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雪,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冰雹

如题所述

形成雪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水滴和小水晶共同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水汽、凝结核。小冰晶碰撞凝结成大冰晶,在温度不变或者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混合云中的冰晶不断增大,直到冰晶自身重量,可以克服空气阻力和浮力时,便会下落到地面,这就是所谓的雪。

冰雹的产生,首先是一些较大的过冷却水滴,在上升气流的携带下,升至云的上部,因气温在零下20~30℃以下,水滴便冻结成雪珠,在冻结过程中,因释放潜热,雹面变得湿润,雹体大到上升气流不能支撑的时候,便降落下来,成为冰雹。

积雨云升至对流层顶以后,上升运动就停止了。云层中的冰晶相互碰撞合并,有些水蒸气直接凝华附着在冰晶表面,小冰晶就会长大、变重。当其大到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们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们就会下落,形成各种形态的降水雨、雪、冰雹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3

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会逐渐冷却,慢慢便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互相摩擦碰撞,不断合并成较大的水滴或冰晶。当它们大到一定程度,空气再也托不住了,水滴或冰晶便会从云中掉下来。

如果低层大气的温度较高,冰晶就会融化成水滴,就形成了雨;如果低层大气温度较低,高空的小冰晶就会聚集,就会以雪花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是冰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2
地面的水(海水、河水、湖水、江水等等)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汽升腾至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较地面要低很多,有时甚至于低到零度以下。在低温的环境中,水蒸汽凝聚成小水滴。天空中的云就是由这些小水滴聚集而形成的。云层中的这些小水滴受空气运动的带动作用而互相碰撞,使自己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大。逐渐不断变大的水滴又由于低温的作用而结冰形成小冰珠(实际就是雪),小冰珠又互相碰撞或其外表不断凝聚空中的水蒸汽,使自己的体积不断增大,过大的冰珠由于过重,使上升气流也无法支持而向地面坠落,在坠落中冰珠由于空气磨擦而升温及地面夏季的高温作用渐渐融化成水滴--雨滴;如果冰珠过大(实际可称为“冰球”)在落到地面之前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落到地面的稍小一点的可以来得及融化就成了雨,稍大一点的来不及融化就只能仍是冰雹。在空中漂浮的看似柔如棉花的云朵里的气流始终是处于剧烈运动之中,这样剧烈运动促使云层不断地上下运动,形成犹如白蘑菇的浓厚云层(夏日多常见的一种云层)。由于这种云层所处位置很高的极低温的环境中,因此形成的冰球也就越大,落到地面还来不及融化成雨水。所以夏季多降冰雹。冬季由于地面温度较低落下的冰雪也无法在中途融化成雨,所以冬天只会下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5
可惜快点快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