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有哪些方式?

如题所述

(一)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若长用高声,恐伤元气,致喉痛音哑,不宜久行。

(二)低声念:

若精神散失,或劳极疲倦时,即收敛神明,低声细念。或随人境好恶而轻重之,当沉大雅重,俾两肩之人隐闻。若长用低声,恐易昏沉,反起思虑。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人境无碍时,便可高声念佛,使天神欢喜降护,鬼畜闻声解脱,其功弥深。

(三)金刚念: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均觉不便时,但动口唇半明半默念,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咒家名为金刚持也。不拘多少,须字字从心里过,句句从耳里入,自易心定。

(四)默念:

若高声低声均不相宜,金刚念仍嫌著迹;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惟女人生产时,宜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无苦痛难产血崩等患。因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或致闭气受病也。

(五)记数念:

若防懈怠,须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声佛号不离口,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念得分明记得分明。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法。或昼夜十万声,或五万三万声,初少定数,随后渐增,克定课程,不得缺少,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可,不记数亦可。若静坐养神,不宜掐珠,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必受病。

(六)摄心念:

若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先至诚恳切,摄耳谛听,无论出声或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明明白白,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如或末息,即用十念记数法,从一句至十句止,又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若难十句直记,或分两气,从一至五、六至十。若仍费力,当从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作三气念。惟凭心记,不可掐珠,则全心力,施于一声佛号,妄念无从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行住坐卧,皆无不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七)静坐念:

若静坐时,先以左足押右股,后以右足押左股,令两足掌仰于二股之上,名跏趺坐。手亦右押左,两掌向上,大指相接,安于脐下跏趺上,名弥陀手印,亦名法界定印,能除一切妄想。如年老骨硬,半跏或端坐亦可,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合眼闭口,舌向上颚,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随其呼吸,心息相依,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常自密持,勿令间断,此宝王随息法门也,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