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何很重视嫡子?庶子的差别就很大吗?

如题所述

因为子凭母贵,嫡子的母亲是正妻,正妻的地位高,娘家势力高,嫡子的地位自然也就高了。嫡子和庶子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很大。

一、子凭母贵,嫡子受宠

嫡子是指男子和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不管这个儿子比庶子大还是小,都是属于嫡子。以前有很多男人家里已经纳妾生孩子了,并不是非得娶了正妻才可以纳妾的,很多大户人家都是纳妾才娶正妻的。娶一个门当户对的正妻生孩子,这也就造成了庶子大,嫡子小的局面。还有就是第一个原配没有生孩子就去世了,或者休掉了,又娶了一位正妻生孩子,自然就会比那些小妾们生的孩子要小。

还有正妻会生好几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如果嫡长子因为意外去世,那么嫡次子就可以继承嫡长子的地位,从嫡次子变为嫡长子。

古代之所以注重嫡长子原因在嫡长子的母亲身上,嫡长子的母亲是男子的正妻,这位女子是经过千挑万选才娶过来的。会根据门当户对的方法选择,这些女子的家境和丈夫的家境不相上下,甚至还会高于男子的家境。

两人结婚更多的是家境联姻、政治联姻、商业联姻,他们两人是旗鼓相当。在丈夫家的地位绝对要高,任谁都不可以动摇。如果丈夫家对妻子做出什么不公的事情来,那么妻子的娘家势必会反对,会挑衅。

嫡子不仅是丈夫家的儿子,也是娘家的代表人,他受母亲娘家势力所拥护。不论在宫廷中还是在达官贵族、普通人家,嫡子是绝对受母亲娘家势力拥护。

二、母凭子贵,小妾受宠,庶子受冷落

庶子是男子和小妾生的儿子,而男子挑选小妾一般会从通房丫头、丫环、歌女、舞女、青楼女子等等中选择。选择小妾不是根据门当户对,而是根据美貌和喜好来选择。

小妾在家里如果生了儿子会得到丈夫的宠爱,地位会更加稳固,她们是凭借着母凭子贵。但是她们的儿子却因为她们的地位在家族中是不受待见,不被拥护的。

三、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很大

嫡子拥有优先选择权,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嫡子最先继承,庶子只能是分割一点点家产。还有嫡子可以当家做主,而庶子就不可以。

更重要的就是嫡子和庶子的婚姻大事上差别也是很大的,男子会选择家里的嫡女,女子会选择家里的嫡子,一般的庶子和庶女都是很难被人看重,被人接受的。在《知否》关于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就有很好的体现,盛长柏就可以娶高门大户海家嫡女,而盛长枫却只能娶小门户家的嫡女,这也是他爹好不容易找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中国在古代的时候就有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说法,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弊病之一吧。但是,即使是母亲生了儿子,儿子的地位也不一定很高,有时候甚至不如有些女孩子。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他们的母亲的身份不同,就算是同一个爹,嫡子和庶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1、正室的身份更为高贵,嫡子地位也不同

在古代的时候,一般有条件的家庭家里都会有其他的妻妾,与如今的一夫一妻制不同。但是在古代,结婚的话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大户人家和有名气的家庭,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给别人做妾。这样看来,正室妻子的地位就比妾要尊贵得多。因为妾大部分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儿和一些名妓,大多出身低微。所以嫡子的地位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于母亲。

2、嫡子牵扯的利益比较多

既然正室的地位那么高,那么她的权力也是比较大。在古代的时候,就算是亲家,在朝堂上也是可以相互依仗的。如果父亲偏爱了庶子,他也会立刻遭到妻子以及她的娘家人的反对。影响的也是嫡子以后的发展,还有家业的继承。庶子的利益牵扯就很简单,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可图的背后利益。

3、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在很久以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之后,再接着长子一般为妻子所生,直到人们默认了嫡子的应有的权利,庶子就很难再翻身了。这是社会的一种诟病,毕竟是社会根存很久的事情,难以拔除。

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是一个平等的人。古代的这种制度也抹杀和耽误了不少有才能的人。相比于今天,我们都是一个个平等的人,可以自由地发展,提升自我,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努力,不辜负这个美好地时代。

第2个回答  2020-09-10
古人十分讲究血脉的问题。在古代能三妻四妾的一般都是地位比较高的或者比较富有的商贾,嫡子就是承继自身地位头衔或者财富的主要人物。嫡子就是与正妻所生的孩子,而庶子是与妾所生的孩子。古代的人很注重门第、基因血脉。一般来说,古人取的正妻,都是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名门望族,而妾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所生的孩子血脉自然就没有这么珍贵
第3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古代自建立王朝以来,皇位是要传给长子的,长子为大,为首,对待庶子也是一视同仁,但是在皇位的传承上待遇不同
第4个回答  2020-09-10
古代一直均从嫡长子继承制。嫡子是以后要继承家业的孩子,因此古人会特别重视,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很大,庶子一般不能继承家业。