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中构造-岩浆演化和金成矿机制

如题所述

甭哥金矿床西侧的德格—乡城深大断裂在义敦岛弧的形成和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构成了岛弧中的重要的地质单元界线,而且还是岩浆活动的重要通道。该断裂的活动贯穿于义敦岛弧形成演化的全过程,而且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1)在俯冲造山阶段,义敦地区受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影响,在其薄陆壳之上发育了古岛弧,当俯冲作用继续向西发展时,则遇到了德格—乡城大断裂的阻挡,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在断裂西侧明显减弱,在所形成的弧后火山盆地中,出露的晚三叠世火山-沉积岩系基本沿断裂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发育,火山岩系的厚度远低于断裂东侧同时代地层。在上三叠统下部常见滑塌变形构造和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反映了次深海—深海环境下沉积特征,而中—上部岩石组合复杂,它由高钾双峰火山岩石组合和断陷盆地式黑色砂板岩系构成,显然这和断裂东侧同时代岩系差别也甚大。总体看,德格—乡城断裂是火山岩浆喷溢的通道。

2)在碰撞造山阶段,断裂两侧的上三叠统伴随陆壳缩短均产生了广泛隆起,与此同时,挤压深熔作用还引起了花岗岩浆的大规模侵入,但由于德格—乡城深大断裂的影响,两侧的岩浆活动规模及岩浆岩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断裂东部在该时期产生的花岗岩分布零星、规模小,它们和俯冲造山期的火山弧花岗岩相依分布;其成分主要属亚碱性,相对富钠。而在断裂西侧则发育了规模宏大的措莫隆-高贡花岗岩带,而且基本平行断裂带分布,反映了断裂具有岩浆活动通道的性质。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86~76 Ma,属燕山中—晚期产物。岩体明显具有钙碱性特征。

3)陆内汇聚造山阶段,伴随义敦岛弧及整个青藏高原的隆升,德格—乡城深大断裂又产生了较强烈的活动,同时也导致深部岩浆的上升侵位,在断裂带中部形成了格聂、茨林措-日拥等岩体,侵入的围岩也均为上三叠统砂板岩,这些岩体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接近措莫隆-高贡岩带,表明喜马拉雅期岩浆的侵入对燕山期岩浆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侵位深度明显变浅。

在德格—乡城断裂南端,由于和甘孜—理塘深大断裂相接,两者的共同活动,使断裂的切割深度更大,导致在义敦岛弧区极少见的深源碱性岩浆的产生。甭哥碱性斑岩群的同位素年龄为28.2 Ma(曾普胜等,1999),表明形成时间晚于断裂中—北部的格聂、日拥-茨林措等喜马拉雅期岩体,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浅成定位的特点。

上述表明,德格—乡城深大断裂在义敦岛弧的形成和演化中,在不同阶段扮演中不同角色。不同阶段产生的岩浆活动伴随着不同的成矿作用。

甭哥碱性岩群的金矿化。在义敦岛弧区中是较为特殊的,但它也是德格—乡城深大断裂控制的岩浆活动分异演化的必然结果。甭哥碱性岩群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才有可能使幔源或下地壳中的Au伴随深源岩浆到达地壳浅部。这些深源碱性岩浆由于是从高温状态迅速到达地表的,所以它所蕴藏的热能对周围地层产生了强烈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角岩化的范围几乎和岩体的出露面积相近。

在热能大量散失、岩浆快速冷凝定位后,残留在岩浆中的含矿热液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它们通过减压沸腾集聚在斑岩体顶部及内外接触带的微裂隙及小断裂带中,部分和地下热液混合,它们在循环和介质发生交换过程中,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含矿热液中的Au络合物发生分解而沉淀形成矿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