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如题所述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同年二月初九日,张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镇为皇帝,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一、孙太后不具备乱政的条件,明朝的后妃多出身平民,得不到皇族贵戚的支持

首先一个女人想左右朝政,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武则天,她要左右朝政,必须有一个听话的老公,方可以“二圣”临朝。像大明朝这样封建思想左右的政权,孙太后不殉葬已经是莫大的仁慈了,不可能再做乱政之人,明朝废除殉葬制度是在明英宗经历了“土木堡之变”还朝后,重新做皇帝的朱祁镇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并且废除了“殉葬”陋习。

太后专权在历史上也是有的,吕后、慈禧都曾经做过专权之事。但是明朝有一项针对外戚与女子专权的政策,这和朱元璋有莫大的关系,从太祖皇帝开始,就没有女子参与政事的规矩,朱元璋建立了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体系,连宰相都被废除,就是为了把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不让外戚专权,规定皇后、妃子不得从大臣豪族中选取,只能选择普通人家的女孩。所以孙太后并不是出身显贵,一个没有外戚贵族支持的女人,想要把持朝政、时局,不要说自己有多大能力,先得看看有不有胆大的敢帮助自己,我们来看看孙太后的出身吧。

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孙氏(?—1462年9月26日),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

就是这样一位美人,是因为漂亮入的宫,娘家人没什么皇室贵戚,孙太后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靠什么专权,家里亲戚也多是贩夫走卒,想靠这些人把持朝政,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皇后、太后权力再大,没有外部力量支持,也是孤掌难鸣,无可奈何了。

二、“土木堡之变”才是明朝从盛转衰的引子

“土木堡之变”是指明英宗御驾亲征,被瓦剌军打败后,被俘虏的事件。

明正统十四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这有点像过年了走亲戚,带了马匹等东西,去向家里的贵戚打点“秋风”,毕竟家里人口多,还比较穷,都想多要一点东西回家过个好年。可是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话难听就算了,人家也能忍,谁叫家里穷呢。

可是王振还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秋风”没有打到,难听话也听了,钱也不愿意多给,瓦剌人不干了,这不是欺负咱家里穷吗?不行,那咱这年都别想过好了,于是瓦剌人制造事端开始挑衅。

当年的七月份,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大明朝进行边境骚扰。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骚扰东部;别将进攻甘州,骚扰西部;中路是重点,也分为两路骚扰军,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

这支部队可以说也倾尽全力,有点鱼死网破的感觉,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将士极其勇敢,大同不久就失利了,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不宜轻出”,但是明英宗一意孤行,听从于王振的谗言,还自己披挂上阵“御驾亲征”。

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使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刺军北撤,以为瓦剌军害怕明军来势汹汹,而且有皇帝坐镇。他以为一路追击下去,必然可以大胜,于是坚持北进,后来在前进过程中,听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一个无勇无谋之人,简直就是“千里送人头”。

在撤退过程中,瓦刺大队追兵追击而来,在“土木堡”高地,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最后被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生擒,官宦王振被锤杀而亡。

“土木堡之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这给明朝的军事力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成为明王朝衰败的转折点。

明英宗“御驾亲征”是听信了官宦建议,有句话说得好no作no die。这和孙太后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孙太后表示明朝衰亡的锅背不起。

三、明朝发生的两次事变中,孙太后都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大明朝的乱局,她一个女人改变不了。

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虏后,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这也是无奈之举,堂堂大明帝国群龙无首岂不是让他国笑话。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当作人质期间,孙太后和钱皇后并没有放弃救赎。瓦剌像一群绑匪一样,拿大明朝的老大做要挟,孙太后积极配合瓦剌的要求,筹措一批珍宝作为赎金。所以此刻,孙太后是大明朝的主心骨,她怎么能算专权之人。

她一边积极配合瓦剌的要求,一边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一日,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备战御敌的重任交付给了于谦,在没有皇帝的大明,群臣也乱做一团,而孙太后一介女流,在此刻并没有慌乱,让朱祁钰登基即位,为景泰帝(明景帝),孙太后加上尊号“上圣皇太后”。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孙太后所做的一切,安抚了人心,也使朝局稳定,这是大功一件,怎么也算不得贪恋权利。

甚至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军挟持明英宗进攻北京时,有部分大臣主张南逃,而她并没有轻易听取这些意见,而是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建议,让皇帝之弟朱祁钰即位,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之子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在此期间积极部署,调兵遣将坚守北京等等强硬手段,化解瓦剌进攻危机。

至于明英宗回朝后,发生的“夺门之变”,她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朱祁钰贪图皇位权利,幽禁回朝后的朱祁镇。孙太后对于明英宗还是很有感情的,不管是漠北之俘,还是还朝之幽禁,孙太后都多次前去探视。

景泰八年,石亨等将领密谋发动“夺门之变”,复立明英宗,他们先秘密告知孙太后,得到了她的点头。英宗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为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在这些变故中,都能看到孙太后的身影,是她的处事不惊,临危不惧,才有效的稳定了明朝的政局,怎么能因为她参与了这些事情,就认定她乱政呢? 在明英宗复位后,她还积极建议废除“殉葬”的陋习,这都是为大明朝做出了贡献的。

明朝发生的两次事变中,孙太后以丰富的政治经验,以及处事不惊的态度,挽救了变故带来的动荡,对巩固明朝封建统治,稳定国家安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