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如题所述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所以非常的具有真实性,也让中国人们了解到了这些航空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他们工作的危险性,平时也可以对他们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宽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8

电影《中国机长》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影片经过人物英雄化和英雄人性化的处理,完成了事件戏剧冲突的建构,使作品具有了故事性。

我以为这部电影的好,正是好在其在英雄人物的塑造过程中,探索了符合集体主义视角的英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英雄人性立体而丰富,并形成了从个人到集体、从家庭到家园的电影多层次戏剧结构,是中国故事电影化的有益尝试。我将从以下3个方面具体回答。

01 电影人物的英雄化塑造

一直以来,利用视听媒介来塑造英雄人物、宣扬英雄事迹是世界各民族电影的使命之一。这些英雄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也印证了大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与无奈,是对理想社会的超现实主义想象。

《中国机长》本身就是一个有超级英雄的故事。但如果仅将这一原型以纪实性画面呈现给观众,显然不符合电影作为艺术的本质。从新闻报道中可以得知:故事主人公(原型人物为刘传健)刘长健不是一个浪漫温情之人,他甚至被描述为刻板硬汉,而围绕主人公周边的各人物也并非都具备天然可故事化的英雄事迹。

如此,在计划将这一真实事件搬上银幕前,编导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故事中的人物成为英雄,成为符合时代、能进入大众心里的英雄。基于这一思考,《中国机长》必须区别于“好莱坞”式英雄的“神性化”,进而着力于构建“人性化”英雄和英雄群体。人性化的英雄立体而近人情,其周边的协作者即故事中的副机长徐奕辰、第二机长梁栋及乘务长等都有故事。

与西方偏重“个人英雄主义”不同,《中国机长》更偏重将英雄事迹与集体主义相结合,这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相一致,使作品在人物英雄化层面有了和受众产生心理共鸣的基础。

02 对英雄的人性化塑造

好电影离不开好故事,好故事通常又需要有英雄,宏大叙事的电影题材有神话英雄、传奇英雄,而《中国机长》则更注重追寻身边的英雄、现实的英雄。正如影片主演张涵予在谈及《中国机长》时所言:“唯有真实最动人。”为实现这种真实动人,影片给观众呈现了一系列看似平凡而又坚毅的英雄人物。

首先,赋予英雄以个性。在影片中,机长刘长健主要是一位典型的军人硬汉形象。影片所述2018年5月14日03:00,他在家中打开手机计时器,进入浴室洗澡,期间闭眼模拟空中飞机的情景,就已体现机长刻板自律的个性,直到他打理完毕,时间刚好20分钟。

随后他进入房间与女儿道别,并承诺下班后回来给女儿过生日,最后下楼给狗狗滴眼药水,至此,他的另一面性格得以彰显,即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柔情一面。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也就与其个性形成呼应,众人面前刘长健俨然是一位铁骨柔情且不苟言笑的机长。

由于叙事规模所限,对于英雄机组中的其他人物,影片均以其语言、行为来浓缩呈现。例如:副机长的年轻而又有点浮夸、爱表现爱说话;第二机长的完美型男气质,身处热恋而又博爱泛滥;安全员吴言则始终严肃正气;乘务长毕男性格沉稳,带领乘务组训练有素,俨然一个“大姐大”的形象;在言语说笑的快切镜头中,影片也力图让每位年轻女乘务员“美而不同”。

其次,赋予英雄以爱情。在电影史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故事感人的催化剂,本片导演也深谙这一良方。影片中的9名机组人员,除了几位正在寻找爱情的空姐,重点描绘了驾驶舱三位男性的爱情。由此可见,导演对于赋予英雄以爱情是有选择的。机长的爱情是成熟一代,是以家庭责任为基础的表现,这也符合他成为英雄的形象预设。第二机长梁栋的爱情是以即将步入婚姻为基础的,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家庭与责任。为营造戏剧效果娱乐大众,影片中他的行为与内心经常会溢出边界:在机组吃饭讨论,机舱与公务舱美女乘客攀谈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侧面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心态。

再次,赋予英雄以家庭。在影片中,家庭观念是成就英雄的定海神针,赋予英雄以家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赋予作品以主题内涵。在主角叙事过程中,刘长健的家庭观念带给他战胜极端困难的信念。承诺回家给女儿过生日,把11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安全地带回家始终是他的责任。正如影片中危难时刻,乘客骚动时,乘务长毕男的那番言语:“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

这一煽情的细节让人落泪,让大家得以平静,重燃信心。虽然,影片中对许多人物的家庭有所隐去,如乘务长毕男可能家庭陷入危机,空乘周雅文为了家庭要放弃继续从事这一职业等,但这并不影响影片赋予英雄以家庭的叙事主题,反而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体现了影片的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精神。

此外,影片还将个性、爱情、家庭延伸到整个“人物链”即机舱中的所有人。机舱就像一个小社会,各色人物得以聚集:农民工、网红、退伍老兵、藏族同胞、女白领、学生甚至暴发户等都有呈现。也正因为如此,镜头中小家变成大家,家庭上升为家园,故事形成了多层次的戏剧性叙事视角

以英雄的故事人性化形成内聚焦视角,以外聚焦视角加入平民的故事,进而实现了导演以全聚焦的视角将完整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03 英雄故事的戏剧化塑造

传统的中国电影深谙“影戏”观,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戏剧模式,而在本片中,导演却刻意淡化了“好人与坏人”,在有意识地寻求一种更加符合需要的戏剧化叙事形式。

一是以英雄成长的故事明线叙事,形成内部戏剧冲突。影片中,刘长健作为核心英雄成为共同的故事叙述者,既是讲述者又是关键人物。这与内聚焦“同视界式”或“人物视点式”的概念不谋而合,其部分情节模仿第一人称以带领受众融入影片故事之中。叙事者仿佛寄居在了某个人物内心之中,他借助这个人物的力量和意识,特别是感官感受,通过视、听、想、感阐述和深入。

英雄人物刘长健在面对飞机高空突发危机后如何拯救全体成员的心路历程,在影片中,这条明线是通过情景的间离,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实现的。驾驶舱失压后,人的生理几分钟内就会达到极限,刘长健脑中无数次鼓励自己,他多次出现幻觉,甚至有些“自言自语”。这样的叙事在影片中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内部戏剧冲突:

一层自我拯救的心理冲突,另一层是他与机组其他成员的认知冲突。前者是刘长健经过心理暗示最终英勇自救和救人,而后者表现为:不够成熟的副机长、第二机长、生活陷入困境的乘务长以及乘务员都获得了一次成长洗礼,对机长、对生命与职责有了重新认识。

二是以平民的故事暗线叙事,形成外部戏剧冲突。这里的平民主要是指区别于机组英雄,包括机舱乘客与机组英雄的亲人或恋人。在整个事件中,他们的故事形成了一条故事暗线,是外部戏剧冲突的来源。由于内聚焦叙事者刘长健作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出现时,他难以了解剧中人物的所有情况,所以就需要创造第二视角即外聚焦来从外部呈现人物和场景。

具体到影片中:藏族母子返家,于西藏边疆雪崩唯一幸存退伍老兵去悼念战友,农民工夫妇为赚钱去往工地,暴发户、白领、情绪易激动的闹事男青年等,他们都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在重大灾难面前,他们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沉默祈祷,但更多的是反思过往、珍惜眼前的真情。当小男生对旁边女生说:我喜欢你;当农民工终于和妻子坦白真相;当大家最后关头变得异常平静时,所有的戏剧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就是奇迹的发生:普通人变得勇敢,一些人得到成长敢于表达内心。然而,导演并没有就此止步,同样的戏剧化创造被应用到机组英雄的亲人或恋人身上,如机长夫人面对爱人飞机失联,第二机长的恋人在得知飞机出事时的情景,都有潜藏的故事性,是影片外部即英雄与平凡人情感冲突的戏剧化表现。

三是以导演全视角的场景转换,形成叙事节奏的戏剧冲突。为了继续推动情节合理发展,叙事还需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上帝之眼睛”,以突破剧中某一人物活动范围的限制,超越时间和空间。而这正是全聚焦模式即零聚焦叙事手法,它作为一种传统的全知叙述方式,是不固定视角的”。

影片开始,从重庆机场运营大楼到机组日常检查再到机舱内场景;飞机爬升到安全高度后,重庆塔台与四川航管、塔台开始入戏;飞机事故发生后,又加入了地面消防医疗联动救援、军方航管、西藏机场,尤其是安排地面航空爱好者即航迷之“家”的场景,这无疑是一条刻意商业化的故事线。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场景由少到多,转换由慢渐快再到急,形成了完整的全聚焦视角叙事,使影片最大限度避免了“集体主义”视角下容易造成的叙事失焦,也使影片在情节节奏上具有了戏剧性冲突。

综上,《中国机长》为实现“原型”事件的故事化进行了适当的戏剧化处理,正如其开篇字幕:本故事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真实事件改编,姓名、角色及事件经戏剧化处理。这种处理主要体现在电影的文学性层面,为寻求一种不同于西方话语模式的中国叙述,影片经过“人物英雄化—英雄人性化—英雄故事戏剧化”处理,完成了事件的电影化叙事。

作品通过赋予英雄以个性、爱情与家庭表达了电影“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基本主题。然而,这显然不是最终目标,导演并非只想讲述主角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想通过英雄的内聚焦视角来塑造英雄群体,通过外聚焦视角歌颂平凡民众的勇敢,讲述东方集体英雄主义的故事。

导演将中国电影“影戏”传统融合于当代商业类型电影的架构之中,通过多层次的聚焦视角将影片赋予的“家庭”观念上升为“家园”理想,实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具有讲好中国影像故事的叙事自觉。

第2个回答  2022-03-28

我认为,这是一部细节量极大的一部值得二刷的电影。我们就来讲讲这部电影中的细节。

首先,是明线之一,刘机长的女儿过生日,刘机长打算飞完航班陪女儿过生日。之后在飞机穿越急流的时候,他的脑海浮现了女儿带着头饰,拿着生日棒,高兴地着走过空空的飞机走道;以及女儿过生日,爸爸与她亲吻的场景。这里可以表现出在整个飞机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是亲情激发了他的信念,让他极力突破急流的心境。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了,坐在前排的小伙子,从一开始处处刁难空乘,到后来成为了空乘和机长的粉丝。从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机长和空乘的伟大。还有一个小伙一开始发现自己搭讪的美女不会说话,就打了自己一巴掌,到后来小伙子毫不犹豫拉走美女当自己的女朋友;还有另一个小伙了解到身边的老爷爷是西藏雪崩幸存下来的战士,下飞机后即使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小伙还是准备去陪老爷爷看战友。这可以看出这场空难拉进了乘客间的距离。

我们再讲一个细节,当飞机刚出事,二机长想要回到驾驶舱的时候,是沿途座位上的每一个人用手帮助二机长克服重力,最后进入驾驶舱的。

最后我来谈谈自己影片的理解。其实原型事件里,最大的功劳还是机长。但在这部电影里,飞机上每一个人,包括机组、乘客,都拥有着闪光点。在恶劣条件下,三个机长的职业和团结精神;在突发事故后,空乘们的敬业和从容;在每一个生死关卡下,乘客的对机组成员的信任,以及对抗灾难的勇气,还有空管部和空军部在飞机出事到结束这段时间尽心尽力的帮助,都值得我们回味。这不禁让我想起事故发生的十年前,同样也是五月的那场天灾——汶川大地震。在看这部电影时,我重新感觉了那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中华精神,而不只是《战狼2》里煽情的爱国情怀。

第3个回答  2020-12-12
演员演技好。整体来说电影并不算很好,但是请来了实力派的演员,演技在线,演技吸引人。
第4个回答  2020-12-12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飞机在高空中出现险情,而一名的机长不顾个人安危,靠着自己丰富经验排除了险情。这部电影描写的人物很丰满。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