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在 《锦瑟》 中以用典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苦闷与悲戚之情的句子是?要解析

如题所述

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庄周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苦闷与悲戚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8
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说的是庄周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一觉醒来,弄不清是自己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这个故事本来是庄周用来表达自己那种逍遥无为的思想的.诗人在这里使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呢?原来是人是要说明,当初的情事已很朦胧.真耶?非耶?渐行渐远,如梦如幻,已经很难辨清.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那曾经的往事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梦境.
望帝啼鹃这一典故是说,周朝末年蜀地国君杜宇禅位退隐,后国家被灭,抑郁而死,魂化杜鹃,夜夜哀啼,其声凄惨欲绝.诗中使用这个典故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对曾经的一段往事耿耿于怀,当初之事留给诗人的是痛苦的回忆,这回忆中充满着无尽的悲伤与凄婉.这是一种深沉的苦痛,这种苦痛好比望帝啼鹃深入肺腑,让人难以忘怀.
“沧海”句亦是借用典故.《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诗句将苍茫的大海、皎洁的月亮、剔透的珍珠和晶莹的眼泪四个意象放到一起来写,让人既感到朦胧迷离,又感到凄惨冷清.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凄冷的美.原本美丽的传说,在作者笔下获得新的意义.而这种朦胧迷离凄冷的感觉又与前面的庄周梦蝶、望帝啼鹃融为一体,互相映衬.
《长安志》云: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蓝田”句借此典故并加以发挥.日光照射下的玉山上升起缕缕玉烟,隐约朦胧,依稀可见又模糊不清.这是说往事如烟,似曾记忆,又似烟如雾,难以捕捉.这是多么的无奈啊.此句和“沧海”句形成对仗,句式工整,用词清丽.两句又互为补充,述说往事如烟,令人伤心落泪.遂成千古名句.
以上四句用四典,反复申述自己对往事的难忘,以及回忆的痛苦与悲伤.追问

那此情可待为追忆这句呢?

追答

由于之前四个用典,诗的最后两句就水到渠成的把情感直接倾诉出来.
但是,由于诗人并未说出这往事具体是什么,因而就给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造成朦胧性,也给读者的解读带来多义性.而不同的读者,由于情感经历不同,审美经验不同,所品味出来的情感,再现出来的人事场景也就不同.这也许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吧!不过,不管怎么解读,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它总是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第2个回答  2019-01-22
望帝春心托杜鹃
第3个回答  2015-05-08
此情何带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追答

我认为,这句诗蔓延着一种对宿命的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也是对【错过】的诠释。

求个采纳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