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则美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美则美矣

【释义】

美 :《广韵》《集韵》《韵会》无鄙切,音眯。《说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注》羊大则美,故从大。《五经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诗·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恶者言刺。又《广韵》好色。《诗·邶风》匪女之为美。《传》非为其徒说美色而已。又《正韵》嘉也,好也。又《韵补》叶明秘切。《刘向·九叹》扬精华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夷音异。 《玉篇》或作媺。在这里可理解为美丽、美好等。

矣 :〔古文〕《唐韵》《集韵》于己切《韵会》羽已切《正韵》养里切,音。《说文》语已辞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试言矣,则出气直而疾会意。《柳宗元曰》决辞也。又叶于姬切,音依。《诗·小雅》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莱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与已别。在这里是一个语气助词。

【出处】

“美则美矣”一词最早出于哪部著作,现在没有定论,多部论著中有所提及,按我理解的时间排列如下:

可考最早的使用为《论语》 批《韶》:尽美矣,又尽善焉;批《武》,尽美矣,未尽善焉。 后来引申为: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意思是说,这个东西确实美得很,但是还没有到极致,仍然有缺憾。 它的反义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尽善尽美”。

庄子在其《庄子·外篇·天道》中以舜的口吻提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意思是,已经很好了,但还不够伟大。庄子托舜之口来说这句话,但这句话可考的出处仍是晚于《论语》。

著名佛教故事中,慧能听到弘忍大弟子神秀所作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然后出了最知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美则美矣”引用最广的一个出处,但时间上就比较晚了。

【通解】

这是一个具有明显转折意义的词,“美是很美了,但是……”。

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很完美的意思,说法比较委婉。

还有一个更高的含义,那就是说话的人比被评论者的水平要高,此言点出被评论者把一件事已经做到表面上的最好,但其实在另一个层次上还可以有更高的追求。

【现代用法】

现在常常会说一件工艺品或一部电影甚至一位演员“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意思是说在工艺上、在技术上已经很好了,但没有思想,没有走心。

    《论语》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乐曲。

    ②美:指乐曲形式美好。

    ③善:指乐曲的思想内容完善。

    ④《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乐曲。

    《庄子·外篇·天道》节选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佛教故事

摘自《中华爱经》(chinese kamasutra)马健

有一个中国的佛教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件历史事实。

公元527年,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辗转来到中国,定居在河南省嵩山的“少林寺”,就是大名鼎鼎的“少林寺”。达摩创始一种佛教的新派别,叫“禅宗”,他后来被尊奉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禅宗”这个派别,传到第五代,当家祖师名叫弘忍。有一天,弘忍感到自己年岁大了,需要选定一个接班人,他就命弟子们作偈子(一种佛学警句),对他们进行考察。上座弟子(大弟子)叫神秀,他的偈子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体像菩提树那样高洁,心灵像镜子那样明亮;时时刻刻拂灰擦拭,不让它们粘上尘埃。“尘埃”指的是私心杂念。)

在舂米房干活的一个普通弟子叫慧能,他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意思是说“他说得很美,但是没有把世界彻底“看空”)。慧能也出一个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偈子的中心意思是:心灵应该真正虚无,“尘埃”就无处落脚。)

慧能的话,才算彻底看透,彻底看破。“看透”仅仅是明白,而“看破”才是觉悟,是彻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