食馆、小茶楼等一批旅游饮食住宿配套设施。
大仁山三清观,是粤西第一供奉三清和六十甲子神像的圣殿,幽景绝寰,有正一教道士进驻,是道家的修炼圣地。
现大仁山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上山的路铺上水泥硬底,盘山而上,蜿蜒曲折,半山腰有块坪地,从坪地登大仁山山顶,有两条路,一条沿山脊梁而上小路。路旁是又陡又险的山涧,那里有岩、有石、有树、有草、有藤,并有清泉飞泻而出,下流成涧。
另一条在右侧山窝,又陡又险,如攀云梯。登上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胸怀为之广阔,眼界豁然开朗,令人心旷神怡,山势由高到低,西面马鞍山,山高210米,以其挺拔雄奇,形如奔马,前后尖耸,中平如鞍而得名。该山峻险雄伟,怪石奇布,有栩栩如生的马头山、马鞍山,景色秀丽。故称“马岭超骧”。[2] 又称三清殿,位于南山天妃宫旁,朝南。明宣德六年(1431)春,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在长乐驻泊时,率领官校旗军出资建造为祝圣之所。据郑和碑载:“殿妆圣象,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画栋连云,如翚如翼,且有青松翠竹,掩映左右,神安人悦,诚胜境也”。殿颓毁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后,知县夏允彝同乡绅马思裕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圮。
湖北荆门三清观 元至元十七年间(1280年),道人程道隆赴荆复修掇刀三清观。掇刀飞机场西往北从前有一条沟,北起阴山、马鞍山,因中途有雷泉等多处泉眼,沟内四季流水不断,水清澈见底,人畜可直接饮用,故人们称之为清水沟。清水沟到掇刀西则是一片低洼地,也叫清水河,河下有一座桥叫清水桥。桥的西南方有一座庙叫三清观,因庙旁有两棵高大的楸树,人们习惯叫它“楸树庙”。楸树庙与清水河东的掇刀石“关帝庙”相互映衬生辉。相传,很早以前,人们主要居住在清水沟以西,由于森林茂密,豺狼出没,故不断地向今日之掇刀转居,发展为凤凰铺,三国后更名为掇刀石。故有人说“楸树庙”比“关帝庙”建筑时间要早。楸树庙毁于日本人的战乱。
1998年,功德禅师率领弟子公孙清高等来到原楸树庙,由弟子公孙清高捐奉资金114万元,经掇刀开发区批准立项,同意在原楸树庙南200米左右修建老子、孔子、如来古文化纪念馆。1998年7月开始施工建造,12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
(一)、总堂:古色古香,雄伟壮观。总堂供奉儒、释、道三教祖师。
总堂大门上是涂德海先生撰联,张大钧先生书写的对联:“祈愿天地人永葆和谐广谋福祗 ;喜看儒释道同扶百姓共济众生”。总堂门外两边廊柱上的对联分别是:“两爻三易拓展中华文化源头 ;三教壹心润育炎黄优秀子孙”,“圣德遍万方上下尊卑同景仰 ;神光周六合士农工贾尽输诚”。总堂二楼廊檐上有三幅匾牌,左边是: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题写的“三教同源”。中间是:张继禹(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题写的“万法归宗”。右边是:公孙清高(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题写的“万派朝宗”。总堂二楼一副由刘正兵先生合家敬奉的对联释宗明义:“弘扬优秀文化 ;开创大同未来”。
(二)、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上清(左)、玉清(中)、太清(右)。三清殿门上是戊子年仲夏黄永锋、欧阳雪琴敬奉,何志承书写的对联:“孔圣王儒神龙再现 ;三清门第黄庭流芳”。三清殿内除供奉三清神像外,还有观音堂(左),八仙堂(右)。
(三)、功德禅师之塔:在总堂与三清殿相交路道后面矗立着一座众弟子为怀念功德禅师的功德而立的六棱形塔。塔前修有一个小型石雕香炉专供众弟子和信徒们朝拜焚香。香炉上用一副对联记载了功德禅师的一生功绩和来历;“一生唯系总堂事 ;几人识吾济颠僧”,横额是:“天道无我”。
(四)、感恩堂:在三清殿的后面与功德禅师之塔并齐的是三间房的感恩堂。中间房门上有一副对联:(沐恩信土 ;陈骏平敬奉)“谢禅师率弟子总堂重立 ;感信众培福田面貌更新”。
(五)、念佛堂 (佛弟子们诵经念佛场所) :念佛堂门上一副对联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横额是:“佛光普照”。2000年,经掇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旅游局、市民族宗教局批准,以“三清观”的名字,作为临时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2008年元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核批准为甲类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三清观民主管理委员会计划2008年重启修建工程,对总堂、三清殿进行彩绘维修。2009年修建福禄堂、厕所、土地庙、石牌坊和场地等工程,计划在2012年按总体规划修建完工。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义棠镇汪沟村附近,其地理位置与虹霁寺相望。
为唐朝末年所建,因唐朝衰落未建成。现存遗址。
三清观(7张) 参考资料 1.三清观.360百科[引用日期2014-04-9]. 2.大仁山.百科名片[引用日期2013-02-26]. 百度地图
第一路
左侧是文昌殿,供有文昌帝君、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