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华的人物经历

如题所述

1998年加入科沃斯,先后负责财务、采购、人事等关键岗位工作,帮助科沃斯建立一整套财务、采购、人事体系,在科沃斯从代工到自创品牌,从小家电制造转型为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导品牌的过程中,2008年,科沃斯实行双副总经理制,庄建华就是其中一位。2011年,她成为总经理,此时,距离她加入科沃斯已经过去了13年。 庄建华是和钱东奇一起创业的元老。见证过所有的艰难困苦。她还是苏州一家外贸公司的财务人员。1998年,钱东奇给她打了一个电话,问是否愿意一起创业。因为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加上认为在创业企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里人也很支持,庄建华一口就答应了。不过,她是以普通财务人员而非财务主管的身份加入公司。“钱董没有把我定义为财务主管,自己也没有这样定位自己。很单纯地就过来了,参与公司筹备。招聘员工,组织生产,什么事情都做过,从来没想过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她回忆道。
之前的事业根基在广东,钱东奇从那里带来了一批人。庄建华帮助他们安顿下来,慢慢适应苏州的生活。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太大,其中很多人,最终也没有留下来。外聘的财务主管,前后两任也没有干太长时间就离开了。初创公司人员流动率比较高,这并不奇怪。除了庄建华,财务部第一年只有3名员工。两个月筹备期过去了,钱东奇就和她商量,让她挑起财务部门的担子。她有些犹豫,毕竟以前没有主管个一个部门,但是他说:“我们对你有信心。”她就接过了担子。 公司业务走上正轨之后,庄建华不但负责财务部,还兼任仓库经理(对OEM企业来说,仓库很重要)。2001年,她开始兼任人力资源工作。2002年,公司又买了70多亩地,建设新厂房,她是项目经理。没过多久,公司新上ERP系统,她又是协调人。“好像变成了救火队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对盖房子和ERP这些事情,其实我也不大懂,事前都有些犹豫。但钱董每次都会说,你去试一下,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而只要我们过去了,工作就变成了我的一种责任。”她说。
创业公司的管理制度需要逐步完善,庄建华的感受是,做人力资源工作最累。因为要把握不同人的不同心态,还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试着改变人,这需要相当高的沟通技巧与协调能力。做人的工作累在心上不在身上。2003年以后,公司有了专业的人力资源专员,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建立起来了。
2004年,庄建华开始负责采购部门。她带着10多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展开了车轮式的价格谈判。她学财务出身,有相当强的沟通能力,可以站在财务的角度,有理有据地把价格往下压。那一年,她的谈判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锻炼,与供应商的不断谈判,对原材料价格进行了4轮调整。对代工企业来说,节省下来的成本支出,就是活生生的利润。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保证原材料品质和交付及时性,庄建华的压力很大,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到了2005年9月,她感到如果再做下去,人就要崩溃了,因为自己都觉得有点歇斯底里了。“如果一件事情,电话打到三通,没有结果,我可能就会爆发。”她和钱东奇商量,希望暂时脱离采购一线,调整下状态,后者同意了。等到2006年她在次回到采购部门,心态就平和了很多,开始反思之前的工作,觉得确实有些急于求成了,对供应链体系建设,也没有整体的规划。这时候,她已经能够以相对超脱的眼光,看待采购问题了。直到今天,她与采购部门的互动仍旧密切,对采购业务,她从来不曾离开太远。 2008年,科沃斯实行双副总经理制,庄建华就是其中一位。2011年,她成为总经理,此时距她加入公司,已经过去13年。自从创业第一年就加入科沃斯,在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出现在急需她出现的位置上。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事业经理人,把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长期事业。他们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不只是物质利益,还有情感因素。他们与职业经理人最大的不同,是职业经理人追求价值对等,简单地说,就是付出多少就希望立刻得到多少。事业经理人与企业之间有精神层面的利益捆绑,通俗地说,他们对企业更忠诚。
实际上,职业经理人能否变成事业经理人,管理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说法是,老板出资雇佣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出卖劳动力,两者不可能产生交集。如果有交集,就是对人性的一种反动。因为人都是逐利的,人不会为了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付出不应该付出的情感。可像庄建华这样的管理者,十多年以来,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公司,他们本身就证明,事业经理人是存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